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举报
资源描述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心得与体会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是素质教育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美学观念, 而且能拓宽视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何 才能上好美术课,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求知欲望的源泉,而好奇又 是兴趣的前提。如上《中国古代雕塑》一课时,我发给学生每人 一块紫砂泥,学生挺新奇:捏泥巴。我在讲台上边做边问学生: 老师在做什么? “雕塑”,几乎异口同声。我说回答不太正确, 一片茫然,议论纷纷又不知如何说起。此刻我便演讲式并带一点 表演性地将雕塑的概念讲解一下,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才点头称 是……原来“雕”是减法,如石雕、木雕,“塑”是加法,如泥 塑、面塑。“雕塑” 一词是雕、亥叭塑等制作手段的总称。这里 的提问就是引起情趣,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抓住学生的新鲜感 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运用手中的泥巴和老师一起来制作泥塑。 学生们便兴趣盎然地把手中的泥巴用捏、搓、接、贴、刮等技法 快速制作起来,于是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神灵活现的齐天 大圣等便应运而生了;有的同学一下子实在做不出东西,干脆做 了几个小板凳……O 一堂原本看来枯燥的理论欣赏课在学生的参 与下,上得生动活泼。 一、把美术和音乐结合起来。 美术是从视觉上获得美,而音乐是从听觉上感受美,二 者在给人以美的感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美术上有“赤、橙、黄、 绿、青、蓝、紫”;音乐上有“1、2、3、4、5、6、7”,七种 颜色和七个音符,这种巧合是很有趣的。俄国抽象主义大师康定 斯基对绘画、音乐的关系曾作过精辟的描述:“色彩是琴键,眼 睛是音槌,心灵好象绷着许多弦的钢琴……”美术作品中有不少 画就是依据音乐来联想、想象进行描绘的,当我们听到“春江花 月夜”、“二泉映月”等优美动听的乐声,就会联想到宁静美丽 的夜色和明亮的月光,这是从听觉转化为视觉。如荷兰画家蒙德 里安《百老汇的爵士音乐》一画。就是作者运用抽象的手法,通 过对音乐的联想转化来描绘的。由于它属于抽象派绘画作品,学 生欣赏时开始不明白此画与音乐有何关系,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 听一段很轻柔的曲子,然后让大家把想象后的感受用线条表示出 来,于是学生画出了 “〜〜〜〜〜,,较平缓的波浪线,再听一段高亢 的音乐后,画出了“”转折起伏较大的折线;接着我用幻灯显 示了一张夜上海的风景图: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夜景十分迷人, 再配上一段小夜曲,听着听着学生似乎一下明白了《百老汇的爵 士音乐》这幅画不就是作者借助那些有纵横线条组成的不规则的 格子来描绘百老汇的纵横交错并有直角相交的街道吗?那像西 洋铜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条和那些霓虹灯光般的闪烁的红、 蓝小色点,是画家根据他对美国爵士乐的理解,以爵士乐的节奏 描绘出来的,使人觉得整个画面就像繁华的百老汇街的缩影。 美术艺术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是时间艺术、 听觉艺术。把二者巧妙的结合,通过感觉之间相互的转化就能达 到视听结合、时空交融之效果。 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 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 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尤其是当今城市里面的孩子,日常 生活大都是两点一线:学校一一家庭,生活在用钢筋和混凝土构 成的围墙里,很少有接近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利用写生课、 兴趣小组活动等时间,把学生带出教室去体验自然的魅力,观察 自然界中的四季变化,正所谓“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至U生活 中去捕捉美、发现美。在自然中,学生可以自由呼吸、自由嬉戏、 自由想象。“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经过观察, 一些似乎司空见惯的树木、建筑物在学生们的画笔下活了起来, 一幅幅有情趣的充满创意的《我的家乡》、《美丽的江南》等作 品便诞生了。同时,也无意中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走进自然,不仅能陶冶学生的身心,而且能激发学生的 创作美感,使学生领略自然美境同时,学会如何细致的观察生活, 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道理。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哪种上课方法,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启发他们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目的是让 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