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巴中市重点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称量NaOH固体 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 D.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制O2 3.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因此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4.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60°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若将2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C(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丙 C.若甲物质为硝酸伸,则丙物质为氢氧化钙 D.从甲和乙的混合物中提纯甲的步骤是①溶解,②加热浓缩成热饱和溶液,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冷水洗涤,⑥干燥 5.为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加强对水资源监测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 6.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 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只有Ag B.Fe、Zn C.Fe、Ag D.Ag、Zn、Fe 7.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榨成汁 B.大米酿成酒 C.冰雪化成水 D.木柴劈成片 9.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原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10.哈尔滨市东二环高架体系完善工程预计年底通车,二环是哈尔滨市区主要环线之一,早晚高峰经常出现拥堵状况,东二环完善之后,将减轻南直路会展沿线的交通压力。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桥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B.路桥建设使得城市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C.路面铺的沥青是煤如工而成的 D.铁制桥梁护栏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 11.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储量约占2.53%,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0.1% B.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C.可燃冰是乙醇水合物,外观像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D.使燃料充分燃烧,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以节约化石能源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表示约 6.02×1023个微粒的集合体 B.1mol氧气的质量为32g/mol C.等质量的N2 和CO的原子个数比为1:1 D.1molCO2中含有2mol氧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镓(元素符号为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镓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镓原子与铝原子的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写出氢氧化镓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4.(1)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A 淀粉B 小苏打C 稀盐酸D 活性炭E 石灰石。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能吸附冰箱的异味的是_______;遇碘水变蓝色的是_______;蒸馒头时常用到的物质是_______;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 (2)请用化学知识回答: ①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后的室内放置一燃烧的煤炉,可使墙壁迅速硬化,同时墙壁上会出现一些水珠,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③为防止菜刀生锈,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 菜刀使用后用干抹布擦干 B 菜刀使用后涂植物油 C 菜刀使用后用盐水浸泡 15.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这的应用 (1)汽车和我们的目常生活密切相关,制造汽车轮胎的橡胶是_________(填“天然高分子材料”成“有机合成材料”)。 (2)信息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信息二: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用铝制品却很少出现腐蚀现象,原因是:________。 信息三: 金属 性质 导电性(100为标准) 密度(g/cm3) 铜 99 8.92 铁 17 7.86 铝 61 2.70 综合上述因素,常选用表中种金属中的_________作为高压输电线,原因是_________。 (3)初中化学中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常见金属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湿法冶金,如在氯化铜和氯化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新的金属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另一种是火法冶金,如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高温加热,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已知炉甘石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请写出生成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 (2)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3)次氯酸(HClO)中的次氯酸根离子_____。 (4)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呈+5价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进行时长颈漏斗内的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下降、上升或不变),玻璃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从微观上分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个基本实验。请同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可以得出有关水组成的结论是_____ (2)图B实验中试管内的现象是_____ (3)图C实验中水的作用除了使水中白磷达到着火点以外,还有的作用是_____ (4)图D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 g某锌样品(含少量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3.7 g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样品中锌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答案解析】 A、稀释浓硫酸,酸入水且搅拌,选项A正确;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选项B不正确; C、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选项C不正确; D、称量氢氧化钠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选项D不正确。故选A。 2、C 【答案解析】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氢气的质量应不断增大至一定值,反应速率不断变缓,选项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pH值应由大逐渐变小,选项B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沉淀质量不断增大至一定值,选项C正确; D、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制O2,反应完成后容器中有催化剂MnO2剩余,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3、A 【答案解析】 A.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B.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错误;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都是带电的微粒,错误;D. 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如一个氨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的质子数都是10,但不属于同种元素,错误。故选A。 4、C 【答案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可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A正确; 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将20°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C(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丙,故B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甲为硝酸钾,但丙不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性物质,20°C溶解度小于1 g,与丙不相符,故C错误; D、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从甲和乙的混合物中提纯中的步骤是①溶解,②加热浓缩成热饱和溶液,③降温结晶,④过滤,⑤冷水洗涤,⑥干燥。故D正确。故选C。 【答案点睛】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D 【答案解析】 A、逐渐淘汰高消耗水生产工艺,能节约用水,选项正确; B、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可以有效防止或及时处理水污染,选项正确;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选项正确; D、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选项错误。 故选D。 6、C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因为铁的活动性大于银小于锌属于能置换出银,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Fe、Ag。故选C.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7、C 【答案解析】 A由图可知,甲的一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 B、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所以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C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C 8、B 【答案解析】 A、苹果榨成汁是提取出汁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大米酿成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