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12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元日教学设计12篇 元日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解读: 《元日》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二单元一篇主体课文,是首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宋朝著名改革家、诗人王安石。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是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诗歌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王安石对推行新法的坚决信念。 设计理念: 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鼓励学生自学古诗,不懂的地方通过查字典、查词典、看画面、讨论、阅读开卷有益等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有感情。 2、通过查工具书、阅读开卷有益、看图等方法理解生词。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1、关于春联、诗配画的课件,音乐。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展开联想 1、字典里“日”字可以指太阳,也可以指时间,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说到大年初一,就想到过年,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古时人们怎样过年的,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读古诗、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全班检测汇报,谁愿意来读一读? 3、看屏幕抽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不懂的想方法解决: 4、教师范写生字。 5、把听音乐的感受带进诗里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读 三、看画面,明诗意,悟诗情 再看这首诗,你都看到哪些画面,让我们大家和你分享吧!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1、贴春联:(随即渗透春联知识) 上联:一夜连双岁下联:五更分二年横批:辞旧迎新 2、对联: 上联:莺歌燕舞春无限下联:雨调风顺岁有余 3、师生对对联 4、作业: 认真书写“爆”、“苏”、“换”、“符”四个生字。 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收集春联,和同学交流欣赏。 板书: 12、过年元日 爆苏美好喜悦 换符辞旧迎新 元日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诗的节奏。背诵古诗。 2、理解“屠苏”、“瞳瞳”等词语意思,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句所描绘的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感受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及诗人除旧布新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露诗题 1、音乐导入,引出春节:播放音乐《恭喜恭喜》。 孩子们,上课前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这首热闹喜庆的歌曲是在我们过什么节日的时候能在大街小巷能听到的?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露诗题,理解诗题 根据课文注释,我们知道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出示字典中“元”字义,明确“元”是开始的,第一的意思,“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4、了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人,世称***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安石的脚步一起去看看七百多年前的宋朝是如何欢度新春佳节的。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出示自读提示:大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相机正音。注意读准后鼻音“声”、翘舌音“除”、平舌音“苏”。 3、学习生字词 (1)点灯笼游戏:“爆竹屠苏瞳瞳旧符” 老师带来了几个节日的灯笼,快去点亮它们吧!如果点亮了,就请同学们大声跟读。 (2)猜灯谜: 后来者居上—屠 办字头上一颗草—苏 一人一寸高,竹影头上摇—符 (3)指导书写“符”,生练习书写。 4、多种形式朗读,读出节奏。 出示朗读节奏,师范读,生跟读。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联系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生交流汇报,师总结: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穿新衣、包饺子、收压岁钱、拜年、祭财神、放烟花爆竹。 2、借助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中描写了春节的哪几个画面? 放爆竹、饮屠苏、迎***、换桃符 3、“爆竹声中一岁除” 出示“爆竹”资料: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播放音频鞭炮声)想象一下,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声音震耳欲聋,那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生:热闹,高兴……)还有哪个词可以表示人们当时的心情?(生:兴奋,幸福,开心,欢乐……)谁能用欢乐的语气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诗(指生读)。 4、“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示“屠苏”资料: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展开想象,说一说:大年初一,要是你全家人坐在一起,迎着和煦的春风,品着屠苏酒。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说些什么? 喝完屠苏酒,不仅身暖,心也暖,带着暖意齐读这句诗。 5、“千门万户曈曈日” 借助图片加注释理解“曈曈” (出示图片)这样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温暖,日出) 其实在诗人心中这一轮缓缓上升的微光不仅仅是温暖的太阳,更多指的是诗人的内心,这一轮红日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代表的是光明和希望,千家万户的人们都迎着这旭日的光辉在那兴高采烈地换上新的春联,这又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男女生赛读读出希望。 6、“总把新桃换旧符” 视频了解“桃符”。 说一说:你帮家里换过春联吗?换春联有什么含义? 7、联系创作背景,领悟诗情。 其实,诗人写《元日》,并不仅仅是写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当时王安石担任宰相,积极推行新政,想让国家更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人的竭力反对。他坚信旧的制度总能被新的制度代替,改革能像这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能像这***一样充满照耀千门万户。 配乐读: 此时,你就是王安石,你走在大街上, 听到爆竹声劈里啪啦不绝于耳,读——爆竹声中一岁除; 看到一家老小迎着春风饮屠苏,读——春风送暖入屠苏; 看到一轮新***耀着千家万户,读——千门万户曈曈日; 看到人们在晨光熹微中换春联,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派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景象,让王安石对变法充满了希望,内心充满了喜悦。让我们齐读古诗,会背的同学试着背一背,读出诗人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读诗句,猜传统节日。 同学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百多年前的宋朝,还是现在,我们过春节的方式都差不多,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叫法不一样而已,古时候叫“元日”,现在叫“春节”,桃符衍变成现在的春联。其实春节最早开始于4000多年前。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古至今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春节的古诗、故事、谚语。 七、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饮屠苏 迎*** 换桃符 元日教学设计第3篇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严密照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刚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屠童换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