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举报
资源描述
1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2 1.2.2实践意义 2 1.3文献综述 3 1.3.1国内研究概况 3 1.3.2国外研究概况 4 1.4研究的思路及其方法 6 1.4.1研究思路 6 1.4.2研究方法 6 1.5本论文的框架及重点、创新点 6 1.5.1本论文的框架 6 1.5.2本文的重点及创新点 7 2孔子德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8 2.1时代背景 8 2.1.1经济因素 8 2.1.2思想因素 9 2.2孔子的家庭背景 9 2.3文化背景 10 3孔子德育的主要内容 12 3.1以“仁”为核心的内容 12 3.1.1仁之根本从“孝悌”做起 13 3.1.2仁的实现从“忠恕”做起 13 3.2礼是仁之文也 14 3.2.2礼之用,和为贵 15 3.3义是仁的实现 15 3.3.1 “信义” 16 3.3.2 “勇义” 16 4孔子的德育过程分析 17 4,1“学,,——认知过程 17 4.1.1 重视“学” 18 4.1.2“学”的方法和内容 18 4.2“思”——知识的创新与发展 21 4.2.1“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21 4.2.2思的方法 21 4.3“习”一是“思”的延续 22 4.4“行”——知识的实践与运用 23 5孔子的德育目标分析 24 5.1孔子的德育目的 24 5.2孔子的德育目标 24 6孔子的德育方法及原则 28 6.1为政者方面进行道德教化的方法 28 6.1.1为政者“正人先正己” 28 6.1.2先富后教 28 6.1.3仁者爱人 29 6.2为师者方面进行教化的方法 29 6.2.1以身作则 29 6.2.2教学相长 29 6.2.3有教无类 30 6.2.4因材施教 31 6.2.5循循善诱 32 6.2.6以友辅仁 32 6.3为己者方面进行自我修养的方法 33 6.3.1好学为仁 33 6.3.2克己内省 33 6.3.3践履身弓行 33 7孔子德育思想的评析 35 7.1孔子德育思想对历史的影响 35 7.2孔子德育思想的局限性 35 8孔子德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37 8.1继承“仁爱”的德育思想精华,建构德育的新思路 37 8.2参照孔子的“君子理想人格”健全现代社会理想人格 38 8.3孔子的“和贵”思想对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平提供了借鉴 40 8.4弘扬孔子师德风范,建立友好师生关系 41 8.5秉承孔子育人的环境思想,优化德育环境 42 8.6借鉴孔子德育的方法和原则,转化现代的德育观念 44 9结束语 46 致谢 47 参考文献 48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52 1.1 I可题的提出 掀开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篇章,儒家文化所占比例显得格外的厚重,国人亲切的称呼“孔 子”为“孔老夫子”。可见,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中的地位之高,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孔子作为一名构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缔造者,为中华民族注入了“崇德重礼”的德性 之魂。 孔子作为教育界的一代宗师,他是中国私学的开创者,他将“德育理念''引入教育领域。 其体系之完整性、内容之丰富性、思想之广延性,得到了世界文化圈的公认。 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中国经历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我党清楚的认识到转型 期间的巨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产业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经济的骄人硕果;另一 方面,日渐频发的道德文明缺失问题引起发了人们的关注。于是,从党内上下到政府,乃 至每个公民都深刻的认识到:推进物质文明,搞好民主建设,建立法制国家的同时,也必 须将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然而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人格塑造,还是道德体系的 重建都需要具备道德文明的广阔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立足国情,汲取古今中外的一切 优良精神文明成果。着眼现实,基于优良的传统,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时代精神以及文化遗 产。其中运用新视角来审视孔子道德教育的学说和实践的研究应是相当重要的。本论文以 孔子生活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历史现存的文献古籍为依据(主要是《论语》),以德育学 说为内容,以德育实践为例证,本着在古为今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新人文主义精 神为写作目的,进一步深究孔子德育思想的深刻涵义,总结和概述了孔子的德育学说。从 而将古代的文明成果用现代眼光进行重新的审视,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宗旨,结 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推陈出新,开拓新意蕴供人们借鉴。 1.2研究意义 对此课题的研究是以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为源头进行一次全面的研习,尽可能去剖析其 德育内容的内在本质特征,最重要的是孔子在德育实践过程中的运用问题,搜集相通和卓 越之处,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时期的“新德育”特点,使得古代的德育思想同现代德育思想 更好的融合,并适用于当今社会“新德育”思想的要求,使得这些新德育特点在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得孔子的德育思想能够得以恒久的传承和宏扬。总之,孔 子的德育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德育珍宝,它对现代社会道德构建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古代时期并没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 进行明确界定。但是统治者为了极力维护自身的利益需求,就一直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运 用在他们的政治活动中。这种实践,即为了培养出服从并能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人。当然孔 子生活在乱世年代,为了实现他“大同”的社会理想,也避免不了阶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不能否认他对中国道德教育做出的贡献,一是为中华民族道德理论体系的形成起 到了奠基作用;如,孔子构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义”为外在形式的道德体系,其 中他将“君子”品格作为道德教育的理想人格,同时还以道德起源论、道德与政治关系论, 人性论等作为这一体系的理论基础,因此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第一部较系统、较为完整的 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二是在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起到了开拓作用。如,孔子在道德教育实 践过程中设定了德育目标,并严格的要求学生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孔子还在道德教育实践 过程,提出并运用了很多丰富而又有效的德育方法使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显得更得心应 手。因此,这些开创性的德育方法也成为现代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从对当代思想政治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来看,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思想领域,孔子的 德育思想可谓首创,他对凝聚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起到了先导作用是值得我们去提倡和发 扬的。如“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能促使社会变得安定和谐;“见贤思齐”的反思精神能使我 们发现不足,少走弯路;“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精神令人们之间建立起团结友爱的人际 关系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源泉并将在现今的 社会教育内容中得到沿袭。 实践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席卷人类社会的同时,一方面给人们带入了科技文明的时代,另一 方面也将人们引入了欲望的深渊,人们变得无视道德责任的存在,肆意地践踏社会道德等, 如何应对这一重大问题,成为世界各地学者热议的课题之一。而孔子的德育思想,正好满 足了现今社会对解决社会伦理道德以及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如何促使个体权利得到 保障的同时使得群体生存、社会发展并进的紧要问题。 在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塑造个体人格不仅仅是将德育放到学校教育中去,而是将其 融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党风建设等各环节中去。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培养,,四有新人”,塑造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强调一手要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 明建设,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反复强调了加强党风建设和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的重 要性。"迈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了“以德治国” 的重要理念,理论中提出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 会议的委员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 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为“八荣八耻”,其内容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及社会主义等思想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宗旨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道德 标杆。②孔子作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伦理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实际上是一部 道德理论的法典,是集上古文化之大成,并总结了往昔的伦理道德学说及相关理论,而建 立起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义”为精神的一整套“崇仁重义”的道德理论体系。 其中,他的道德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将为当今社会加强道德教育、促进社会 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并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文献综述 孔子的德育思想一直是古今中外学者不断探讨的课题,它涉及到了历史学、伦理学、政 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 1.3.1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学者对先秦儒学思想的研究繁多,但这些著作多见于各种德育史、教育思想史中, 包括了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例如:在思想史方面,朱永新的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朱贻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黄钊的《中国古代德育思想 史论》等。在德育学和教育学说方面,王玉生的《中国教育思想研究》、张耀灿,陈万柏著 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顾友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李萍的《比 较德育学》、檀传宝的《德育原理》、丁培等著的《德育新论》等。 另外,如中国孔子基金会所编《孔子研究》的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全国教育史研究 会编辑的《孔子教育思想研究》、张岱年的《探索孔子思想的真谛》、陈来的《孔子与当代 中国》,这些都是针对“孔子思想研究”的论文集及期刊,以及对学术讨论会成果的总汇。还 有专著类的,如罗佑才著的《孔子教育体系研究》、陈景磐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严庆祥 的《其命维新-孔子学说与现代思想》、许梦瀛的《孔子教育思想初探》、钟肇鹏的《孔子 研究》、蔡尚思的《孔子思想体系》、钱穆的《孔子传》、叶经柱的《孔子的道德哲学》等。 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方面,主要体现在现代新儒学家对儒学思想的重新思考及其在 现代社会中应用价值的研究。如,在孔子德育思想阐述的论文有杨千朴的《孔子德育思想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中国能源》编辑部:《热烈祝贺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胜利召开》[J].中国能源,2011.33 (3)o 简论》、柯远扬的《孔子德育思想研究》、候长林的《论孔子德育思想》、沈道海的《孔子 道德教育思想探析及其启示》、周德昌的《孔子德育思想简评》、童书It的《孔子思想研究》、 黄筱筠的《论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在结构》、赵平的《孔子德育方法论》、闵杰的《略论孔子 德育思想的现实价值》、史磊的《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意义与精神蕴涵》等。 还有在社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儒学体现出德育的价值趋向,研究德育的著作有:威 万学编著的《现代德育论》,魏贤超编著的《现代德育原理》、刘和忠编著的《孔子道德教 育思想研究》等。 1.3.2国外研究概况 关于孔子思想在国外的研究,主要从儒学在世界各国的近、现代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讲 起,概况如下: 早期在日本,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和封建制度开始逐渐解体。在日本早期儒 学的传播受到了西方自然科学技术的影响,呈现出“儒学东渐”景象,林则徐的“师夷之术制 夷”理论的提出,引发了西学中用的浪潮,日本也将儒学与西学并举,作为日本社会体制改 革的论理基础。 进入现代化进程的日本对儒学的研究也仍然不曾间断过,从我国的历史学家王家骅看, 他长期致力于儒学和日本文化及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由他编写的《日中儒学的比较》、 《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儒家思想与日本的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