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

举报
资源描述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有理数的乘方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二节《有理 数的乘方》)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单位 张正坤 宁都县第八中学 1. 教材分析 1、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它是学生学习数学中有理数运算的起点, 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数学学习上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2. 学情分析 1. 通过以前乘法的学习转入乘方。 2. 在小学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乘法同时,结合第一章的有理数的学习, 学习已经具有了基本的有理数的运算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为学习数 形结合思想打下了基础。 3.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乘方概念的形成及用乘方的运算的方法。 3.教学目标 1、理解乘方的意义,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会进行乘方的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 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教学难点:乘方的运算。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 行为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问 题 一、自主学习: 1、 复习巩 固: 乘法运 算的符号法则 及运算方法: 多个不 为0的数相乘, 积的符号怎样 确定? 2、 导学: (1) 一般地, 几个相同因数a 相乘,即 a.a a , 记 作, 读作 求n个相同因数 的, 叫作乘方,乘方 的结果叫 做 o在/中,a叫 做, n 叫 作 o 当an看作a的〃 次方的结果时, 也 可 读 作 o 特别地一 个数也可以看 各个学习小组 分工合作,讨 论并每个小组 派出一名学生 代表回答。(基 本能回答出一 个大概的答 案) 创设情境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体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问题1和问 题2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点与数 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习 讨论以上两个 问题,并归纳: 乘方是一 种运算(乘法运 算的特例),即 求〃个相同因数 连乘的简便形 式; 蓦是乘方 的结果,它不能 单独存在,即没 有乘方就无所 谓幕; 乘方具有 双重含义:既表 示一种 , 生互动引导学生归纳数 在现有的小组学习课堂中,学生 的胆量和互助意识都比较强烈,在这 样的环境下,能使大多学生都能够参 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 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学生的自主 思考分析能力。 又表示乘方运 算的结果; ④书写格 式:若底 数是负 数、分数 或含运算 关系的式 子时,必 须要用 把底数括 起来,以 体现底数 的整体 性。 C3)拓展: 学习小组 间相互讨论探 究基本上归纳 出:①乘方是 一种运算(乘 法运算的特 例),即求〃个 相同因数连乘 的简便形式; ②幕是乘 方的结果,它 不能单独存 合作交流巩固新知 1、计算: 2-22 -23 -24 -2 2 、 232 = , 3、观察下列数, 根据规律写出 横线上的数 , , 2 4 5 _2_ 8 16 ;第 2010 个 数 是 O 各学习小组成 员相互讨论, 然后按照老师 的引导完成解 题过程(基本 上都能理解题 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 导下,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及解题步 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书 写表达能力。 5 1、计算: (- (-2)5 83 (一5尸 (-10)4 -(-2)3 X -22 3 2 、 (-3)2 = -32= 3、 已知n 是正整数,那么 而(―顶"= 观察讨论各自 的想法并初步 总结。 使学生通过观察特例,互相讨论 总结出乘方概念,以及运算,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 力。 想 ' 7 , 想, 2 +| 议HU 一 4、 如果 "一个有理数的 偶次幕是非负 数,那么这个有 理 数 A、正 数 B、负数 C、0 D、 任何有理数 5、平方 等于9的数 课 堂 即 练, 巩 固 新 知 以小黑板 给学生列出若 题相关习题。 思考后互相讨 论,独立完成 解题步骤。 学生做题时可以自行选择方法, 使学生对新学知识加以巩固,培养学 生的灵活能力。 课 堂 小 结 以问题的 形式引导学生 自主总结本节 课所学内容:这 节课你们学到 了什么?有何 收获? 学生各自发表 自己的收获, 总结本节课的 知识点 5.板书设计 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1. 概念: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简便运算; 2. 蓦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幕; 3乘方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一种,又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 4.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 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 6.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基本都能参与小组讨论 互动环节,对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建立降低了难度,使教学课堂较为顺利的 完成,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基本能够解答简单的有理数 的乘方的实际问题。 7. 教学反思 1我觉得学生对代数的计算还行,有正确的思维。 2老师上课时的引导还不够。 3基本上完成了教师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