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达标测试卷(一)打印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物种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常作为比较生物亲缘关系的依据。一般来说,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请根据下表判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果蝇 向日葵 酵母菌 与人类的差异氨基酸数目 0 27 38 44 A.黑猩猩 B.果蝇 C.向日葵 D.酵母菌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 ①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简单到复杂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3.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主要有氢气、甲烷和水蒸气等 B.温度比现在的温度高 C.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D.由火山喷发形成 4.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特点是(  ) A.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多 B.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多 C.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少 D.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少 5.从生物进化的历程看,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 6.科学家在某地挖掘到一处未受破坏的沉积岩,在上层发现了物种甲的化石,中层发现了物种乙的化石,下层发现了物种丙的化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生物进化的顺序是丙→乙→甲 B.更高等、更复杂的物种是甲 C.出现较早的物种是甲 D.物种乙比物种丙结构复杂 7.森林中,某种蛾有三种不同体色的个体。为了解环境对其体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第一次调查,结果如图甲。多年后再次调查,结果如图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第7题) A.两次调查结果出现差异是自然选择导致的 B.在此期间,白色蛾最不适于在此地生存 C.白色蛾可通过改变自身体色适应环境 D.这种蛾的不同体色属于相对性状 8.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9.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可以证明,下列选项中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的两类生物是(  ) A.两栖类和鸟类 B.两栖类和爬行类 C.爬行类和鸟类 D.哺乳类和鸟类 10.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条件的是(  ) A.原始地球中有水蒸气、氨、甲烷等原始大气 B.原始地球存在高温、紫外线、雷电等自然条件 C.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D.原始地球有丰富的氧气,供给原始生命进行呼吸 11.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顺序是(  ) ①诞生原始生命  ②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③构成独立的体系 ④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2.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时甲虫群体密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第12题) A.A、C时期的甲虫对该农药有同样强的抗药性 B.从开始使用农药起,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 C.B点可以证明甲虫群体中本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 D.甲虫抗药性种群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13.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在此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自己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观点的是(  ) A.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 B.生物与生物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的变异都能得到积累和加强 14.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不谋而合。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地面缺乏青草,长颈鹿因常常吃高处的树叶,所以脖子变长 B.超级细菌的出现源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产生有机物 D.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15.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C.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定向变异 D.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6.以下哪一生物现象,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A.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现 B.蝙蝠能飞 C.蛔虫有角质层 D.青蛙有保护色 17.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第17题) A.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存哺乳动物 18.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化石是研究进化的重要证据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推测出(  ) (第19题)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C.较a和b而言,a和e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20.分布在芬兰地区的灰林鸮有灰色和棕色两种体色,灰色占多数。近30年来,冬季气候变暖,积雪变得稀薄,棕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积雪较厚时,灰色是保护色 B.积雪变薄后,棕色个体更适应环境 C.积雪厚度变化,导致灰林鸮出现变异 D.积雪厚度变化,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6分)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在1953年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第21题) 请你分析并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先从I处充入的气体有氢气、氨和甲烷等,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_____,与现在空气相比,缺少了________。 (2)再把J中的水煮沸,使________驱动混合气体沿玻璃管进入E。实验后,F处汇集的液体含有原来不存在的________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3)F处液体里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4)电极放电相当于原始地球上的________,为实验提供了能量。 (5)此模拟实验的成功能证明生命起源的________确有可能发生;而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进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________确有可能发生。(填下列字母) A.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 B.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C.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 D.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22.(18分)如图所示的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7题) (1)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________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_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___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________,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结构复杂,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进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3.(14分)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种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___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________而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__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____是定向的,使生物向________的方向进化。 (3)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4)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基础是________和________,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 24.(12分)同学们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活动中,得到了下表的数据,请你根据此表回答问题(每代个体繁殖2个后代): 记录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纸片 颜色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开始 数目 幸存 者数 红 17 7 21 12 36 17 51 22 66 25 黄 17 4 12 0 0 0 0 0 0 0 绿 17 4 12 6 18 3 9 1 3 0 白 17 3 9 3 9 2 6 1 3 0 蓝 16 4 12 1 3 0 0 0 0 0 粉 16 3 9 3 9 3 9 1 3 0 (1)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实验所用的布料应该是________色。 (2)同学们“捕捉”的大部分不是与背景颜色相似的“猎物”,这说明________。 A.同学们不喜欢背景颜色 B.同学们不愿意猎取背景颜色的“猎物” C.同学们不能猎取到背景颜色的“猎物” D.背景颜色与“猎物”一致,成了保护色 (3)通过上面的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说明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现象。生物体原来都存在着各种颜色的变异,只有与________颜色相近的变异个体才容易存活,这样的个体一代代由于遗传因素积累着这样的变异,使其得以生存和繁衍。 答案 一、1.A 2.A 3.C 点拨: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明显不同,现在大气的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4.D 5.D 6.C 7.C 8.C 9.C 10.D 11.D 12.A 点拨:随着农药的使用,甲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C时期的甲虫对该农药抗药性比A时期强。 13.D 14.C 15.D 16.A 17.A 18.A 19.A 20.C 二、21.(1)原始大气;氧气 (2)水蒸气;氨基酸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