金牌学案历史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  ) A.先秦时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 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 C.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 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答案B 解析先秦时期的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可知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说明贸易时间有严格规定,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故D项错误。 2.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唐初到南宋赋税征收从实物、货币并收到以货币为主的变化,反映了货币在赋税征收中地位与作用的提升,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财政制度的冲击与影响,这与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背景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 3.2007年,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水,有人曾撰写了《“南海一号”:    的荣光》的文章,你认为标题中“   ”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朝贡贸易 D.中华文明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陆上的东西交通要道,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可知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B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南宋时期市舶贸易兴盛,而不是朝贡贸易,排除C项;中华文明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很广,“南海一号”沉船无法代表其全部,排除D项。 4.在福建馆藏的康熙四十三年至乾隆十二年的33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23件,约占70%,货币借贷10件,约占30%。在乾隆十七年至道光三十年的131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仅24件,约占18%,货币借贷107件,约占82%。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货币地租已取代实物地租 B.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 C.商业发展改变了经济结构 D.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和前期相比,货币借贷的比例逐渐上升,而谷物借贷的比例逐渐下降,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说明了货币借贷和谷物借贷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并未涉及地租征收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借贷结构的变化,这并不能改变传统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不同借贷形式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农民负担加重,故D项错误。 5.1905年,清政府向晋商提出设立大清银行(户部银行),大体相当于中央银行的地位,要求晋商出钱出人,但为晋商所拒;清政府于是转而提出,由政府出资,票号出人,晋商再次拒绝;大清银行建立后,再要求票号入股,又遭拒绝。大清银行转而请浙江绸缎商筹办,结果浙江财阀最终掌握了中国金融业,晋商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晋商(  ) A.依附封建政治势力 B.竞争压力巨大 C.无法适应近代剧变 D.经营管理失误 答案C 解析晋商被淘汰出局是由于他们多次拒绝近代化的机会,即晋商无法适应近代剧变,C项符合题意。 6.古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轮台、渠犁一带有屯田兵卒数百人,设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反映了汉朝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和保护,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7.宋明以前,在传统伦理思想的影响下,一般借钱或办事都以诚相待,不打借条,不立契约,但宋明以后,按契约办事已成为习尚。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以农为本观念发生了变化 B.经营业务扩大和商品意识增强 C.家庭投资方向与经营手段发生变化 D.政府政策转向务工经商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但宋明以后,按契约办事已成为习尚”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B项正确;“以农为本”的观念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家庭投资,排除C项;中国古代政府一直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8.15世纪末,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了(  )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5世纪末,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发生,世界贸易的范围迅速扩大,商品和物种的交流频繁,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三角贸易,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指物价上涨,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9.导致右图中世界贸易总额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开辟新航路加强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D.垄断组织在世界上的普遍建立 答案C 10.下列图片说明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  ) 图1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标志 图2 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 图3 荷属东印度公司发行的铜币 A.荷兰政府特许的商业股份制企业 B.英国政府特许的金融证券公司 C.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 D.西欧国家联合从事三角贸易的组织 答案C 11.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非洲酋长的参与,整船整船的非洲人就不可能被运到美洲的奴隶种植园去。由此可知(  ) A.该观点在为奴隶贸易作辩护 B.奴隶贸易促进了奴隶制的产生 C.奴隶贸易促进了非洲与美洲的人口迁徙 D.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非洲酋长参与掳掠黑人是推动奴隶贸易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观点强调了内部矛盾加速了奴隶贸易的发展,没有体现为奴隶贸易作辩护,排除A项;B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人口迁徙,排除C项。 12.右面为海地独立前夕的1789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它可以用来说明(  ) A.奴隶贸易对美洲影响巨大 B.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 C.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D.美洲社会出现大变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地是美洲国家,根据题干时间“1789年”,可知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与奴隶贸易有关,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提及种植园经济,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不出美洲社会出现大变革,故D项错误。 1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的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A.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D项。 14.1615年,法国人孟克列钦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对外贸易是国家财富的源泉。政府保护和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这一主张立即成为欧洲诸国政府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此理念下,欧洲诸国(  ) A.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B.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则 C.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答案A 解析孟克列钦主张发展商业,保护和扩大对外贸易,即实行重商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欧洲诸国建立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出欧洲诸国倡导重商主义而不是自由贸易,排除B项;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排除D项。 15.“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是(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依赖于整个世界”,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D项符合题意。 16.列宁在1922年初指出:“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这表明(  ) A.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是错误的 B.新经济政策按照共产主义的原则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C.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导致苏俄(联)的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C项正确。 17.1933年,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 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B.经济危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范围广且破坏性强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答案C 18.2008年,引发于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应对,中国政府在应对这场危机中起了重要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B.金融危机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C.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自为政 答案C 19.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这些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 A.已完全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D.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可知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D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粮价,A项以偏概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可知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粮价,没有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项错误。 20.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它可以使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可以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据此可以看出,金融全球化(  ) A.有利于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 B.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C.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D.具有“双刃剑”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可知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