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年精华精致人物素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全年精华,精致人物素材人民日报十个暖闻主题,十个热评人物人民日报十个暖闻主题,十个热评人物目录1.2022年年“最美职工最美职工”2.大瑞铁路秀岭隧道建设者大瑞铁路秀岭隧道建设者吴丽君吴丽君3.敦煌研究院的青年文保工作者敦煌研究院的青年文保工作者王娇王娇4.“援藏大哥援藏大哥”王军强王军强5.大国重器大国重器“最强大脑最强大脑”设计师设计师陈际玮陈际玮6.“八一勋章八一勋章”获得者获得者钱七虎钱七虎7.青年大国工匠青年大国工匠杨山巍杨山巍8.“最美自然守护者最美自然守护者”9.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0.“汶川哥哥汶川哥哥”张自立张自立1、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人物】2022年“最美职工”【故事】前不久,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胡兴盛、成红霞、王学勇、亓传周、刘书杰、熊朝永、吾买尔库尔班、龙兵、张硕等9名个人和中铁建工集团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经理部1个集体光荣入选。他们扎根基层和生产一线,充分展现了工人阶级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时代风采,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点评】在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温暖也会传递给周围的人。岗位上发光发热,温暖也会传递给周围的人。从从2020年初驾驶货车往返武汉年初驾驶货车往返武汉11次,送去蔬菜、大米、牛次,送去蔬菜、大米、牛奶等奶等300多吨物资的个体货车司机多吨物资的个体货车司机龙兵龙兵,到特大降雪后选,到特大降雪后选定定10个临街商家放置电饭煲和热饮,为外卖骑手们提供便个临街商家放置电饭煲和热饮,为外卖骑手们提供便利的外卖公司经理利的外卖公司经理张硕张硕;从把自己在工作和比赛中总结的;从把自己在工作和比赛中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传给年轻人,带出一大批新时代技术工匠的经验毫无保留传给年轻人,带出一大批新时代技术工匠的王学勇王学勇,到帮助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英也尔乡荒地村,到帮助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英也尔乡荒地村300余余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吾买尔吾买尔库尔班库尔班技能在传承技能在传承中焕发新生,爱在传递中被不断放大中焕发新生,爱在传递中被不断放大,“最美职工最美职工”的事的事迹将在更多人心中种下技能迹将在更多人心中种下技能报国、贡献社会的种子报国、贡献社会的种子。2、八分钟通途,十四年坚守【人物】大瑞铁路秀岭隧道建设者【故事】2021年6月30日,中缅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瑞(丽)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秀岭隧道贯通,创下多项国内外纪录。建成通车后,列车通过这座隧道只需8分钟,建设者却在此艰苦奋战了近14年,先后有1万多名建设者参与施工。为应对各类施工风险,秀岭隧道建设者先后开展了100余项课题研究,获得国家专利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为我国特长重难点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点评点评】大瑞大瑞铁路秀岭铁路秀岭隧道全长隧道全长17.6公里,地处公里,地处“滇西红层滇西红层”地质地质带,围岩破碎、地质构造复杂,共穿越带,围岩破碎、地质构造复杂,共穿越7条断裂带,具有软条断裂带,具有软岩大变形、涌水突泥、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温等岩大变形、涌水突泥、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地温等特点,施工难度巨大特点,施工难度巨大。困难困难挑战阻挡不了奋进者的步伐。挑战阻挡不了奋进者的步伐。“没有翻不过的高没有翻不过的高山,也没有打不通的隧道山,也没有打不通的隧道”,是秀岭隧道全体建设者的信,是秀岭隧道全体建设者的信念。从高山峡谷、海湾沙滩到戈壁高原,每个拔地而起、念。从高山峡谷、海湾沙滩到戈壁高原,每个拔地而起、巍然屹立的重大工程背后,都有一群无畏艰难的建设者、巍然屹立的重大工程背后,都有一群无畏艰难的建设者、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岁月无声、山河为证,广袤的神州大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岁月无声、山河为证,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镌刻着他们的足迹和业绩,激励每一个普通人地上处处镌刻着他们的足迹和业绩,激励每一个普通人在在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征途中阔步向前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征途中阔步向前。3、大漠黄沙地 奋斗绽芳华王娇【人物】敦煌研究院的青年文保工作者【故事】1988年出生的王娇,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7年来一直从事敦煌石窟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1987年出生的杨金礼,19岁来到莫高窟,成为一名壁画修复师;90后刘小同2014年加入,专注为莫高窟“画像”如今的敦煌研究院拥有一支200余人、产学研一体的保护队伍,其中不乏80后、90后、95后。他们在青春年华来到敦煌、深深扎根,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而坚守、奉献。传承的是技术,更是精神传承的是技术,更是精神。一批批年轻人来到莫高窟,沐月当歌、踏沙而行,守护石窟、守护文明。“现在的修复,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杨金礼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好承前启后的工作,帮助年轻人尽快上手,也不辜负老一辈的辛苦。”今天,莫高窟的工作、生活条件已得到极大改善,但莫高人身上那份“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那种“夜夜敦煌入梦来”的炽热情怀,那份“做好传帮带、传好接力棒”的担当,始终在赓续绵延。新一代莫高人正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为敦煌文化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继续努力、贡献力量。【点评】鸣沙山下、宕泉河边,跨越千年的莫高窟静静伫立。在敦煌研究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他们受前辈感召,追寻艺术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传承莫高窟的保存、保护、研究事业,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代代相传。4.“援藏大哥”王军强,一腔热血洒高原【人物】“援藏大哥”王军强【故事】王军强,中央单位第九批援藏干部,曾任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政府副秘书长,申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2019年7月,王军强主动投身援藏,把申扎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被老乡亲切地称为“援藏大哥”。援藏期间,王军强助力申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藏医药等产业,积极探索携手结对产业帮扶发展新模式。2020年4月,王军强还在雪域高原开启了“直播带货”,“边吸氧边带货的扶贫县长”获得网友好评。2022年年5月月8日,王军强在下乡调研途中因突发交通事故日,王军强在下乡调研途中因突发交通事故不幸牺不幸牺牲牲,生命定格在,生命定格在48岁。岁。【点评】从渤海之滨到万里羌塘,王军强用1000多个日夜的殚精竭虑,把“缺氧不缺精神”融进血脉,把“艰苦不怕吃苦”化作行动,把“海拔高境界更高”铸成信念,用生命的厚重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诠释了一名援藏干部的初心与使命。白天下乡,来回就是好几百公里,晚上讨论问题、撰写调研材料“既然选择来到,就不要浪费生命的一分一秒”,入藏之初的这句话,体现在王军强办公桌上一份份工作方案的字里行间。5、逐梦太空绽放青春光彩陈际玮【人物】大国重器“最强大脑”设计师陈际玮【故事】陈际玮,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17所总师助理、高级工程师。工作10年来,陈际玮锚定航天飞行器控制系统研制开展科研,先后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制,圆满完成数十次重大试验任务。陈际玮和他所在团队极大提升了航天飞行器控制系统性能,有力保证了国家航天防务装备的高水平交付。今年,陈际玮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航天飞行器控制系统研制绝非易事,每一步攻关都可能花费数年之久,每一次成功都需要经历无数的尝试。陈际玮以严谨细致的作风持续攻坚克难,用孜孜以求的精神保证万无一失。为了消除上百次试验中一次试验结果1毫秒的偏差,陈际玮曾带领团队整整论证了3天;为了找到一次飞行器飞行失败的故障根源,他曾和团队驻扎在试验场,连续工作7天7夜。“航天科研的及格线必须是100分,不要想着有什么99分,不然就是任务失利,甚至人命关天。”不放过一个细节,不忽略一个隐患,陈际玮和同事们不舍昼夜地耕耘、不计辛劳地付出,成就了科研上一次次突破。【点评】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陈际玮在工作中以苦为乐,无怨无悔,为实现拥抱星辰大海的梦想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热血,成为无数中国航天人奋斗追梦、艰辛探索的缩影。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奋斗便有了动力和方向。从平均年龄约35岁的长征五号团队,到因“北京明白”而走红网络的90后北京调度组,再到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远望号火箭运输船队,这些无私奉献、默默建功的航天青年,传承老一辈航天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中砥砺奋进,在“要做就做最好”的志气和追求中精益求精,不畏艰难险阻,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绽放青春光彩。“神舟神舟”问天、问天、“嫦娥嫦娥”奔月、奔月、“北斗北斗”指路、指路、“祝融祝融”探火、探火、“羲和羲和”逐日、逐日、“天和天和”遨游星空遨游星空陈际玮工作成长的10年,也是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10年。我们感动于火箭腾空而起的荣耀瞬间,也不应忘记一次次飞天逐梦背后默默奉献的航天人。正是因为有他们,我国航天事业才能不断刷新纪录,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广大航天工作者坚守初心、接续奋斗,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一定能迈得更稳更远,中国航天一定能迎来新的更大辉煌。6、耿耿丹心 为国铸盾钱七虎【人物】“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故事】钱七虎,1937年10月生,党员,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投身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开创性研究,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爆炸压力模拟器,建成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我国城市人防工程毁伤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制定了我国首部人防工程防护标准,曾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60多年前钱七虎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在一堂革命人生观教育课上开始思考的问题。钱七虎用超过一甲子的奋斗和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幸福所在。”钱七虎设立瑾晖慈善基金,获得资助的学生有400多名。他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助贫困学生,还是捐款650万元支持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不传递着一个科学家心中有国、心中有民、心中有仁、心中有爱的动人情怀。【点评点评】防护防护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工程被誉为一个国家的“地下钢铁长城地下钢铁长城”,也是钱七,也是钱七虎毕生钻研的课题虎毕生钻研的课题。几十年来。几十年来,他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他和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金钟罩钟罩”,擦亮了对党绝对忠诚、矢志强军报国的军人本色。,擦亮了对党绝对忠诚、矢志强军报国的军人本色。大国大国利剑舞长空,耿耿丹心筑长城。利剑舞长空,耿耿丹心筑长城。一批又一批像钱七虎一批又一批像钱七虎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江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将个人的拼搏奋斗融进祖国的江河、民族的星空,让一个民族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雄伟身姿傲然民族的星空,让一个民族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雄伟身姿傲然挺立,也让一个国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无限光明。挺立,也让一个国家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途无限光明。新时代新征程,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科研、矢志报国,在新时代新征程,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科研、矢志报国,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不断前行,一定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不断前行,一定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立自强再立新功。7、技能报国 青春绽彩杨山巍等【人物】青年大国工匠【故事】1997年出生的杨山巍,曾参加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车身修理项目的首枚金牌;今年35岁的张亮,从一名普通电焊工成长为中国石油行业的技能专家;1987年出生的杨永修,平均一年要带领团队试制500辆新车型的核心零部件;85后的龙斌,至今参与研发的掘进机已超过100台越来越多青年加入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在平凡岗位上绽放青春光彩。【点评】“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