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3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3篇 [篇1]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 学习“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心得体会 近来,我学习了孙书记“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会议精神,作为新世纪的共产党员,结合工作实际,我有深刻体会: 一、“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必须站在时代高度,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员干部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1.要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和旧观念。 2.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为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必须是为人民服务的能手。为此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党员群众同时成长,党员干部应该成为创新和改革的示范者。 5.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保持领先,有坚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时时处处都能发挥示范作用。 二、“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必须加强修养,树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一位哲人说过,道德能弥补才能的缺陷,但才能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其人格品行具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1.作为党员干部首先应该刻苦钻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努力扩大知识面,让自己服务人民大众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常换常新,源源不断。特别在当今,要提高工作质量,必须勇于探索,具有改革创新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立足讲台。 2.作为党员干部应以教人者先教己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我们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优秀一员,我们首先是榜样,然后才是服务。给予群众鼓励、帮助,使他们充满自信、力量。 [篇2]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 今年8月我县集中开展了孙书记提出的“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我深深认识到开展“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主题驾驭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了努力搞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自身工作,深刻体会到作为共产党员只有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转变和提升,才能 适应我县又快又好发展,从而担当起社会发展的重任。 一、深入学习,做好宣传。深入学习,做好宣传。要做好群众的工作,就得做好宣传,让群众知道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时代在变,政策也在随着更新。近年来,党对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络绎不绝,群众的信息接收相对闭塞,再加上文化程度低,对政策大多是道听途说,村民之间互相传说,这势必会造成政策传达的错误,让群众误解政策。因此,要正确的传达政策,做好宣传。 1、体察民心,了解实情。体察民心,了解实情。我们在基层工作并不等于我们是深入基层,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还相当艰辛。特别是一些家庭,因病因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感到十分的不安和内疚,在走访中都一一开展了了解和记录,并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要了解民意,就要和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同吃住,让群众说出最需解决的问题,了解群众的困难,了解群众的疾苦,要切实了解实情,该帮扶的要帮扶,该思想教育的要教育改造,改变落后局面,让群众走向致富小康之路。要细心做好民情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总结提高。 2、增收致富,促进和谐。要有效化解纠纷矛盾,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问题办事情要设身处地,关注群众的想法和感受,要换位思考,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尊重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建立和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做好顺人意、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多讲真话。真正做到增收致富,和谐发展。这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也是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也是加强我们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搭建我们之间的桥梁,了解新农村农民生活中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的工作,动员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帮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是强化“三农”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密切党群干群关第、锤炼干部作风的一项重大举措,确实是一项为民、惠民、得民心的工程。我会切实把这一行动贯彻好、落实好,真正为群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谐稳定作出更大奉献.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是强化发展意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围绕提高服务水平,探索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服务机制和社会环境,以此来带开工作开展,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 三、迎接挑战,敢于创新 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注重实干,实干是一种境界,是思想、情感、意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处处起表率作用,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同事苦干实干,要在实干、总结的根底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大胆地试验,科学地论证,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这样才会实现“跨越”和“突破”。 总之通过开展“抓党建、暖民心、保稳定、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我一定会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起模范带头作用,努力争创佳绩,树立远***想! [篇3]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召开抓重建稳增长促发展保稳定暨工作调度会。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抓重建稳增长促发展保稳定动员大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吸收经验成果,安排下半年工作,明确方向任务,动员全区上下坚决发展信心、鼓足工作干劲,奋力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一20**年上半年 示范区坚决高质量发展一鼓作气信心 20**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坚持靶向发力、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勇于担当、加压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以人为本、精致建设,城乡发展品质更优;聚焦民生、全面发力,社会环境和谐有序。 上半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亿元,同比增长20.3%,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项目建设方面,1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3.2%;开工率、竣工率均为100%;上半年累计开工项目52个,总投资187亿元。围绕“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区”,在全市率先建成首个街道“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站”,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全天办、智能办、不见面办”;成功举办全市智慧政务服务进社区现场观摩会,“政务服务+社区”管理模式获得社会一致好评。探索推广“信易+”信用产品应用,营造了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浓厚氛围。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区坚持党建引领工作融合、坚持工作抓手务实有效、坚持勠力同心勇战困难。 当前,示范区正处于突破升级的关键阶段,还存在发展定位不清晰、经济发展不科学、社会治理不系统、指挥调度不顺畅、作风不实和落实不力等问题,只有正视压力、直面挑战,强化高质量发展一以贯之的定力,找准定位、清醒忧患、融入大势,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擘画蓝图接续奋斗 建设***产业新城、生态新城、宜居新城 (一)坚决发展目标 要稳稳承接市委、市政府赋予示范区的使命,建设***产业新城、生态新城、宜居新城,力争在“三区”协同发展、深化鹤淇一体化中当样板、作示范。 ★做到“一体”就是要坚持“人、城、产”营城逻辑,引导城市人口、生产要素、根底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实现产城融合、城景融合、板块融合、城乡融合、区域融合,打造人城产景文旅农多元融合发展示范区。 ★做到“示范”就是要用高标准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定位的理念和视野、高标准的要求和举措、高水平的业绩和成效,彰显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安康的生活价值、运营城市的经济价值。 (二)明确发展定位 以淇河风貌带、公园绿地、城市轴线为串联,缝合淇水湾、南岸城、淇水关和中国农业公园四大片区,建设高品质现代精致滨河城、高质量产业生态融合城、高效率无界智慧未来城。 ★一是淇水湾片区定位:打造高端未来城市生活。以城市更新为核心,以发展新经济、新业态为方向,以高端服务项目、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为关键,狠抓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服务提升,建设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二是南岸城片区定位:打造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区。以片区开发为引领,融合生产、生活功能,塑造高度复合的产业社区,打造人城产融合共生的未来城市。 ★三是淇水关片区定位:打造文旅休闲区。以淇水关古镇建设为关键,突出淇河风光带的休闲文旅功能,打造面向豫北的旅游服务中心、文旅休闲目的地。 ★四是中国农业公园片区定位:打造国家级乡村振兴标杆。聚焦新休闲、微度假、慢生活,以中原乡村为底色,打造集度假、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区域乡村振兴样板区。 ★五是淇河风貌带定位:打造全市滨河核心区。以全域5A级旅游景区创立为抓手,打造滨河活力带,串联缤纷景环,缝合四大板块,实现三生空间的高度融合。滨河活力带即打造淇河滨河功能景观带。缤纷景环即串联示范区各功能中心、活力点,构筑一条15公里长的带状公园,形成连接两岸的城市“项链”。 (三)创新发展思路 ★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统筹好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好发展质量、构造、规模、速度、效益,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 ★二要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定位。坚持规划先行意识,科学制订计划,合理设置预期,打造智慧化、新理念、高品质的公园城市。 ★三要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敢于打破影响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奋力谱写城市运营新篇章,最终以城市运营方式改革带开工管委组织推动改革、带动经济发展路径改革、带动城乡建设模式改革、带动社会治理方式改革。 三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公园城市 (一)建设产城一体公园城市 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变革 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建形成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经济体系。 ★一是发展高端制造业,打造主导产业生态。 ★二是发展高端服务业,打造精致商务休闲区。 ★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高度复合产业社区。 (二)建设城乡一体公园城市 引领城市生活方式变革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坚持“人、城、产”营城逻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水平,增色现代农业体系,提高生活品质,构建***后花园,让群众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一是建设生态美丽新城区。 ★二是构建乡村振兴样板区。 ★三是打造优质安心生活区。 (三)建设规建管一体公园城市 引领发展方式变革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创新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先行。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发展。 ★三是坚持树牢经营理念。 (四)建设治理一体公园城市 引领社会治理方式变革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形成共建共享新型社区发展共同体,实现城市治理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