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八中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北京八中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 1. 下列给出的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2. 若(k−1)x|k|−5y=2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那么k的取值满足(    ) A. k=−1 B. k=1 C. k≠1 D. k=±1 3.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4)2=−4 B. −4=2 C. 3−8=−2 D. ±16=4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坐标为(2,a+1),若点P到x轴和到y轴的距离相等,则是a的值为(    ) A. 1 B. −3 C. 0 D. 1或−3 5. 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若∠EFC′=123°,则∠AED′的度数为(    ) A. 57° B. 67° C. 66° D. 56°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某个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则称这个点为坐标平面内的整点.若点P(x,y)是第一象限的整点,且P点的坐标满足x+2y=5,则满足条件的整点P的个数(    ) A. 3 B. 2 C. 1 D. 0 7. 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C. 若两个互补的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则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D. 平移变换中,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8. 对正整数x依次进行如下计算后得到y,称为对x进行了1次S运算,若将得到的值y作为x代入后再次进行S运算,称为对x进行了2次S运算,以此类推. 例如,对14进行了一次S运算后,得到的数值为3,对14进行了2次S运算后,得到的值为1.已知如果对正整数x进行了一次S运算后,得到y=1,那么经过推理可得x的值可以为1,2,3.如果对正整数x进行不超过2次S运算后,得到y=1,那么你认为满足条件的x的个数为(    ) A. 3 B. 15 C. 33 D. 25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9. 已知x=1y=−2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x+ny=−3的一组解,则n=______. 10. 比较大小:2 ______1.41;5−12 ______1.(填“>”或“<”)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点P(a−4,2a−6)在x轴上,则a=______. 12. 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结论是______,这个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13. 如图,已知AC/​/BD,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 14. 如图,AB/​/CD/​/EF,∠A=54°,∠C=26°,则∠AFC=______°. 15. 如图,一块边长为8米的正方形土地,在上面修了三条道路,宽都是1米,其余部分种上各种花草,则种植花草的面积是______平方米. 1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正方形ABCD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种实数t,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a个单位,再向上平移b个单位(a>0,b>0),得到正方形A′B′C′D′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 ①a=______,b=______; ②已知正方形ABCD内部的一个点F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与点F重合,则点F的坐标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可知, 选项C的∠1与∠2是对顶角, 故选:C. 根据对顶角的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熟记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k−1)x|k|−5y=2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k|=1,k−1≠0, 解得:k=−1. 故选:A. 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判断即可. 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绝对值,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4)2=4, ∴选项A不符合题意; ∵−4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选项B不符合题意; ∵3−8=−2, ∴选项C符合题意; ∵±16=±4, ∴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运用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进行计算、辨别. 此题考查了运用平方根和立方根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能准确理解并运用以上知识. 4.【答案】D  【解析】解:∵点P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 ∴a+1=2或a+1=−2, 解得:a=1或−3, 故选:D. 利用点P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得出横纵坐标相等或互为相反数进而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那么点的横纵坐标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以及点在坐标轴上的点的性质. 5.【答案】C  【解析】解:由折叠知,∠EFC=∠EFC′=123°, ∴∠EFB=180°−∠EFC=57°, ∵AD/​/BC, ∴∠DEF=∠EFB=57°, ∴∠DED′=2∠DEF=114°, ∴∠1=180°−∠DED′=66°, 故选:C. 根据题意可得∠EFB的度数,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DEF的度数,由折叠的性质可得∠GEF=∠DEF,可求得∠AED′的度数.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④a/​/b,b/​/c⇒a/​/c. 6.【答案】B  【解析】解:点P(x,y)是第一象限的整点,且P点的坐标满足x+2y=5, ∴x=5−2y>0,y=5−x2>0, 解得x<5,y<52且x、y均为整数, ∴x=1或2或3或4,y=1或2, 当x=1时,y=2,P(1,2)满足条件; 当x=2时,y=32,P(2,32)不满足条件; 当x=3时,y=1,P(3,1)满足条件; 当x=4时,y=12,P(4,12)不满足条件; ∴满足条件的整点P的个数为2, 故选:B. 根据第一象限内的点横坐标大于零,纵坐标小大于零,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利用第一象限内的点横坐标大于零,纵坐标大于零得出x的值是解题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正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错误,应该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C、错误.应该是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D、错误.应该是平移变换中,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共线). 故选:A.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平移变换的性质即可一一判断.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平移变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8.【答案】B  【解析】解:例子中“对正整数x进行了一次S运算后,得到y=1”理由: ∵1<3<2, ∴当x=3时,对正整数x进行了1次S运算后,得到y=1; ∵1<2<2, .当x=2时,对正整数x进行了1次S运算后,得到y=1; ∵1=1, ∴当x=1时,对正整数x进行了1次S运算后,得到y=1; 综上所述,x的值为1或2或3; 同理可得: ∵16=4,4=2,1<2<2, ∴当x=16时,对正整数x进行了3次S运算后,得到y=1,不符合“不超过2次S运算”; ∵3<15<4,3<15<2,…当x=15时,对正整数x进行了2次S运算后,得到y=1, 综上所述,若对正整数x进行了“不超过2次S运算”后,得到y=1,则x≤15,且x为正整数,所有满足条件的x的个数为15. 故选:B. 根据新定义内容得到x的范围,从而得出x的值,具体:当x=16时,进行3次S运算后得到的y=1,但是不符合条件“不超过2次S运算”;当x=15时,进行2次H运算后得到的y=1可得x的范围,从而得到满足条件的x的个数. 本题主要考查新定义问题、算术平方根、估算无理数大小,通过例题理解新定义是解题关键. 9.【答案】2  【解析】解:把x=1y=−2代入方程x+ny=−3得: 1−2n=−3, 解得:n=2, 故答案为:2. 把x=1y=−2代入方程x+ny=−3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正确掌握代入法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1.412=1.9881, ∴2>1.41; ∵2<5<3, ∴1<5−1<2, ∴5−12<1. 故答案为:>;<. 首先计算1.412=1.9881,与2比较大小,可得2与1.41的大小关系;估算2<5<3,由此得出答案即可. 此题考查无理数的估算,注意找出最接近的取值范围的数值. 11.【答案】3  【解析】解:∵点P(a−4,2a−6)在x轴上, ∴2a−6=0, 解得a=3. 故答案为:3. 通过点P在x轴上,由该点的纵坐标2a−6=0得到a的值. 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在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 12.【答案】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  假  【解析】解: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的题设是两直线平行,结论是同旁内角相等,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假. 一个命题改成“如果.....那么......“后,“如果”后面的是题设,“那么”后面的是结论,由平行线性质可判断其真假. 本题考查命题与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能判断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13.【答案】∠C=∠B  【解析】解:添加的条件是∠C=∠B,理由如下: 如图, ∵AC/​/BD, ∴∠C=∠BDF, ∵∠C=∠B, ∴∠B=∠BDF, ∴AB/​/CD, 故答案为:∠C=∠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出答案即可.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熟记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28  【解析】解:∵AB/​/EF,∠A=54°, ∴∠A=∠AFE=54°, ∵CD/​/EF,∠C=26°, ∴∠CFE=∠C=26°, ∴∠CFA=54°−26°=28°, 故答案为:28.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AFE=54°,∠CFE=∠C=26°,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5.【答案】42  【解析】解:(8−1)×(8−2) =7×6 =42(平方米). 故种植花草的面积是42平方米. 故答案为:42. 直接利用平移方法,将三条道路平移到图形的一侧,进而求出即可.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以致错误. 16.【答案】12  2  (1,4)  【解析】解:①由题意,点A到点A′可得方程组为−3t+a=−10×t+b=2, 由点B到点B′可得方程组为3t+a=20×t+b=2, 解得a=12b=2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