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项目立项可研报告

举报
资源描述
审核通过,存档整理。 受控资料,禁止外传!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市33殡仪馆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 1. 1. 2项目承办单位 11市殡葬服务中心 1. 1 3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市殡葬服务中心创建于1966年,原名11市火葬场,1985 年1月更名为11市殡葬管理所,隶属于武陵区民政局管理。2000 年10月上收为11市民政局管辖,2001年更名为11市殡葬服务中 心。该中心是经11市编委批准的正科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归口 11市殡葬事业管理处管理,现有各类工作人员70名,其中事业编 制45名。该服务中心内设办公室和财务室两个股室,下辖11市城 区殡仪馆、33殡仪馆(火葬场)、万金公墓三个服务部门。中心机 关、城区殡仪馆位于新二村常乐社区,33殡仪馆和万金公墓位于柳 叶湖旅游度假区33乡东山村境内。 11市殡葬服务中心的工作任务是协助11市殡葬事业管理处做 好宣传、贯彻、执行殡葬改革的有关法规、方针、政策,推进11 市城区殡葬事业改革;负责11市城区殡仪、火化、安葬等系列殡葬 服务工作的规划、发展与管理;负责11市城区及周边区域的殡仪服 务、遗体火化、骨灰安葬等殡葬服务工作;负责11市城区殡葬服务 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11市殡葬服务中心创建40多年来,始终坚持“丧户至上、服 务第一”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了全年365天24小时 昼夜服务,满足了丧户的服务需求,使丧事不再成为群众的难事。 单位从创办至今,已为数十万人提供了各类殡仪服务,成为名副其 实的精神文明建设窗口。该中心还多次被评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 为社会的发展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新建的殡仪馆、美化 的万金公墓正以一流的服务、崭新的面貌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系列 殡仪服务。 1. 1. 4项目选址 根据11市殡葬服务中心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拟建项目选址于 33殡仪馆院内的正南方,该地块位于柳叶湖旅游度假区33乡东山 村境内,东临省道S306线,西邻桃树岗垃圾处理厂,离万金公墓仅 有2公里,本项目建设地点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近郊边沿,距11市城 区11公里。该区域对外交通便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适合于 殡仪馆综合服务楼的建设。 1.2研究依据及范围 1. 2 1研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 2《湖南省实施嘰葬管理条例功、法》(湖南省人民政府第 154号令)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QJ124—92 4 11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W式用版》; 6. 《11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7.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 2. 2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规程、规范等,对项目建 设背景与必要性、项目建设选址与建设条件、建设规模与内容、环 境保护与节能措施研究、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 ■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L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程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3398. 8 2 建筑层数 层 14 3 建设项目总投资 万元 510 4 建设项目总工期 月 8 5 营业收入 万元存 254 增量 6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 21. 01 增量 7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15 增量(I曰物 8 全部投资回收期 年 5. 5 1.4研究结论及建议 1. 4. 1结论 1、该项目建设符合11市殡葬事业发展的需要。作为现代城市 必不可少的公益事业,建好殡仪馆、火葬场将极大地推动11市文明 程度的提高。项目建设对克服乱埋葬、浪费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等 陋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本项目建设能充分利用11市殡葬服务中心现有设备、人才 等资源优势,有利于培养更多的殡葬人才,促进社会就业,提咼11 市殡葬服务水平,因此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总之,该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切实可行的。 1. 4. 2建议 1、建议在抓好殡仪馆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应抓好软件建设, 加强殡仪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 予以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建设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促使其尽 快建成发挥效益。 2本项目作为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效 益,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在抓紧自筹建设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市级 财政扶持资金,以利于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 1 1我国殡葬事业发展背景 葬祭活动早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便是人类社会当中一项重要的 生活内容。人类早已察觉了空间和死亡的深厚关系,他们从活人的 空间选取一个特定的地方并将其神圣化来表述死亡。殡葬建筑在东 西方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谱写了辉煌的历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 要标志。 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有了非常迅 猛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伴随而来的是人口流动和人口集中的空 前频繁。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化非常严重。按城市内非农业 人口和建成面积计算,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已超过11160人冲方公 里。我国主要城市人口密度,除兰州外,均已超过10000人冲方 公里,其中上海、重庆、沈阳、青岛、武汉等城市都超过了 20000人 冲方公里。可见,我国主要城市人口密度均已超过了世界公认的人 口过密城市 日本东京、大阪分别为12906人声F方公里和 11339人冲方公里)。在这样人口稠密的城市中,环境的污染、城 市土地资源的急剧减少使得火葬的方式成为必然,而且要求传统的 葬祭的场所必须被专业的设施和配套的空间 现代殡仪馆建筑所 取代。 另外,与欧美大中型城市相比,我国更为严重的一个重要情况 就是,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 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12.48亿,60岁 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唏右,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 1. 32亿。据安徽省第五次人口统计普查显示,全省65岁及以上人 口为445. 7万人占总人口的7.45%按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年 化社会而据人口学家预测2000- 2020年,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 型人口国家,2020- 205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化的严重阶段。 在城市快速发展和中国人口加速老化的背景下,到2002年全 国殡仪馆的数量为I486个,与我国拥有13多亿人口、800多万死 亡人口的大国很不相称,参照国外的经验,我国的殡仪馆至少应发 展到3000—10000多个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美国洛杉机一个城市 就有20多家殡仪馆。因此,社会急需殡葬建筑来满足人们日益提 高的服务需求。 2. 1. 2湖南省殡葬事业发展背景 殡仪馆作为专门为丧主提供丧事服务的机构在中国出现仅有近 百年的历史,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殡仪馆也仅仅有70年的发展历 程。湖南省殡葬改革是在中国殡葬改革的大环境中发展过来的,它 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殡葬是被人瞧不 起的职业,受到社会的鄙视与恐惧,殡葬职工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人 们的歧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殡葬行业本身的进 步,于九十年代以来,殡葬行业开始更多地被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2000年省政府开始更多地重视殡葬改革工作。2002年3月湖南省人 民政府颁布了第154号令《湖南省实施嘰葬管理条例功、法》,共 六章35条,给全省的殡葬改革与殡葬管理提供了一个法规依据。目 前,湖南省14个市州都制定了地方性的殡葬管理政策,使各地的殡 葬管理与改革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002年湖南省第一 次拿出600万元用于全省的殡葬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同时,2002年 湖南省民政厅出台了《关于做好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的 通知》。各地筹集资金近3亿元用于新建殡仪馆和改造旧殡仪馆, 这一时期新建殡仪馆27个。这些殡仪馆为湖南省殡葬事业改革提供 了有力的物质保证,并对人们改变对殡葬行业的认识起了很好的作 用。截止2004年底,湖南省共有殡仪馆60个,经营性公墓89个, 全省殡葬职工约10000名。 尽管湖南省的殡葬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落后于全国 殡葬改革的平均水平,较邻近的广东省、湖北省,乃至比江西省也 要差许多,尚需大步追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体制方面的、 有政府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有旧习俗方面的等,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第一,火化总量太低,土葬量仍然相当大。湖南省人口 6440 万,每年死亡人数在39万左右(按 %的死亡率)。全省全年大约 有35万具遗体被土葬了 ;每年有近40万立方米的上好木材被砍伐 用于打造棺材,每年新产生约1万亩坟地(按每亩葬40具遗体计)c 第二,殡仪服务队伍总体素质欠佳。近几年,殡葬行业从业人 员的文化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速度非常之慢,远远跟不上 该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治丧的要求。 第三,殡仪馆及其设施的缺口仍然相当大。一是现在的一些殡 仪馆的建筑和设施相当残旧。二是全省122个县区,按每县区1个 殡仪馆(或1个治丧场地),则还差殡仪馆60余个。目前,很多市 县的地方财政拿不出钱来。湖南在殡葬设施建设问题上实实在在地 给了湖南人许多难堪与尴尬。殡仪馆作为殡葬改革的载体,仅靠我 省目前这点设施是无法承担起全省殡葬改革的重任。 第四,殡葬管理及其殡葬改革的体制不顺,处馆合一,政事不 分,事企不分。集经营权、管理权、执法权于一体的管理体制,客 观上影响了执法公正,容易引发不公正竞争,存在政府管理部门的 “寻租”行为,从而造成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第五,殡葬消费缺乏理想。“入土为安”的农耕文化气息甚浓, 对“孝道文化”存在错误理解,鬼神观念尤为突出,殡葬消费的非 理性行为集中表现在盲目、低速和耗蚀资源。 2. 1. 311市33殡仪馆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 殡葬事业的发展,在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上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 促进了 11市33殡仪馆的发展,使11市33殡仪馆在满足城乡地区 丧户最基本的殡仪服务需求和引导丧葬文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1市33殡仪馆(火葬场)始建于2001年2月,该馆座落在柳 叶湖旅游度假区33乡东山村境内,东临省道S306线,距11市城区 11公里。该馆按国家一级殡仪馆标准规划设计,集遗体火化和殡仪 悼念功能于一体。 2001年,经11市发改委(原计委)、规划局、建委批准同意, 殡仪馆(火葬场)的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核定为820歸。该项目一 期工程已于2002年10月竣工,完成建筑面积3514. 1曲其中:悼 念厅2107. 6ni,火化车间1249.亦,配电室33. 2m,门卫室123. 4mo 从一期工程竣工至今,该馆因资金困难尚未建完其他的服务配套建 筑。在悼念服务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即承担起了 11市城区死亡遗体 的全部火化任务和部分殡仪悼念服务任务。该馆年火化遗体达1600 多具,年殡仪悼念接待200场次。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城市人口 的增长,到33殡仪馆治丧的群众越来越多。由于殡仪馆没有餐饮、 住宿、殡仪用品销售、业务接待、工作人员值班用房,丧户在远离 11市城区的殡仪馆治丧感到十分不便,给殡仪馆的工作带来了沉重 的压力。殡仪馆亟待修建一栋殡仪服务大楼,以满足市民治丧需求 和社会需要。 2. 2项目建设必要性 2. 2. 1项目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 殡仪馆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殡葬改 革的历史使命,也承担着为困难群体解决“死有所葬”的重任,在 为丧户提供运尸、火化、骨灰寄存等最基本需求的同时,还要承担 政府指令性任务和突发事件、无名遗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