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第3章心理健康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章|心理健康目录心理健康概述1优生与胎教2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健康3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n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适应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这是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衡量智力水平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1智力正常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情绪健康的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情绪健康的内容包括:愉快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2情绪健康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人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语言和行为,而不是盲目行动、畏惧困难、顽固执拗。3意志健全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4人格完整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要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形秽,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5自我评价正确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擅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6人际关系和谐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社会适应正常是指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秩序,以有效的办法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7社会适应正常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与其所属年龄阶段的人的共同心理特征应大致相符,与其性别及在不同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相符。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一)生理因素p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生理条件,人的心理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心理学家们曾用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中,家族中有癔症、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人所占的比例明显偏大些。p虽然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但其作用也不是不可改变的。遗传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个体是否表现出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关键还看后天环境的作用。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不良发展倾向可以得到防止和纠正。1遗传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p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p例如,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会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脑震荡、脑挫伤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出现敏感、易怒、暴躁、情绪不稳和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甲状腺机能不足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的迟钝。p有研究发现,与正常个体相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早期患有高热惊厥、头颅外伤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所占比例更大些,且差异明显。2疾病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二)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n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由于家庭规模和组成家庭的成员不尽相同,家庭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由一夫一妻,或由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同堂组成的主干家庭;除了主干家庭成员之外,还有其他家庭成员的扩大家庭。n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2父母教养方式n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儿童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来控制的。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甚至不诚实的人格特征。n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儿童过于溺爱,让儿童随心所欲,对儿童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无理和胡闹等。n民主型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平等和谐,父母尊重儿童,给儿童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能使儿童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在这种民主、尊重的教养方式下,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显著偏低。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3家庭环境n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和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n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礼貌,是否体现民主平等;人际环境是指是否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三)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和教学1n首先,教育体制、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和管理制度等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它们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决定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学校环境2n学校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从学校的物理环境来说,宽敞明亮、优美整洁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的作用,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校风、班风能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人际关系和谐。这样的学校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提高。n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对心理健康的一种强有力的促进。学生能否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教师因素3n师生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是在师生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n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认知和行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四)社会因素1社会环境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等,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反映在人们的价值观、信念、世界观、动机、需要、兴趣和态度等心理品质上。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则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2学习工作环境个体所处的学习工作环境不同,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城乡差异、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对人的心理状况都存在明显影响。例如,城市中的学生由于住房单元化,同邻居、同伴的交往明显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拥挤、嘈杂的环境使人的心理严重超负荷,人与人之间更容易产生矛盾、争吵,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也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2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与社会因素(五)个体因素n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个体某些方面的因素如外貌、能力、习惯等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外貌较好、能力较强的个体,往往在生活中会更多地获得别人的喜爱,会感到更多的满意、愉快,这有助于其心理健康;反之,外貌较差的个体,特别是当处于青春期的时候,往往容易感到自卑、焦虑、挫折,从而导致心理问题。n人格特征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品质,同样一种生活挫折,对不同个性的人,影响程度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无法承受或消极应付,从此自暴自弃;有的人则可能接受现实,正视挫折,加倍努力,奋发图强。优生与胎教第二节2.1 优生n是指生育出聪明、健康的下一代,尽可能减少“缺陷儿”的诞生。n起源于英国,意思为“健康遗传”,主要是研究如何运用有效手段降低胎儿缺陷发生率。现在优生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其主要的内容是控制先天性疾病新生儿的出生率,以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遗传素质的目的。n胎儿能否正常发育,能否使健康的小生命得以诞生,取决于配偶的选择及母亲在妊娠期间的卫生保健。优生2.1 优生1配偶的选择在配偶的选择方面,忌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易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并提高患先天性疾病的概率,这早已被科学证实。2婚前体检婚前体检对男女双方都有重大意义,也是夫妻双方婚后生活和谐幸福的保障。在婚前体检中,可以检查出夫妻双方是否有影响优生优育的问题,防患于未然。2.1 优生3适龄妊娠对女性来说,最佳怀孕年龄在2530岁,超过35岁怀孕,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智力。4怀孕期禁止滥用药物女性怀孕期滥用药物,会直接影响体内胎儿的生长发育,有时也会造成早产、流产或死胎等现象,所以必须避免。确实需要用药时,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勿滥用。2.1 优生5忌怀孕期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不仅会影响母体的健康,而且也会对胎儿构成一定的危险,故也应避免。6怀孕期间禁止吸烟孕妇吸烟会使胎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容易早产或患先天性心脏病,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2.1 优生7妊娠期禁止酗酒孕妇酗酒,会使胎儿得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引起胎儿畸形。8妊娠期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孕妇过多地接触化学农药、铅、X射线等会使胎儿畸形,也可能会使胎儿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n除此之外,孕妇要保证足够、合理的营养,注意保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在妊娠早期。并且,孕妇要保持情绪的乐观稳定,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要排除一切干扰和精神刺激,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2.1 优生2.2 胎教n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受过胎教的婴儿,智商高于未受过胎教的婴儿。经过胎教训练的婴儿朦胧期短、智力发育快、语言能力强、动作协调敏捷。n一般来说,从胎龄5个月开始可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声音和触摸刺激。这样坚持几个月,孩子出生后听觉会比一般孩子灵敏,记忆力也比一般孩子强。n值得注意的是,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要选择经过医学、音乐学设计和声波学规定的胎教音乐,不宜用电子乐、摇滚乐等,应避免噪声不良刺激。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健康第三节3.1 儿童期心理健康(011岁)(一)乳儿期心理健康(01岁)1爱抚母亲的爱抚对婴幼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母乳喂养在供给婴儿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可给予婴儿无限的母爱。婴儿躺在母亲的怀中,听到母亲的心跳,看到母亲的微笑,感受到母亲的抚摸,和母亲进行情感的沟通,可获得心理上的发展,有助于心理健康。据报道,没有母爱或缺乏母爱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胆怯、自卑、缺乏信心、适应能力差。2营养营养与孩子的体质、智力发育关系密切。早期营养不良,对孩子的体力活动和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给婴儿补充丰富的营养。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以母乳喂养为宜。对于缺乏母乳的婴儿,应选用营养丰富的代乳品。婴儿6个月开始需添加辅助食品,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得以健康发育。3.1 儿童期心理健康(011岁)3刺激应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适量的视、听、触觉刺激,促进其感觉器官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如经常抱婴儿外出,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听小鸟、动物的叫声,听音乐,看天空、花草树木,看灯光,触摸各种没有危险的物体,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