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智能控制器公司关系营销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洗衣机智能控制器公司关系营销 洗衣机智能控制器公司 关系营销 目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 二、 产业环境分析 4 三、 智能控制器行业制造水平与资格认证壁垒 5 四、 必要性分析 6 五、 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6 六、 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11 七、 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15 八、 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19 九、 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23 十、 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28 十一、 公司简介 32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33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33 十二、 法人治理结构 34 十三、 发展规划分析 49 十四、 项目风险分析 57 十五、 项目风险对策 60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有限责任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60.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764.2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411.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39%;建设期利息259.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0%;流动资金5093.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71%。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8764.2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176.84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0587.40万元。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17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4744.00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059.18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0.78%。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07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5000.64万元(产值)。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0000.00 约60.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83064.28 容积率2.08 1.2 基底面积 ㎡ 26000.00 建筑系数65.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70.16 2 总投资 万元 28764.24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3411.21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9898.64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876.09 2.1.3 预备费 万元 636.48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59.39 2.3 流动资金 万元 5093.64 3 资金筹措 万元 28764.24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8176.84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0587.40 4 营业收入 万元 517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44744.00 "" 6 利润总额 万元 6745.57 "" 7 净利润 万元 5059.18 "" 8 所得税 万元 1686.39 "" 9 增值税 万元 1753.58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10.43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3650.40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3369.89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5000.64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7.07 含建设期12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0.78%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982.36 所得税后 二、 产业环境分析 (一)增强经济动力和活力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把握产业发展新方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 (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区内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供求趋势的变化,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优化升级。 (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完善政策、人才和市场环境,形成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 三、 智能控制器行业制造水平与资格认证壁垒 智能控制器为定制化产品,下游定制化程度高,交付周期短,订单呈多批、多种、少量的特点,智能控制器企业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需要采用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不同产线的快速转换,以满足客户快速批量供货的要求。新进入企业缺乏行业经验的积累,在短期内改进业务模式与工作流程的难度较大,提高每个环节的运行效率以缩短供货时间更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在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方面存在较高的壁垒。 为保证产品质量,下游主流品牌厂商多与综合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智能控制器企业合作,通常采取严格的合格供应商认证制度,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企业规模、企业信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品保能力、服务能力、市场口碑等,并设置了6-12个月,甚至1-2年的考察期。下游厂商对通过认证的合格供应商下单采购,而一旦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就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因此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资质认证壁垒。 四、 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五、 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企业及其产品采取什么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十分重要。它不仅涉及企业产品如何跻身国际市场,而且还涉及进入国际市场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后再进入,从而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企业应根据本国及所进入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情况以及自身的各种资源适当选择进入方式。 (一)贸易进入方式 贸易进入是企业通过向国际目标市场出口产品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这是一种传统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也是目前进入国际市场普遍采取的一种初级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产品在国内生产,原生产地点不变、生产设施仍然留在国内,劳动力没有国际流动,出口的产品可与内销产品相同,也可根据国际市场需要作适当的变动,产品在国际市场遇到阻力时,还可及时转向国内市场,因此,这种方式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对产品结构调整,生产要素组合的影响都不大。贸易进入又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 1、间接出口 公司的走出去战略通常都从出口开始,特别是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通过独立中介机构进行的出口活动,是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最常用的方式。 间接出口的主要做法有:(1)生产企业把产品卖给外贸公司,产品所有权由生产企业转向外贸企业,由外贸企业再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2)生产企业委托外贸公司代理出口产品,产品所有权未转移,外贸公司是生产企业的代理商;(3)生产企业委托本国其他企业在国外的销售机构代销自己的产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2、直接出口 最终,公司可能还是会觉得应该自行管理出口活动。虽然投资和风险会增加,但潜在的利润也会增加,这样就产生了直接出口。直接出口指生产企业自行承担一切出口业务。企业产品如果有外商前来洽谈购买,或企业生产规模很大并且出口额也很大时,往往采取直接出口的方式。 直接出口的主要做法有:(1)直接向外国用户提供产品;(2)直接接受外国政府或厂商定货;(3)根据外商要求定做销往国外的产品;(4)参与国际招投标活动,中标后按合同生产销往国外的产品;(5)委托国外代理商代理经营业务;(6)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机构。 (二)合约进入方式 合约进入是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签订技术转让、服务技能、管理技术、委托生产等合约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出口进入受到一定阻碍,迫使一些企业转向技术转让合约的方式,向国际目标市场输出技术和服务,带动产品出口。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经营风险,减少汇率波动损失,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正是这些优点使之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时代,日益得到各国企业青睐。 合约进入又分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合约管理、合约生产等方式。 1、许可证贸易 许可证贸易是一种简单的国际营销方式。发证企业将许可证颁发给国外公司,允许其使用自己的生产流程、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事项,以获取费用或者版权。许可证贸易是技术的有偿转让,出口企业可获得技术转让费或其他形式的报酬。这样发证企业以较小的风险进入国外市场,而持证企业则获得了知名品牌或产,品的生产技术。 2、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特殊方式,特许人授予持证人以完整的品牌概念和生产运作系统。受许人负责投入资金经营,并支付给特许者一定的费用。在特许经营中,持证人不仅获得特许人的工业产权,而且必须按特许人的经营体系如经营风格、管理方法等从事经营业务活动。特许合同双方的关联程度较高,特许人往往将持证人作为自己的分支机构,统一经营政策、统一风格、统一管理,向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3、合约管理 合约管理是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由企业向外国企业提供管理知识和专门技术,并提供相应的管理人员,参与指导外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合约管理方式是通过提供管理这种技术和服务的方式而得到回报的。在当今国际旅馆业中大量采用和约管理的方式。 4、合约生产 合约生产模式下,公司雇佣当地制造商生产产品。是指企业(委托方)签订委托生产的合约,委托外国企业按规定的数量、质量和时间生产整个产品或零部件。在合约生产中,委托方往往具有资本、技术及营销优势;产品由委托方销售;可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也可以当地生产,全球销售。 (三)股权进入方式 股权进入是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拥有外国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在国外进行投资生产销售产品而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方式。股权进入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级形态,企业通过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源,取得东道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但由于投入了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较之贸易进入和合约进入方式明显增大。 股权进入一般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1、合资经营 合资经营方式是本国企业与国外一个或一个以上企业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资兴办企业,共同生产经营并承担经营风险,获取经营收益的方式。 2、独资经营 独资经营方式是企业在国外单独投资兴办企业,独立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企业可以采取两种形式实现独资经营:购并或兴建。购并方式能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迅速实现业务扩张。但是购并的财产往往不尽如人意,运营中存在文化鸿沟,甚至遭遇某些敌意。兴建的优点是易于实现设计目标,但需要较长的时间。 六、 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一)国际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同样必须选定目标市场。针对世界各国的市场而言,并不是每一个市场都是企业应该进入和能够进入的市场。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可以发现潜在的市场,寻求国际购买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企业营销优势;可以把市场需求与企业优势有机结合,提高营销效率。 国际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多变的市场,为了选择目标市场,首先要根据各国顾客的不同需要和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