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故事演讲稿合集13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我的成长故事演讲稿合集13篇 我还有句前言:一个有特点的学生(在这里特指调皮的那种),扶他一下,他就可以站起来,放任他不管,也许他这辈子就要毁掉。 我有个学生叫周健章,05年就读于我班,纯粹的***本地人。初中时记有两次大过,有打架,偷窃行为。开学前一天,我无意中打电话让他回来值日,初见他,觉得个子不高,头发也不长,较清瘦。于是询问他的兴趣、特长等,他有些腼腆,只说喜欢打篮球。正常上课时,在我的课上,他表现得很积极,勇于答复一些较难的专业问题,偶尔有趴台、打瞌睡的行为。但我翻看课堂记录,却发现其他任课教师对他的评价:睡不醒;大声讲话;恶作剧;没有礼貌等等……是“变色龙”? 面对这样一个多面性的学生,刚开始我有点厌烦,觉得他太善变。后来有空时我就找他聊天,在操场上,在校园的角落,在实训车间,通过谈话,告诉我说他只喜欢听专业课,觉得文化课没什么用,老师唠唠叨叨的,作业又多,很烦。我只是静静的听着,微笑着,直到他说完了,我才说:理由我知道了,但最起码要尊重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的谈话,我一直鼓励他,在没有批评的语言中,我们都体会到了和谐。 在让他相信我并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学生之道后,我开始在课堂上引导他,起初,我把他的座位调到第二排,并安排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与他同桌,告诉他让他在学习上多“照顾”同桌。他的经典动作:双手支着下巴,也被我在课堂上加以渲染与模仿,搞得他一出现这个动作,大家都笑他,后来彻底戒掉这个动作。我也让他担任了班级体育委员,并让他组织班级足、篮球队(后来班级足、篮球赛均夺得年级赛亚军)。 学期中段,我决定家访。决定第一家就是周健章家,他没有带我去他的家里,而是直接去了他家的鱼塘,他说周末他们一家人都在鱼塘。见了他的父母后,我渐渐的了解这个孩子在家里其实是个懂事的孩子,周末都在帮着家里养鱼,有时还出去打工。但在初中时,家长老收到学校的投诉,学习成绩不好,也很顽皮。我说:进了职中后他进步很大。家长则说:是感觉到了高中后他懂事多了,还需要老师多多教诲。那天我应邀留下吃饭,在这个过程中,我再一次发现了这个学生的礼貌与热情,这在学校太少见! 家访之后,我俩的感情更加深厚,他跟我谈他的父母,他的姐姐,甚至他的女朋友。谈到女朋友时,他有些紧张,怕我批评他,我只说恋爱是每个年轻人都向往的事,现在是学生时代,应尽量克制和保持距离,如果是真心相爱,那么就要让她永恒! 到了高二,各科老师都觉得周健章太聪明了,遇到大家都答复不上来的问题尽可以从他这找到较为满意的答案,我也觉得如果单从课堂上培养这个学生,大约不会出什么成果了,正好高二下学期有***汽修竞赛,我让他参加了,后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不负重望,夺得个人成绩市第五,团体二等奖的成绩,刷新我校历史。在训练的过程中,他有几次想打退堂鼓,觉得太单调,也太辛苦(竞赛训练从头到尾没有休息,晚上也经常加班),我都一一做他的思想工作,不时的鼓励他。当他拿着最后的成绩到我面前时,只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鞠躬说:谢谢老师,没有你我就肯定还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从到一刻开始,我就知道这个孩子以后不需要我来教育了,因为他已比同龄人较早成熟,面对他的只是不断的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而已。 该生现就职于一家大型机械厂,月薪5000元以上,领导及同事对他的印象特别好,觉得他是一个沉稳,肯干的好青年。 其实,每一个有潜力的学生都有很强的个性,如果只看他从前的表现是无法真正了解他的,更没法成功教育好他的,作为老师,应该尝试去更多的了解,运用多种方法,而不是动不动就放弃。俗语说:“金字塔不是一天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我的成长故事演讲稿第2篇 漫漫人生路,书香伴我行。 曾经年少也追梦,如今年过不惑,我开始知道随缘,少年时的许多固守渐渐释然,然而,对于书籍的热望却依然执着。世间千般乐,书香最迷人! 早年身居陋室,读孟子后,手书一条幅:“养我浩然正气”挂于室内,并自名陋室为“养气轩”。在集客厅、厨房、卧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间斗室,最大的家当就是书桌、书柜。那时,书生意气正浓,读书几乎是唯一的业余生活。夜,静悄悄的,明月临窗,书香入梦,“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生活如此清贫却又如此浪漫! 而今房子是够住了,但书仍是满屋子堆放,“无事乱翻书”已成习惯。 我读书很杂,什么都读,从中外名著到哲学经典,从理工农医到军政史册,从诸子百家到现代科技,从厚重历史到轻松随笔……甚至一本英文原著我也会抱着啃几天。出差在外最不会少带的是书,工作之余总有一卷在手,即使随手一张报纸,也可让我“又得浮生半日闲”! 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而我,读书不为稻粱谋! 我读书,为了不辱职责,不误苍生。我的底子薄,原始学历是“文革”时的初中毕业,七年半的学校生活大约只把我领进了读写算的门。走上讲台,也纯是偶然,开始的时候,心里满是愧疚与忐忑!学高为师,我不够资格;传道授业,我无法胜任。然而,在当时我别无选择!子曰“教学相长”“学而不厌”,两千年优良的师德传统对我具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我惟有手不释卷,拼命读书。 1986年,在获得自学考试的专科文凭之后,我又开始了本科的学习,读到一半,因为种种原因而中断,没想到年过40,竟还有热情去续考,于是,在间隔20xx年之后,我又去报了名。一些熟人碰到我,感到很不解,问我现在还要这一纸文凭干什么?看到和许多差不多是晚辈的后生同堂考试的时候,我也觉得有些不适时宜,其实,我只是为了找一个读书的理由而已。去年,完成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去湖北大学报名参加毕业考核的时候,呈交的结业证书有几个是20xx年前的,工作人员感到很惊讶,看了看我,笑着说:“你这证书再过几年可以成为文物了。”我笑着答复说:“是啊,一个本科读了20xx年,我这算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呢!” 我读书,还为不落伍。西方曾有名人说过:“如果今天我们不能生活在未来,明天我们将生活在过去。”我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生活在过去,所以努力通过学习让自己活在现在或将来。当互联网延伸到浠水的时候,我是第一批接入的用户。我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电脑及网络一般应用,技术水平逐步由菜鸟升级到小虾!互联网在我面前开了一个了解世界的新窗口,让我们多了一条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我的阅读也因此多了一种方式——读网! 我读书,也为满足一种兴趣。当年对电子技术的狂热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纯粹兴趣而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么漫不经心地学着,竟也到达了不低的水平,在生活圈子,我的电子维修技术曾一度小有名气,某家电维修培训班还郑重聘请我前去兼课。今天,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我的电子技术居然大有用武之地。 我读书,还把它作为一种修养功夫。夜阑人寂,灯下漫读,让心跨越时空,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与古今中外大师开展心灵对话,感觉灵魂得到彻底的解放;课间小憩,寄情典籍,在喧嚣的尘世间,给流浪的心灵寻一个寓所;闲暇假日,展卷安坐,排除世俗的纷扰,体会五柳先生“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感觉…… 读书的感觉真好。肖川博士曾有过精彩的描述:人生许多感悟,就在捧卷细读之时——感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茶烟轻扬,书香浮动,风尘仆仆的心灵终于可以回家了。抑或在那幽静的夜晚,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着美妙的人生境界,吟咏着自己宽广而又温柔的心灵。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了一体,实现着人生的超越。 古人说:开卷有益。许多年的积累,让我感觉工作生活不再沉重,人也有了更多自信。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我,依靠孜孜不倦地学习,紧紧跟随时代潮流。我担负的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顺利通过中央电教馆学术委员会结题鉴定,研究成果得到专家高度评价;我两次应邀去北京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登上了国内学术交流的大雅之堂;教学研究成果近40件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发表;在省市大型专业研讨会上,我多次登台……今天到市教科院开会,又混回了一个头衔——特聘专家! 我还有一些社会兼职,为了不辱使命,我深入调研,积极撰文,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呐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构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呼声高涨,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等是组织内每个成员都应重视的修炼。我并不满足自己的学习,在学校率先提出“打造书香校园”的口号,亲自起草了《构建学习型学校实施方案》,宣传“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在全校教师中组织了系列学习培训活动,掀起了读书热潮。辩论会上,辩手们口若悬河,针锋相对,理直气自壮,理屈词不穷;演讲赛上,选手们引经据典,纵横捭阖,慷慨陈词,声情并茂;读书报告会场场精彩,引人入胜;专家讲座听众云集,掌声不绝;教学观摩异彩纷呈,发人深省;校本培训形式多样,自成体系。教职工学习蔚然成风,一大批教师茁壮成长。许多到过我们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说:“实验小学是一块沃土,只要你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你就可能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 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中年教师在成名,青年教师在成长,更多的老师在成熟,他们正引领着孩子们全面发展,推动着我们学校迈向辉煌! 我的成长故事演讲稿第3篇 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文明礼德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品质,是我们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更是我们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在缺乏文明的国度里,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人们就享受不到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明礼德,主要指的是着装整洁、待人彬彬有礼、尊重长者、语言不低俗、诚信守法、爱护周边坏境等。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优秀品质。因为,文明之人必能使周边人对其产生好感,给他人带来快乐。同时,文明也是尊重他人、表达自身价值的良好行为。 文明就像一股春风,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它是一种珍贵的精神境界,见证了人类从古至今社会发展的历程,推动社会不断从愚昧向睿智、从落后向先进、从封建向科学发展。 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拥有几千年的文明精华,我们应发扬其精神,传承其文化,无愧于“文明之邦”的称号。 然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不文明的行为数不胜数,诸如:某些人在公共场合随意吐痰,不在乎他人感受;还有些人,在拥挤的公车上,常常会为了一点小事便肆意谩骂他人;更过分的是,一些人在面对跌倒老人时,置之不理地扬长而去,都怕惹上麻烦的心里让人既生气又无奈。这些不讲文明礼德的行为,是深藏在社会中的毒瘤,影响我们青少年一代的成长,阻碍社会的发展。 每当看到这种不讲文明礼德的现象时,我不解地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现象累见不鲜呢?是因为这些人缺乏文化素质还是家庭教育呢?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主动给一位老奶奶让座,老奶奶激动地连连道谢,脸上露出了可亲的笑容,这时,我终于明白了,其实文明礼德不难做到,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良好习惯,人人都可以学会文明礼德。 我的成长故事演讲稿第4篇 “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绽放美丽;可以碌碌无为,留下悔恨遗憾,也可以脚踏实地,走向辉煌壮丽。”我选择了后者。八年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尽管包含的有酸楚,但更多的是幸福。勤恳工作中,我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开拓进取中,我不为得失所困,不为名利所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默默地耕耘,用汗水浇灌出了绚丽的花朵。 作为班主任最大的快乐莫如学生对你的理解,对你的肯定。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昨天发生在我身边,令我感动的事吧! 本学期在以韩校长为首的学校班子带着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进一步健全学校组织,加强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