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2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升训练试卷 B B 卷(附答案)卷(附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9090 题)题)1、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下列说法错误的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设连词。如果)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答案】A 2、指导阅读朝花夕拾后,教师拟结合其他散文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下列适合的是()。A.柳青创业史 B.法布尔昆虫记 C.沈从文湘行散记 D.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答案】C 3、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A.第一题旨在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B.第二题引导学生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第一种眼光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C.第三题设计目的单一、明确.即就全文核心部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D.第四题。对印象深刻的人进行一二百字的写作,主题要求宽泛,不符合写作教学的要求【答案】A 4、某教师在七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这一主题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吉檀迦利 B.飞鸟集 C.新月集 D.草叶集【答案】D 5、阅读以下皇帝的新装的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该教师能够非常好地给予学生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并不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寻找答案 B.针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若回答不出,教师可直接指出其回答错误,以免浪费时间 C.当学生理解发生偏差的时候,可以适当结合生活实例、自身实际帮助学生纠正 D.该教师处理反馈信息的时候,具有引导性,帮助学生对回答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具体的阐述,把看上去有疑义的答案,在修改之下变得贴切【答案】B 6、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一段小插曲:A.课堂上我们阅读的是规范的文本,使用的也应该是规范的语言 B.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挂了”这一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值得夸奖 C.对这位学生的积极发言应予以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 D.一句“老公就挂了”将整篇文章的悲剧气氛扫得一干二净,这是值得深思的【答案】C 7、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必然的选择 B.阅读策略关注的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 C.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 D.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就能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答案】D 8、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之修辞研究”主题活动,并给出以下几个示例,请学生找出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温庭筠莲浦谣)【答案】C 9、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自然地导入新课。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A.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B.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给学生提供教学信息 C.多媒体会占据课堂时间,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D.多媒体可以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有所弥补,激发学生兴趣【答案】C 10、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为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别里科夫“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的形象特点,教师向学生推荐了具有同一形象特点的人物的作品。下列作品符合推荐要求的是()。A.家高觉民 B.雷雨鲁大海 C.阿 Q 正传赵太爷 D.水浒传林冲【答案】C 11、学习兰亭集序时,教师在课堂上亲笔撰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让学生判断是什么字体(行书),“大家说说,有我国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作品,让学生感知行书行云流水之美。“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作品写了什么内容。”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导入形式新颖,有助于展示教师的特长 B.课堂上撰写作品,时间略长,导入稍显拖沓 C.导入比较好地引入了教学内容 D.丰富了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答案】A 12、教师在讲授完庄暴见孟子中“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中“乎”字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为其举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日食饮得无衰乎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答案】A 13、某教师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包括“新闻手法”A.诗歌与散文 B.新闻与传记 C.语言文字应用 D.文化论著研读【答案】B 14、某教师在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课程目标时,做了以下笔记。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在语言积累与建构方面,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B.在语言表达与交流方面,能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C.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D.在理解多样文化方面,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答案】D 15、教师在班级里每个月会根据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举行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如“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B.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C.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D.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答案】B 16、在古代诗词鉴赏课上,教师讲解诗词的题材内容分类时,了解到学生对咏史诗非常感兴趣。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给出了一些示例,请学生说出与诗句相关的历史人物。下列学生的回答中,错误的是()。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 B.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岳飞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 D.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西施【答案】B 17、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 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C.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答案】C 18、阅读某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研讨记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师 1 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只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 B.师 2 应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长篇著作的耐心 C.师 3 应组织阅读活动,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精读 D.师 4 应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了解多种题材,拓宽阅读面【答案】A 19、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同时期作家的代表作,讲授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突出地位,下列不合适的是()A.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B.孔尚任的桃花扇 C.关汉卿的窦娥冤 D.白朴的墙头马上【答案】B 20、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B.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 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D.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答案】D 21、阅读鸿门宴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引用史料佐证“鸿门赦汉以致楚败汉胜”的说法 B.脱离文本加以分析、探讨,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拓展思维 C.教师结合使用媒体、史料资源。了解项羽不为人之熟知的智勇与鸿门赦汉的必然 D.教师讲授分量过重,引用文言材料,学生参与度不高【答案】C 22、讲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A.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D.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答案】C 2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 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A.视频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B.配乐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D.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答案】D 24、学习完过秦论,教师补充了一段最新的考古资料,阅读并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能关注课程内容的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潮流 B.教师能结合史实资料拓展语文课程,实现了课程的综合 C.与课文内容相悖,阻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D.激活了学生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勇于质疑权威,积极探索【答案】C 25、某教材必修(3)第四单元的选文为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物理学家的教学历程,对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的是()。A.重视精神科学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 B.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C.学习科普文的写作方式,能够运用这种体裁进行文本创作 D.注意审美鉴赏。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答案】C 26、阅读声声慢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多媒体导入,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B.复习导入,巩固已学旧知,与新知建立联系 C.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D.结合词人两个时期词作风格,深入对比鉴赏【答案】D 27、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教师举出以下示例。下列不适合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答案】C 28、执教故都的秋,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对比阅读粟子珍的散文秋天是一支红唇膏。思考:同是描写秋景,表达对秋的热爱和赞美,故都的秋为何流露出悲凉之情?作者笔下选取的景物为何皆为冷色调?”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正确的是()A.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领悟以景显情的鉴赏手法 B.引导学生把握求同辨异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C.体现新课标理念,关注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D.意在通过思考和讨论,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D 29、教学鸿门宴这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试对这两种回答作一些评论。对于这一教学提问,分析不正确的是()。A.问题过于笼统,不利于学生找准问题切入点 B.这种问题没有具体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 C.这种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能力 D.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该仅仅给出判断,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答案的依据【答案】A 30、教师在讲授红楼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时,下列情节不相关的一项是()A.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B.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C.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D.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答案】D 31、学生喜欢水浒传中的故事,教师推荐这类课文供学生阅读,下列适合的是()A.智取生辰纲 B.范进中举 C.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答案】A 32、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学生用颁奖词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语言运用实践 B.学生撰写的颁奖词并不十分确切,教师应系统讲授颁奖词撰写知识 C.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