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水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指导手册

举报
资源描述
XXXX水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指导手册 (2018版) 编制和使用说明 XXXX自组建以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效控制了安全风险,保持了平稳的安全生产局面。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多元化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带来的安全风险增多,原有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被不断稀释,同时国家对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公司系统肩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集团公司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全生产现状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并在2011年安全生产1号文中明确提出集团公司以“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实现人机环境和谐统一”,作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基本要求。 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精神实质,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几个概念:第一,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已知的风险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第二,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第三,风险是危险源固有的属性,是指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风险度一般来讲,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乘积。第四,安全风险是由于危险源的客观存在而客观存在的,安全风险是不可消除的(可替代),所以对安全风险只能管控,不可以消除。第五,事故隐患是由于我们对引发危险源释放能量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管控条件管控缺少或失效而引发,事故隐患是引发事故的直接条件,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规律的,对事故隐患的管控就是要对危险源的控制条件进行管控。第六,本质安全是工程术语,一是指设备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是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二是设备本身具有的防护性能,能够防范人员的误操作。第七,本质安全型企业是管理的概念,就是要把安全风险长期、稳定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第八,标准化管理是把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强制性执行的手段。第九,体系化管理是将安全风险管控的措施和要求进行系统化集成,并做到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是预期管理,需要系统化、集成化的对管理过程进行综合判断和评价,通过趋势分析来判断危险源管控措施的落实水平,从而揭示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集团公司充分调研、论证国际和国内已经建立和成熟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结合对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方法的把握,依托集团公司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按照体系化管理的模式,以风险管控为重点,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对集团公司组建以来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方法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和升华,建立了具有XX特色的本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要求的系统化集成。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是对风险预期的管理,是对危险源引发危险事故的条件进行管控。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完善以安全风险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稳定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安全生产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和驾驭客观规律的过程。本质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目前,集团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轨道化、信息实时化”的原则,把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以及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现场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转化为可执行、可监测、可预警的管理要素,并按照管理要素属性进行分类,划分为管理、人员、设备、环境四个管理单元,按照“目标明确、标准完善、流程清晰、偏差控制、业绩评价、持续改进”的要求对管理要素进行标准化管理,每个管理要素均设置目标、指标、流程与节点、相关文件等部分。目标是要素要达到的管理目的和标准,解决了我们“想明白”的问题;指标是要素实现管理目标的量化评价工具,解决了我们“说明白”的问题;流程是由若干节点组成,节点是要素管理要控制的重点环节,解决了我们“做明白”的问题。综合各要素管理,按照体系化管理的思路,我们建立了《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管理体系规范》(2011版)(以下简称《体系规范》),构建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按照规范管理、目标引导、指标评价、流程和节点控制的思路,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集团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标准和要求,对管理要素的控制节点提出重点控制内容和要求,在《体系规范》的基本框架上充实内容形成《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要素管控重点要求》(2011版)(以下简称《重点要求》)。按照体系化思想和风险控制的管理思路,对各管理要素控制节点的管控重点要求细化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标准,最终形成《本质安全型火力(水力、风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手册》(2011版)(以下简称《评估手册》),规范了集团公司各发电企业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工作。 2011年9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国务院23号文等文件精神,印发了“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随后印发《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与评级标准》等相关文件。 集团公司为了实现《评估手册》(2011版)与《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与评级标准》的有效整合,实现“一次查评、得出两个分数,出两份报告、达到两个目的”,同时为了使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风险管控体系更加规范,管理要素的流程和节点控制措施更加具体和可操作,评估标准和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并突出风险日常管控的理念,结合三年的探索实践,组织专家对原《体系规范》、《重点要求》、《评估手册》和《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与评级标准》进行修订和整合,形成《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管理体系规范》(2014版)(以下简称《体系规范》2014版)、《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安全风险要素管控重点要求》(2014版)(以下简称《重点要求》2014版)和《本质安全型火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指导手册》(2014版)、《本质安全型水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指导手册》(2014版)(以下简称《指导手册》2014版)。 目前,集团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体系规范》2014版、《重点要求》2014版、《指导手册》2014版和相关管理办法等。《体系规范》2014版将发电企业安全风险划分为管理、人员、设备和环境四个单元。遵循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处置和持续改进的原则,《指导手册》2014版对企业安全生产各要素管理的流程和节点提出控制要求和检查、评估标准,指导发电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秩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同时通过对各管理要素管理过程痕迹的检查,检验各管理要素的管理过程是否按照规范的体系在正常运行,各项风险管控措施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实现综合分析和判断各管理要素的安全风险以及企业系统风险度的目的,关注失分项,发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短板,并持续改进,努力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指导手册》2014版对安全风险的评估仍然采用风险度得分率的方法确定,但对企业风险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原来企业风险度是采用[(1-∑单元实际得分/∑单元标准分值)×100%]的计算方法,本次调整后企业风险度采用单元风险度得分率的算数平均值进行计算,即企业风险度得分率=(∑单元风险度得分率/∑单元数量)。调整后的企业风险度计算方法,使每个单元的风险度在企业风险度中同为25%的比重,消除了原来企业风险度计算方法因设备单元总分较高、权重较大而对企业风险度权重过大的影响,平衡了四个单元的风险度权重,体现了集成化的管理思路。 各管理要素仍然采用专家赋值法,确定标准分,通过对管理要素控制节点的风险管控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对安全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档扣分,来综合判断该管理要素的风险度。通过计算各单元的总得分率来确定单元的风险度。通过计算各单元风险度的算数平均值来确定企业的风险度。计算方法如下: 单元风险度得分率=(1-单元实际得分/单元标准分值)×100% 企业风险度得分率=∑单元风险度得分率/∑单元数量 在《管控手册》2014版使用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要理清“安全性评价”、“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和“标准化达标”三者的关系 (一)概念区别 1、“安全性评价”是基于对以往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和认知程度,结合现代安全管理要求,以重点反措为主线,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评价,侧重于现状,同时也进行趋势分析,但没有将问题归结到管理要素和控制节点中。 2、“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重在体系建立,通过发现现场问题,反映体系运行效果,从而揭示风险管控水平。体系中既有形而上的目标和流程,也有形而下的可测量可验证的指标与评估标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导则。本质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控制重点工作管理过程和痕迹的验证来判定管理要素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条件是否得到有效和全面的控制,是对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评价。“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对管理过程痕迹的检查,来检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正常,检验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3、“标准化达标”是基于对电力行业多年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思路的基础上建立的安全管理机制,管理的基础是国家发布的各项管理制度、规程和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是行业对发电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最低要求。 (二)判断方法区别 1、“安全性评价”是过去反措等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的评价方法,安全评价是从正面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对管理工作的体现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揭示问题,对管理问题的总结和概括不够完整和全面。 2、“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是基于对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的评估,用体系化的思想正面指导如何防控风险,查找控制风险的漏洞,提高风险防控水平,从源头上防控安全风险;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是聚焦在扣分项目上,更具提醒性; 3、“标准化达标”是通过对企业现有安全管理体系与国家相关要求的符合程度进行的评价,只是对相关管理要求是否贯彻落实的评判,也是从正面得分情况进行评价。 (三)关联性 这三者都是针对问题偏差对基础管理进行评价。“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是在“安全性评价”量的积累基础上,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体系化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进行的管理创新,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把握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计分原则 (一)《指导手册》2014版中管控效果评估要求的规章制度和文件等,不一定要有专门的规章制度或文件,只要企业规章制度中有相应内容的体现就可以。 (二)按《指导手册》2014版相应评估项目进行评估,评分计入“本质安全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标准得分”,同时结合查评情况和“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估标准”相关查评内容(在《指导手册》2014版中序号栏中序号用小括号括住项目)进行综合判断打分,记入“标准化达标查评项目”得分栏。“本质安全风险评估得分”与“标准化达标查评得分”分别统计,互不影响。通过一次查评,得出两项查评得分,形成两份查评报告,在评估企业风险管控体系的同时,检查和验证标准化达标工作,提出相应达标评级需求。 三、评估问题中出现原有设计标准与现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不符时,按如下原则执行: (一)国家明令必须淘汰的设备、设施和系统必须尽快完成改造升级; (二)国家最新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中有强制规定的项目必须按新要求进行整改; (三)其他设备、设施和系统问题以消除缺陷为主。通过消除缺陷,满足原设备、设施和系统设计安全水平; (四)通过消缺仍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或系统存在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问题,则必须按现有标准进行整改; (五)现有设备、设施基本满足原设计安全水平,按现有标准改进后安全水平可显著提高,如费用不多,工作量不大,应按现有标准进行改进。 四、对评估专家的要求 (一)认真学习《体系规范》、《重点要求》和《指导手册》内容,理解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化管理的思想,熟悉风险控制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