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人教版)课时作业及答案(全套)

举报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选择题 1.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这种现象导致(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图中“▲”处应填入(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3.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 C.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集团利益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斗争中,巴尔干逐渐成为争夺焦点,局势空前紧张。这主要是因为(  ) A.当地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 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 C.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 D.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 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  ) A.《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B.《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的签署 C.《英俄协约》的签订 D.萨拉热窝事件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和1900年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的比例 时间 1870年 1900年 英国 32% 18% 美国 23% 31% 德国 13% 16% 法国 10% 7% 材料二 1880年和1899年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 时间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 殖民地人口(百万) 1880年 英国 770 267.9 德国 — — 1899年 英国 930 309 德国 100 14.7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消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俾斯麦已准备发动侵法战争,但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俾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地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两种变化之间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阻止法俄接近”的表现和影响。 课时作业2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2.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一战”中的(  )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首次使用坦克的战役 D.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3.1916年5月底,英、德海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战(下图)。这次战役(  ) 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②德军在交战中的损失远大于英国 ③没有使德国获得制海权 ④使德国被迫转入潜水艇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观察下图,图片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家庭主妇及子女排队领配给券的场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争恶化了德国的经济状况 B.协约国对德国进行严密的封锁 C.战争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实惠 D.战争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画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都吓蒙了。”对上述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坦克的是法国人 B.这次战役以德国胜利告终 C.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D.双方共损失兵力130多万人,消耗巨大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六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 ——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课时作业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  )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钢 19 21 16 25 58 16 煤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A.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 B.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大战已发生转折 D.美国的参战具有重要影响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3.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4.1918年3月至7月,德军在西线连续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这些攻势的直接目的是(  ) A.夺取战略主动权     B.逼迫英法联军投降 C.振奋德军的军心 D.扭转同盟国瓦解的趋势 5.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危机,在战争最后一年里,德国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有(  ) ①基尔港水兵起义 ②土地荒芜,商品短缺 ③爆发“十一月革命” 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战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战争进行到胜利为止。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如何评价? 课时作业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一、选择题 1.之所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和比利时抗击德国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是因为(  ) A.其目的是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进行的战争 B.其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C.战争首先是塞尔维亚和比利时发动的 D.战争具有非正义性 2.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 A.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彻底改变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美国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D.美国获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3.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 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③加紧向英法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 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战争改变历史》中提出:“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主要表明(  ) A.“一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B.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 C.“一战”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D.“一战”导致妇女进入生产部门 5.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的照片,下列对下图的正确解读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造成人力短缺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 ③她们从事的工作很危险 ④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