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计划8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计划8篇 心理安康课程教学计划第1篇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安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为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运用心理安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二)具体目标 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首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再次: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在学生中极少出现;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自我认识等方面,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紧张;学习上出现焦虑、紧张、厌学情绪;自我感觉、体验和评价失当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1、学生由于学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苦恼 学生经历着许多变化,如环境、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角色的转化等变化,有了变化就要适应而学习适应不良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 2、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这种不良情绪大致有以下情况:对前途和未来过分担忧,自信心下降;出现消极情绪不知如何宣泄,导致自己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人际交往。 3、与同学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出现的困惑。 4、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四、基本原则 心理安康教育除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面向全体,通过普遍的活动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安康有积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差异性原则 注意个性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主动性原则 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帮助学习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四)活动性原则 以活动为主,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得到成长与发展。 (五)尊重与理解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还要遵循保密性和助人自助原则。 五、教学内容 普及心理安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安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择业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开展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六、途径和方法 (一)以心理安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安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个别咨询与辅导 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困扰。 (三)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安康教育。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安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安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安康课程教学计划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安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安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安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安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良教育、教学方法,改良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安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安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安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安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工作 1、学校心理安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安康教育不是心理安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了以心理安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根底的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战线。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心理安康教育的坚强支撑。本年度,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安康教师资质认证。同时,将适时举办班主任心理安康教育讲座,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提高班主任自身心理安康水平。心理安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安康情况收集整理,定期以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安康指导。 2、全力推进心理安康教育。要更新观念,要高度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安康教育是提高广阔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途径,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围绕市心理安康教育的主题是“和谐、阳光、快乐、安康”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要进一步加强问题学生的结对帮教制度,落实帮教措施,建立结对帮教档案。 3、加强制度建设。将心理安康教育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安康教育的交流、研讨;把心理安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年度考核之中,并开展心理安康教育课评比活动;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设立心理信箱,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安康教育工作。 4、学校心理安康教育的方式 (1)集体辅导。班主任利用心理安康课,根据本班的实际开展心理安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另外,每月一次,利用国旗下讲话,对一些共性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开展集体心理安康辅导。 (2)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考虑到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考虑到了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每周二~周五的中午12:30~13:10、下午的14:40~15:40开放心理咨询室,承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在心理咨询室内门外设有“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开展咨询。 (3)个案教育。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开展。 (4)博客互动。在我校网站上,心理辅导老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另开心理专题,欢迎学生、老师、家长等的咨询,这一形式的推出,可架起心理互动的桥梁,拓展心理咨询的对象、时间、空间,更为便捷、互动,有一定的实效性。 5、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安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安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安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安康教育。 总之,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安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安康发展,是我们的工作终极目标。 心理安康课程教学计划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安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安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安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加强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构造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安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调整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制定有效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安康的心理状态。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开展实际操作训练,牢固教学效果,促进安康心理状态的培养。 2、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安康知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安康的学习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心态,培养良好心理状态。 3、联系实际结合教案内容对学生开展心理安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学习适应能力,用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 四、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心理安康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心理安康教育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敢于尝试的好习惯。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到宽以待人。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心理安康教育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开展心理安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 6、经常带着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心理安康教育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心理安康课程教学计划第4篇 一、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准确性也有所改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学生的思维已从具体形象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