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学案历史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第三单元过关检测(A卷)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还都不普遍;商品以贵族的奢侈品为主,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商业的需求很少 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 C.自然经济的影响 D.商品经济还未出现 答案C 2.唐朝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仅13处。到北宋时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增加到46处,如成都、建康、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商业城市。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北宋商业发展超过唐朝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北宋经济总量超过唐朝 D.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答案A 解析北宋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与唐朝相比大大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提到南北方商业城市的比例,因此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北宋经济总量,故排除C项;城市数量的增加是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而不是实质,故排除D项。 3.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交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答案A 解析无论是麦、棉、皮、毛、木材、旱烟还是丝、绸、茶、米都是农副产品,这些产品随着商人的足迹而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晋商的经济地位,故排除B项;区域位置只能影响而不是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故排除C项;由题干材料不能得出长途贩运贸易的地位,故排除D项。 4.唐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可直接用于研究唐朝的(  ) A.重农抑商政策 B.三省六部制 C.丝绸之路 D.边疆治理措施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白练”指的是丝织品,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白练”“安西”可以判断指的是唐朝的丝绸之路,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唐朝边疆治理的措施,故D项错误。 5.假如你是一位宋朝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工商食官”的格局开始被突破 B.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A项错误;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B项错误;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出现在北宋以前,宋朝时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C项错误;纸币最早出现于北宋四川地区,D项正确。 6.据《史记》记载,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可知西汉前期商业资本比较活跃,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者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前期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普遍,与长途贩运现象无关,排除D项。 7.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 A.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政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 答案C 解析秦汉时期国家对商业管理严格,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商人政治地位较低,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可知秦汉时期政府要求商品买卖诉讼要依契约办事,反映出政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的主旨不是商人的矛盾冲突,而是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错误。 8.宋朝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D项;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A项;宋朝时没有废除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排除C项。 9.16—18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当时各大洲有了分工,彼此之间联系加强,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选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不是强调亚洲的经济地位,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与联系,并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D项。 10.大国崛起的方式和路径虽然各具特色,但是也有很多共性。近代荷兰和英国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A.都是通过和平方式崛起的 B.都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C.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 D.都是岛国,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C 解析荷兰与英国都不是通过和平方式崛起的,它们都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崛起的,A项错误;荷兰与英国都没有广阔的国内市场,B项错误;荷兰不是岛国,D项错误;在荷兰与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两国都采取了组建贸易公司的形式,故选C项。 1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品。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年份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茶叶从中国经过爪哇运往欧洲,反映了商品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虽然价格变化较大,但总的来说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指欧洲物价猛涨,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12.“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反映A项,故排除;根据题干材料“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可知海外贸易的外在需求促使西欧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说法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13.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这公司的各种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B.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种状况是指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联系时间“19世纪”可知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A、B、C三项虽然是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14.下图是1929—1953年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根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比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D项正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A项错误;由图表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B项错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图表信息未体现,排除C项。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并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据此可知,这些国家(  ) A.借助已有的良好工业化基础 B.接受了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 C.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D.借鉴了先进国家的建设经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发展本国经济,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前期,这些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些国家大多参加不结盟运动,不会接受美苏两国的经济援助,排除B项;“充分利用”的表述绝对,排除C项。 16.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奴隶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 时间 西非的奴隶价格/英镑 牙买加的奴隶价格/英镑 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 1651—1675年 2.68 23.12 14.68 1701—1720年 10.28 24.98 8.46 1761—1780年 16.08 37.73 12.22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 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 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出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人口分布状况,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美洲地区的劳动力情况,排除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1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成为新的商业媒介和营销渠道,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商业机会,企业可以将其信息、服务直接通过互联网传递给终端消费者。这直接反映了互联网(  ) A.简化了企业的生产流程 B.优化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C.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理念 D.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企业可以将其信息、服务直接通过互联网传递给终端消费者”,可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