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过勤政楼》比较阅读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浙江楼前过勤政楼比较阅读一、2022浙江真题呈现楼前 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7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_和_,寄寓鉴戒之意。8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二、文本解读1.王建简介。王建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诗作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2.楼前大意。天宝年前的开元年间,玄宗下令修建了勤政楼,每一年的祝寿活动都会持续三天。他命人对马厩的马进行舞蹈训练,让它们一听到音乐就要抬头起舞。3.楼前整体欣赏。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会抬起头。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4.过勤政楼中关键词注解。勤勤政楼: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千秋千秋佳节: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承承露丝囊露丝囊(nng):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紫紫苔苔(ti):一种漫生杂草。金铺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5.过勤政楼大意。当年庆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6.过勤政楼整体欣赏。杜牧的过勤政楼题目点明所写内容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可见此诗也是通过写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三、解题分析7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_和_,寄寓鉴戒之意。勤政楼 千秋节填空题解析王建的楼前首句点明写的是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勤政楼;前两句写唐玄宗每年都在勤政楼庆生,而且要热闹三天;三四句写曾经在勤政楼前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还记得曾经被教过的音乐节奏,听见音乐声总是会抬起头。可见此诗主要写了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填空题解析杜牧的过勤政楼题目点明所写内容勤政楼;前两句写当年唐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可见此诗也是通过写勤政楼和千秋节寄寓鉴戒之意。8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情感不同: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不同: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主观题解析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主观题解析再看写法: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著音声总举头”,听到音乐的老马还记得当年曾经受过的训练,“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杜诗寓情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氛围,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评价:2022年浙江卷的诗歌赏析题第一题考填空题,相对比较固定,考查得并不灵活。第二题设问的方式过于传统。补充:反套路、反押题命题趋势2022全国乙卷:反套路、反押题命题趋势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排遣离愁的方法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反套路题阅读对策1.强化“文体”意识,根据文体特征,读懂作品。2.了解文学创作基本原理,对相关技巧术语能准确理解和判断,构建结构化的知识系统。3.能掌握各类鉴赏评价题(文学形象、表达技巧、审美特色等)的答题角度和思路。4.读懂题目,灵活应对新题型,把握核心原理,培养“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对策1.审题:抓住关键词。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方法:手法2.定位文本阅读知识点系统性的知识网络(知识树、思维导图)。比如诗词考点:形象、语言、手法、思想内容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考查手法3.反押题容易考查文本具体内容反押题容易考查文本具体内容:筛选与整合信息能力例如: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考查:内容读懂文本4.反套路中的套路。归纳传统设问的变式:心理:心态、心情、心思、心绪、心境、思绪、情绪、意识流、感受、感觉、直觉等等。手法:写法、方式、方法、技巧、技术、技能、怎样如何表现等等。作用:效果、影响、效力、效用、用意、意图、功用、为什么不能删改等等。从表现主题的角度作答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排遣离愁的方法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海内”两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无为在歧路”的的“无为无为”既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四、拓展:诗歌比较阅读备考四、拓展:诗歌比较阅读备考1、比较点(题干上一般说明)一是取材相同而表达的情感不同或情感相同而取材不同;二是处境相同而表现的心境不同或心境相同而处境不同等。比较内容:形象、语言、手法、思想内容2.所选的比较作品 已学诗与试卷诗比较鉴赏;已学诗与试卷诗比较鉴赏;试卷提供两首诗比较鉴赏;试卷提供两首诗比较鉴赏;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不同点答案:不同点答案:相同点答案相同点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1 1、求、求“同同”关键词:关键词:2 2、存、存“异异”关键词: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自许;鬓虽残、衰衰鬓斑鬓斑谁知、心未死;空、衰、斑谁知、心未死;空、衰、斑六、近年高考考查比较阅读的真题六、近年高考考查比较阅读的真题(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题。(8分)分)秋江送别秋江送别 送柴侍御送柴侍御 唐王勃唐王勃 唐王昌唐王昌龄龄 归舟归骑俨成行,归舟归骑俨成行,沅水通波接武冈沅水通波接武冈,江南江北互相望江南江北互相望 。送君不觉有离伤送君不觉有离伤 谁谓波澜才一水谁谓波澜才一水,青山一道同云雨青山一道同云雨,已觉山川是两乡。已觉山川是两乡。明月何曾是两乡明月何曾是两乡?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秋江送别突出突出 而而送柴送柴侍御侍御突出突出 ,与王勃,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中的“海内存知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情怀类似。(2分分)2、前人评、前人评送柴侍御送柴侍御“翻新脱妙翻新脱妙”。比较。比较秋江送别秋江送别与与送柴侍御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分)【参考答案】1、(2分分)感伤感伤 达观达观2、(6 分分)1意象运用上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意境开阔。2空间处理上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为送别诗传统写法诗传统写法(如谢胱诗有如谢胱诗有何况隔两乡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是创新性的表达。3抒情方式上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意尽句中;王昌龄诗王昌龄诗融情入景融情入景,反诘收尾反诘收尾,余韵悠长。余韵悠长。(20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完成1315题。题。(共共12分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陈与义义 其一其一 巧画无盐巧画无盐【2】丑不除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从教【3】变白能为黑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其四 含章含章【4】檐下春风面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前身相马九方皋【5】。注释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无盐:战国时齐国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丑女钟离春。【3】从教从教:任凭。任凭。【4】含章含章:即含章殿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九方皋:春秋时春秋时相马名手。相马名手。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两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