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训练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突破——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淳煕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①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注】①蠲:除去,免除。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甫能言( ) ii 除知南康军( ) iii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 ) iv 有短熹者( ) v 父异之( ) vi 值岁不雨( ) vii 悉厘而革之( ) viii 申乞致仕( ) (2) 下列句中与“蠲其征”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奏复其旧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则或咎其欲出者 D.吾其还也 (3) 翻译下面句子。 i 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ii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4) 结合第二段段意文意,概述体现“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所做的三件事。 (5) 根据本文第三段画线句,有人在皇帝面前指责朱熹荒废政务,可是皇帝却认为朱熹为政值得肯定。请结合第三段分析其中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①。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②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注】①迂阔:不合实际;②庸讵:难道。 (1) 苏轼,本眉州眉山大(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文中称“赵郡苏轼”,是因为他的 是赵郡。 (2) 下列对“生其无急于解里火之惑”一句话的解释,正确的是 A.你们不要急于解开其他人的困惑吧。 B.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家里人的困惑吧。 C.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 D.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开家人的糊涂认识吧。 (3) 第一段“辱以顾余”中的“辱”的意思是: (4)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困于今而不自知”?(可用原话回答) ① ② (5) 作者写此文“以赠二生,并示苏君”的用意是什么? (6) 本文对你有何启示? 3. 板桥题画三则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1) 郑燮,字克柔,号 。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因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及行动,因而被称为“ ”之一。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夏日新篁初放 ii ​置一小榻其中 iii ​遂有画意 iv ​倏作变相 v ​藐兹后学 vi ​何敢妄拟前贤 (3) 选出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A.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B.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C.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D.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4) ​翻译下面句子。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5) ​第三段最后说“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这儿的“一个道理”指什么道理? 4. 文言文阅读。 过秦论(节选)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振长策而御宇内 ii 却匈奴七百余里 iii 威振四海 iv 以愚黔首 v 振长策而御宇内 vi 焚百家之言 vii 收天下之兵 viii 因河为池 (2) 下列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赢粮而景从 C.而倔起阡陌之中 D.自以为关中之固 (3) 翻译下面句子。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 选文第一段两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 (5)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选文的语言特点。 5. 游雁荡记 方苞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①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痫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②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①永、柳:永州、柳州。②鸠:同“纠”,聚集。 (1) 方苞与 、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 (2) 请用“/”为本文第一段未加标点的句子进行断句。 越 二 日 而 反 古 迹 多 榛 芜 不 可 登 探 而 山 容 壁 色 则 前 此 目 见 者 所 未 有 也 (3) 下列各项对“其崖洞非不秀美也”翻译正确的是 A.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 B.那些山峰上的崖洞并非不秀美。 C.它们的山峰上的崖洞并非不秀美。 D.那些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 (4) 从第三段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融山水于心中的句子。 (5) 作者说“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作者的心得是哪两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6) 本文与《游褒禅山记》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6. 人间词话(选段) 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1) 王国维,字静安,号 ,是近代著名学者,著有 等著作。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i 可堪孤馆闭春寒( ) ii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 iii 不以是而分优劣( ) iv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v 乱红飞过秋千去( ) vi 月迷津渡( ) (3)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B.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吾尝跂而望矣 D.故不知何者为我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 依据本文的观点来看,杜甫的《野老》这首诗中,哪些诗句属“无我之境”,哪些属“有我之境”?试作具体分析。 7. 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以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