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举报
资源描述
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垦片区(二期)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章 总 论 1 第二章 项目背景 5 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 9 第四章 建设条件 11 第五章 建设方案 17 弟八早 ~P 能 45 第七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46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 53 第九章 项目组织和实施计划 54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7 第H 章 经济效益分析 64 第十二章 意见和建议 70 第一章 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 《产业机构调整指导目录》 二、 《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 三、 《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 四、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 《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规划》 六、 《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总体规划》 七、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 干意见(试行)》 八、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福建省湄洲湾 石化基地发展规划的通知》(闽政[2007128号) 九、 《泉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泉港石化工业区总体规划》 十一、《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垦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十二、《泉港区人民政府关于泉港石油化工区规划调整说明 的报告》(泉港政[2005]综154号) 十三、《泉港区人民政府关于泉港区石化基地规划范围调整 的报告》(泉港政[2006]) 十四、业主关于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第二节 项目简介 一、 项目名称: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垦片区(二期)基础设施 工程 二、 承办单位:泉州市泉港石化工业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三、 项目性质:新建 四、 项目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五、 项目地址: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垦区西侧,本期建设项目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范围东至沿海大通道(不含沿海大通 道),西至规划的东邱路,南临规划的天竺路,北至规划的炼北 路;第二部分范围东至施厝北路,西至规划的垦五路,南至垦北 路,北至玉山路;第三部分为首期开发剩余的周边零碎地块。项 目总面积合计5399. 15亩。 六、 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区占地总面积5399. 15亩,项目 建设主要包括对区域内的场地进行回填平整、整个片区内道路工 程、配套的给排水工程、防洪工程、绿化工程、电力电信管线通 道、管廊通道等设施的建设。其中全区土地平整土石方量为 2769. 78万方,区间规划道路共10条,分别为主干道2条(桥溪 路、天竺路,道路宽度40米),次干道3条(施厝北路宽度为 32米,玉山路、南埔路道路宽度24米),支路5条(宽度均为 20米),道路总长]3. 82公里。 七、 项目总投资额:153340.7万元 八、 建设年限:三年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项目区内道路 项目区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详如下表: 道路技术指标表 J一一一 道路等级 技术标准 —一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诊十车速(km/h) 50 40 30 最大纵坡(%) 3. 0 3. 0 3. 0 最小纵坡(%) 0. 3 0. 3 0. 3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1350 600 500 凸形竖曲线推荐半径(m) 5000 3000 200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1050 700 600 凹形竖曲线推荐半径(m) 3000 2000 2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Cm) 40 35 30 二、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153340. 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13. 35%, 财务净现值FNPV=3555. 41万元。 第四节 主要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招 商引资的吸引力,对于加快工业基地的建设步伐,加快泉港区乃 至泉州市的经济发展,促进泉州中心枢纽城市的发展,为建设海 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建设本项目对于加快泉港石油化工基地 的建设,把泉港石化工业区建设成为技术含量高、聚集效益高、国 际化程度高的国家级石油化学工业区,使泉港今后更好地发挥“先 行、龙头、示范、支撑”作用,实现“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区”的战略目标,实施“项目带动”、 “品牌带动”、“科技带动”,以福炼一体化一二期为龙头,“上游带 下游、下游促上游”双向推进,形成较完整的中下游产业链,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3. 35%>8%,财务净 现值3555. 41万元(Ic=8. 0%) >0o本项目的建设可行。 第二章 项目背景 一、泉州市社会经济概况 泉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枕山面海,北距福州197km, 南距厦门104km,东南隔海与台湾相望。泉州市是国家重点开发 的闽南厦漳泉三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 点城市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 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园林 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四连冠”及“国际花园 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泉州市行政区域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石狮市、晋 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港区、泉 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金门县(待回归)等13县(市、区、管委会), 市域面积11015km'常住人口 779万人(未包括金门)。 2008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5.29亿元(按可比价 格),增长14. 1%,经济总量连续10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120. 30亿元,增长1. 0%;第二产业增加值1605. 64 亿元,增长14. 7%;第三产业增加值979. 35亿元,增长14. 8%。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 4%,其中出口 57.96亿美元,增长16.4%;进口 27.25亿美元,增长45. 7%。 泉州市基础设施完善,位列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陆、海、 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在陆地交通运输方面,全年共新建、改 建公路555. 11公里,其中,新建公路80. 08公里。全市通车总 里程达13920公里,比上年增加80. 08公里;公路里程、二级及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高级及次高级路面里程、水泥混凝土路面里 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首位。福泉厦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泉州至 三明高速公路已于今年3月15日通车;全市已基本建成以福泉 厦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省道307线、308线 等为主骨架,连接中心城区、经济繁荣区及港口、机场、铁路中 心站,辐射乡村的公路交通网络,已成为全国公路交通比较发达 的地区之一。在其他交通运输方面,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7223. 9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0. 67万标箱;连接鹰厦铁 路的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已全线通车;泉州晋江机场先后已 开通20多条国内航线及香港、菲律宾等国际包机航线。全市拥 有500千优变电站2座,220千优变电站10座,110千优变电站 62座;市区现有水厂日供水能力27万吨;目前已建成福建省本 地网中规模最大、基础设施最齐全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覆盖了 全市、县、乡及大部分行政村。 在城市建设方面,近年来泉州市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2008 年末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9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平方公 里。中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153公顷,总绿地面积达2997 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240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0%,人均公共 绿地面积为11. 6平方米;市区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为363公里, 营运车辆764部;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851.65万平方米,城 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二、泉港区社会经济概况 泉港区位于福建中部沿海的湄洲湾南岸,东经118度25分, 北纬24度50分,与惠安、仙游、莆田接壤,并与台湾隔海相望, 北距上海港510海里,南望黄埔港540海里,东至基隆港174海 里,是东南海上航线的辐射中心。1996年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同年12月挂牌成立。全区陆 域面积306. 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泉港区现有 人口 36. 94万人,主要以汉族为主,兼有回族、畲族、蒙古族等 少数民族。辖6个镇、1个街道,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 一,也是一座新兴的石化港口城市。 近几年来,泉港区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实 现国内生产总值128. 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0%;农业总产值 14. 42亿元,增长0.9%;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增长10.4%;石 化工业总产值196.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8. 1%;规模以上工 业产值401. 17亿元,增长13.7%。 泉港区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 齐全。疏港公路、连接国道324线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区内已 有等级公路总长近90公里。日供水26-52万吨的湄洲湾南岸引 水工程已建成供水。泉港区区内已投放运行的变电站有三座。 110KV仙境变电站装机容量为2X 20MVA,电压等级为 110/35/10KV; 220KV塘头变电站装机容量为3X120MVA,电压等 级为220/110/10KV,电力供应充足。通讯工程与泉州程控联网, 建有4个程控模块局、2个电讯基站;已开通4. 5万门程控电话, 可满足对外联络的需要。 三、项目区规划背景 由于泉港区具有发展石化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竞争优势, 因此福建省和泉州市将石化产业集群作为泉港区精心培育的主 导产业之一。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泉港石化工业区已初 具规模,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海洋集团聚苯树脂公司、湄洲 湾氯碱工业公司等一批大型石化企业在区内发展建设,2005年7 月,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在泉港石化工业区开工建设, 将把福炼公司现有的炼油能力从400万吨/年扩大至1200万吨/ 年,同时还将建设80万吨/年乙烯和100万吨/年芳炷装置,该 项目的建设将使泉港石化工业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带 动石化下游加工产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一批大型石化和 物流项目正在建设和积极推进中。根据《泉州市“十一五”发展 规划》和《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10 年泉港石化区将完成建设投资约400亿元,实现石化产业总产值 600亿元以上,年炼油能力达到1200万吨,乙烯、合成树脂产 能达到百万吨级,初步建成国家级石化基地,为将湄洲湾石化基 地建成为具有国际最先进规模和水平的石油化工基地作出应有 的贡献。 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在实施各项规划的过程中,也遇到了 一定的困难,出现了土地审批过于宽松、个别项目布局不尽合理、 部分企业给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急需得到解决。因此,为实现 发展目标,尽快盘活土地,合理布局,确保福炼一体化二期等重 点龙头项目的用地,完善区内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等基础设施条 件,优化投资环境,就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泉港石化工业区的工作 重点。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 繁荣海峡西岸经济 泉州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强,是全省经济总量最 大、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经济总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泉州市地理位置正处于海峡西岸经 济区的中部,上承省会福州可至浙南温州,下连经济特区厦门可 达粤东潮汕平原。建设本项目,可加快泉港区石化工业的发展速 度,促进泉州中心枢纽城市的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 贡献。 二、 加大对台招商引资 泉州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在台湾汉族同胞中,有44. 8%约900 万祖籍泉州。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利用与台湾的“五缘"、“六求" 优势,充分发挥泉台之间产业互补优势,努力加大对台经贸力度, 开创了对台经贸合作新局面。但在全国新一轮台商投资热潮中, 泉州利用台资出现下滑,与泉台关系极不相称。建设本项目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