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范文集锦20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范文集锦20篇 作为一个默默耕耘的教育者,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关于课堂讲稿的工作,而课堂讲稿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研活动是很有帮助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范文,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范文第1篇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小数》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小数乘法和除法中例7至例9的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具体来说在例7中让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开展探究。在例8中讲解对于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应如何做。在例9中讲解取近似数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完善了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对于学生来讲,整数的运算、小数的运算与分数的运算,虽然有相近相似之处,但是确实又是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和注意事项,那么就需要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逻辑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小数乘法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将小数乘以10或100变为整数,再利用整数的乘法得到积,再通过积的变化规律除以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确实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小数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这里我采用书中小明房间大小的问题,对于情景开展适当的改编以便于更贴近学生生活,如教师家中装修需要测量面积,或学校规划新的活动室等等。尤其是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问题解决之后更有成就感。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能够很轻易的列出算式3.8×3.2,但是后面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可以不着急让学生立刻开始计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因为学生之前在试商法等地有过大量的估算经验只要教师提出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因为有着3.8五入看作4,3.2四舍看作3等,估算一个数或估算两个数等方法,在学生尝试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方法,由教师开展呈现。 接下来要让学生开展具体运算,这里出现小数乘法中最容易出现的小数点的问题,故而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先将小数看作整数开展计算,然后根据数位变化再写出正确的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的思考学生能做到哪一步,而又不能做到哪些。 对于这个计算来讲应该又教师提出化为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便可以安排学生小组一起计算,计算完互相比照下结果是否一致,问题在于哪里。这样的预设好处就在于能够顺势引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得到原来的积。这里可以采用让学生板演的方式进一步讲解由3.8到38和由3.2到32分别乘以10,所以在积要除以100这样的方式,放在板书上能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来。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牢固提高环节。 出示书中小数乘小数的例题。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解决生活中或者与父母去购物时遇到的小数乘法。 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范文第2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开展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根底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实践,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开展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教学目标 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事件发生确实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正确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能够举例说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情况下可能性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全课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下册第33——35页《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将从目标的叙写、评价的设计、学习流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叙写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为此,在叙写目标前,我认真查阅了标准、教材、了解了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 1、基于标准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基于教材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二节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根底上开展学习的。通过学习,既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根底。本节课的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展开图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二是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三是利用公式解决例1和例2等一些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本节课学习难点在于学生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求每个面所需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剪开,通过观察展开图来突破这一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1、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归纳出计算方法。 2、能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根据学习目标的设计和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学习重点是: 1、重点:说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2、难点是: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如下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中明白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归纳出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火柴盒、直尺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 为了检测目标的达成,我设计了以下的评价方案: 任务1:通过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能说出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任务2:通过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以“四了”教学模式为宗旨,设计了四个环节,下面我说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流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景,质疑引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本节课我结合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可他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小明出主意?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导入新课。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经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独立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探究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根底之上”。对于学生来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每个面面积的计算已不是难点,难在如何从立体图形中找到每个面所对应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1)复习旧知,牢固强化。教师先拿出长方体纸盒对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面之间的关系开展复习牢固为求表面积开展铺垫。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剪开,然后将自己剪开的长方体纸盒展开,标出“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位置。使学生明确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为进一步求表面积作好铺垫。 3)讨论探究让学生观察展平的长方体图,分小组带着问题开展讨论:A、一个长方体剪开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B、展开后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有几组相等的面?C、上下、左右、前后各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什么?让学生通过手动、口说、眼看、脑想发现长方体每个面面积的计算所需数据。 4)教师课件演示将长方体纸盒剪开,学生说出每个面的算法。 5)总结归纳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这样使学生从循序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