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三中片区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参考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秋季永春三中片区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广州虎门历史博物馆打算在销烟池旁边竖立一尊雕像,以下哪个人选最合适(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关天培 D. 孙中山 2. 英国人安德鲁•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 C. 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 D. 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3. 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 恩格斯说过,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沙俄 5. 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6.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7. 19世纪60年代,左宗棠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  ) A. 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学堂 D. 北洋海军 8. 在美丽的青岛有这么一个老建筑,如图,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列强瓜分中国 C. 洋务运动 D. 百日维新 9.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0. 戊戌变法的变法诏令中与洋务运动的措施相似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 论 D. 兴办新式学堂 11.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谁的悲壮名言(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严复 12.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 A. 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13.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 清政府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D.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5.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清政府赔偿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16.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振兴中华,他(  )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组建兴中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建立中国同盟会。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17.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 18.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原因是(  ) A.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 革命成功重在宣传 C. 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D. 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19.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涌现出许多革命著作,下列作品不属于的是(  ) A. 《资政新篇》 B. 《猛回头》 C. 《警示钟》 D. 《革命军》 20.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  ) A. 清朝统治结束 B. 武昌起义胜利 C. 封建帝制终结 D. 中华民国建立 21. 关于如图文献资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B.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原则 C.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D. 其颁布有效制约了袁世凯的权力 22.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3.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 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 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24. 为反对袁世凯复辟,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这一年是(  ) A. 民国四年 B. 民国五年 C. 民国六年 D. 民国七年 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柄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 推翻满清政府 B. 实行君主立宪 C. 实现民主共和 D. 挽救民族危亡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 阅读材料:有人这样评价孙中山:中国后来的年轻知识分子在其二十多岁的时候,思考的是国家的未来而不是如何去效忠皇帝,这就是孙中山的伟大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2分) (2)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27.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图所示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 材料一 中“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的事件是什么?(2分)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2分) (2) 材料二 遗址与哪一次战争有关?(2分)这一战争的发动者是谁?(2分) (3) 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2分)此条约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怎样影响?(2分) (4) 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感想?(2分)(至少答出2点) 28. 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从未中止过救亡图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 材料三:“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推行变法。-- 摘编自《日落紫禁城》 材料四:“革命之成功,就像大石头从白云山顶滚到山脚一样,一经发动,断没有中途停止的。” --孙中山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江苏巡抚吴元炳认为应如何抵御外来侵略?(2分) (2) 材料二中,李鸿章不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2分)“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 根据材料三,概述“几个读书人”主张什么?(2分)皇帝为什么响应读书人的号召?(2分) (4) 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打响“革命之成功”第一枪的是什么事件?(2分) (5) 阅读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的救亡图存之路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2分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是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不断发动侵华战争,一步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过程,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过程,也是中国人觉醒的过程。1894的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一次民族觉醒随之涌动,迫使中国人去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道。于是有了社会力量推动维新变法。八国联军战争中国惨败,又签订了辱国条约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开始 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封建帝制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开始 大觉醒。 --改编自正风《中华民族觉醒与复兴的伟大历程》 (1) 据材料,指出中华民族开始大觉醒的事例。(2分)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2022年秋季永春三中片区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50分) 1. A 2. D 3. B 4. D 5. D 6. A 7. C 8. B 9. A 10. D 11. C 12. C 13. D 14. A 15. A 16. A 17. B 18. D 19. A 20. D 21. D 22. B 23. C 24. A 25. D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26. (1)地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分). (2)判断:同意。理由:孙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使民主共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