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范例17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优秀范文范例17篇 优秀论文范例第1篇 自新课程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已逐步形成一种流行色模式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它既是对传统封闭型教学观念的否定和挑战,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式的有效补充和发展。开放性课程活动模式的显著意义,在于强调“以生为本、回归生态”的教学理念,同时重视并关注学生群体的发展目标和个性化特征,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发活力、焕发后劲。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就如何实现开放性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试简要阐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众所周知,“以生为本、能力为重”不仅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核心元素,而且是素质教育中予以强调的关键词。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性工程。在全面深化根底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当前的焦点与最热门话题,业已成为一项孜孜以求的发展性教学课题。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理论和实践说明:开放性教学活动从形式到内涵上,从智力效果到情感效果来说,都不失为是目前先进独特的一种良好课程活动模式。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在开放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良好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生来说,才真正地开始介入化学课程学习之旅,然而许多生活化学现象早已成为他们“欲求通、而未果”的悬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注重多链接社会生活现象,或者提出一些新颖而具有丰富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则势必能有效激发课程学习情趣,逐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挥“先行导趣、引人入胜”的良好作用。比方在绪言课上,许多教师常把教学重点定在“激发学趣、树立信念”上。有教师设计如下实验:任意学生手端一杯澄清后的石灰水(故意说是“清水“),让另一学生用导管向杯中吹气,“清水”变成乳白色的“牛奶”了!继之向杯中滴加两滴无色溶液(酚酞),又变成“红色”了!稍后再次向杯中滴加数滴另一种无色溶液(盐酸),红色竟然消失了!“神奇有趣”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们既眼花缭乱又惊叹不已。“化学第一课”给他们留下了持久深刻的印象。 二、在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教无定法,学无成法。”解决开放性问题没有现成模式,其方法也是丰富多元的,有的凭实际经验即可解决,而有的则需要经过多向思考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结论。新教材编排设计充分表达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特征,即使在课后问题和作业设计方面,也减少了暗示性和提示性,而更多地呈现出答案的非唯一性甚至是不确定性。所有这些,为开放性教学活动作出了良好导向,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了良好支撑。比方:“(1)以cu为原料,设计实验室制取cuso4的化学反应式。(2)从环境保护和节约生产原料角度考虑,选择哪种反应为好?”对于第一个问题,既可通过直接反应也可通过间接反应来制取,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了几乎不同性质的倾向性意见,形成了相互争论和探究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为问题(2)的成功解决打下了铺垫。开放性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志趣和朴素精神。 三、在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性 现代社会的最显著特点——既充满竞争,又需要加强合作。种种现象说明:大合作就有大成就,小合作就有小成就,不合作很难有什么成就。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激励和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既可从中赢得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促使学生在增强自信中切实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以复习课实验习题为例。笔者让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如何以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氢氧化铜。这种作业往往需要合作探究来完成,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质效。全班学生经过激烈的辩讨,最终形成一种合理化的反应流程是“氧化铜—硫化铜—氢氧化铜”。接着根据学生设计来实验,其结果出现了3种不同结论——蓝色沉淀、黑色沉淀、无沉淀。也就是说,有的同学试验成功,而有的却失败了。那么“失败原因是什么呢?提取时应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通过进一步的合作探究,最终取得全面性成功。由此可见“合作就是力量”。 四、在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手脑联动性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各类实验和实践根底上的应用性学科,尤其是初中化学,无论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还是课内外的课程性质实践,都注重强调以动手实验来激发学习情趣,有效培养学生以手脑联动为集中表现形式的综合实践能力。课改教材中多以“动手做实验”“探究与讨论”等栏目来取代以往的许多演示实验,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从手脑联动实践中切实体验化学实践的过程并获得“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良好体验。如在教学“应用水的处理”之前,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水污染情况,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了解家乡水在近几年来的演变、成因和后果,在做好调研记录的同时,深入地思考并提出一些治理水污染的对策和建议。课堂教学中,再以“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排名第四,却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根底上开展讨论,成功有效地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化教育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大潮中形成的“开放=能力”学用之论,意在强调“开放理念性”“学生主体性”“实践有效性”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应当成为广阔教师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应用。 优秀论文范例第2篇 摘要:本文着重对冯官屯大桥的病害开展详细检测及分析,根据结果提出针对性加固设计方案,并对加固前后构造性能、状况开展了比较。 关键词:桥梁病害检测试验加固设计效益 冯官屯大桥位于104国道河北省***市境内,桥梁全长183.9米,桥宽为净7+2×0.5米人行道。桥梁上部构造为13孔跨径14.1米的钢筋混凝土工字梁微弯板组合梁桥每孔5片主梁,中距1.60米,无横隔梁,梁端设沥青油毛毡支座,钢筋混凝土摆柱式支座和弧形钢板支座,桥梁下部为钻孔灌注桩根底,单排双柱式桥墩,T形盖梁墩台。 该桥于1966年建成,设计荷载为汽—13,挂—60,通车运营30年来为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奉献。但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大,重型车过桥增多,桥梁适应度明显缺陷,技术状况有所降低,至检测加固前已限载限速通行。 为了彻底了解桥梁现有的病害及缺损状况,确定桥梁现有承载能力,为桥梁的适应度改善和维修加固提供确切的技术依据,***市交通局委托有关部门对冯官屯大桥开展了全面的质量检测和承载力试验鉴定。现将过程简述如下: 一、质量检测 (一)、现状调查: 检测人员通过目力借助物理量测工具对全桥上、下部构造开展了全面的表观调查,结论如下: 1.桥面系及栏杆部分:桥面铺装损坏较严重,出现大量网裂、坑槽,纵缝,伸缩缝大都堵塞、凹陷或缺损,栏杆开裂,混凝土剥落,露筋部位严重锈蚀,泄水管堵塞,桥面排水不畅。 2.工字梁微弯板:主梁跨中大部出现大量竖向裂缝,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受拉区主筋部分锈蚀。主梁端部出现斜裂缝,已发展到梁顶区域,部分少筋微弯板出现纵向裂缝,甚至断裂。 3.支座、盖梁桥墩:多数盖梁有不同程度混凝土胀裂,钢筋锈蚀,混凝土脱落现象,桥墩大都有胀裂现象,部分桩柱倾斜,油毛毡支座老化,已失去作用。 4.桥面纵向线形和横坡:全桥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挠,增加了行车的冲击系数,测得桥面横坡为0.3%,小于设计值1.5%。 (二)、详细检查: 为了对桥梁作出切合实际的科学评价,在对桥梁作了一般表观检查后,又选取有代表性的12#孔开展详细检查,检查项目包括: 1.裂缝详细检查: 2.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查:平均碳化深度为L=1.06cm。 3.混凝土强度检查:利用超声波测得平均声速为3744.76m/s,说明质量较好。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分布:测得保护层平均厚度为2.675cm,不满足《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中不小于3cm的要求。 5.氯离子含量测定。 6.钢筋锈蚀检测:根据主梁钢筋暴露检查与实测的电池电位确定为锈蚀。 7.构造细部尺寸测量。 (三)、病害分析: 1.竖向裂缝是因正截面强度缺陷引起,原设计荷载较低,实际运营荷载已超出此标准,承载能力缺陷。 2.斜裂缝产生是因斜截面强度缺陷造成,特别是支点至1/8L处截面尺寸偏小。 3.原设计有2道中横梁,施工时并未实施,使得整体横向刚度太小,主梁扭转变形约束缺陷,横向弯矩全部由少筋微弯板担负。 4.油毛毡和钢支座基本失效,主梁纵向位移受到约束,一方面加剧了支座处主梁局部承压区的混凝土安全性,为斜裂缝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上构附加力传递到墩台上,使桩柱受力加大且不合理,桩柱产生较大变形。 二、荷载试验 通过全面质量检测发现,主梁普遍保护层偏小,梁内主筋处于锈蚀状态,主筋表面存在大量构造受力裂缝,不少裂缝基本贯穿全腹梁高度,为查明这些裂缝对主梁承载力所造成的影响,鉴定桥梁正常使用的承载能力,为病害处理和加固方案提供根底数据和技术资料,检测人员开展了静、动载试验,以确定桥梁在汽—15,挂—80和汽—20,挂—100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和抗力效应,清楚桥梁的自振特性及其动力响应。试验中选取具有普遍病害代表性的11#—12#墩间构造作为对象。 (一)、静力荷载试验: 试验内容: 1.检测主梁跨中正截面抗力效应及主梁竖向刚度。 2.评定主梁梁端斜截面抗剪强度。 3.检测桥墩抵抗最大垂直荷载能力。 试验荷载: 车型 重量(KN) 车号 A2 A4 A6 A9 三轴太脱拉 前轴 49.7 53.0 57.8 57.8 中轴 117.8 113.45 114.15 108.85 后轴 117.8 113.45 114.15 108.85 总重 117.8 279.9 286.1 276.5 加载工况: 1.跨中最大正弯矩偏载最不利位置。 2.跨中最大正弯矩对称布载最不利位置。 3.支点斜截面剪力偏载最不利位置。 4.支点斜截面剪力对称布载最不利位置。 5.桥墩最大垂直力偏载最不利位置。 6.桥墩最大垂直力对称布载最不利位置。 观测项目: 1.主梁跨中截面下缘钢筋应力。 2.主梁跨中和支点变形以及桥墩沉降与盖梁变形。 3.支点斜截面剪应力。 4.控制截面裂缝受载扩展情况。 试验结果及分析: 1.主梁跨中挠度: 工况 挠度值(mm) 1# 2# 3# 4# 5# 1 7.702 10.035 9.755 8.056 3.953 2 7.289 9.875 10.961 9.875 7.289 2.试验荷载下主梁横向分布系数与理论计算值 工况 1# 2# 3# 4# 5# 1 实测 0.195 0.25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