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1-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知识积累(20 分)1 根据拼音填空。(3 分)涕 s()横流 ku()然无累 ru()智一 p u()黄土怒不可()灵 ji ()2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符。B枘凿:比喻两不相容。C亵渎:轻视,瞧不起自己。D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敬业与乐业一文,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B雨果的演讲,是对人类先贤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C.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形式,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反对女儿早恋。D通过书信形式,傅雷劝慰、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高峰。4.依次填人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和书中的学说,常常书中的学说,常常书中的学说。A修正评判辩论 B辩论评判修正 C评判修正辩论 D修正辩论评判 5 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B熊能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C家乡是我生身立命之地,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舀滔不绝。6填空。(3 分)(1)敬业与乐业 体裁为,文章选自,作者,字,是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2)伏尔泰是法国家、家、家。7下列诗句中并非以动写静的一项是()(2分)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8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处红艳。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二、阅读理解(40 分)(一)(13分)他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的君主、中世纪式的法官、罗马天主教式的神甫。他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他为西尔旺和蒙巴伊斗争,如同他为卡拉斯和拉巴尔斗争;他承受了一切威胁,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它把迷信的内部照得透亮,这样的丑恶看看是有好处的,它让丑恶显示出来。它有光,有催生的能力。新的社会,平等,让步的欲望和这叫做宽容的博爱的开始,相互的善意,给人以相称的权利,承认理智是最高的准则,取消偏见和成见,心灵的安详,宽厚和宽恕的精神,和谐,和平,这些都是从这伟大的微笑中出来的。1 上两段分别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2 分)2“他战胜了古老的法典、陈旧的教条。他也战胜了封建的君主、中世纪式的法官、罗马天主教的神甫。”这句话所指的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 分)3 文运用诗化的语言,对比鲜明,文采飞扬,请找出两组,抄写下来。(3 分)4 读了此文,你一定会对伏尔泰生出敬仰之情,请你用一幅对联或一组比喻排比句赞美他或概括他的品质。(4 分)(二)(13分)自信,在人的事业中具有怎样的力量呢?郭沫若说:“一个人总要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达尔文在童年曾发誓说:“我长大以后要搞清每一棵鹅卵石的来源不可。”可他小时候成绩一般,他父亲认为他-3-是个天资平庸的孩子,大了不会有多大出息;校长认为他不务正业,常常训斥他。但是,他很自信。经过几十年坚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誓言,成了进化论的奠基人。再如,斯蒂芬逊,因家境贫寒,十七岁还是个文盲,十八九岁开始与七岁的小孩在一起学习小学课程。尽管受到许多人嘲笑,但他却始终不气馁,发愤苦学,不也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了吗?要想成才,自信是不可缺少的。1本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 分)“”应作“”“”应 作“”2选段的论点应该是()(3分)A 自信,在人的事业中具有怎样的力量。B 困境,能造就人自信的品格。C 人的自信品格是在困境中磨炼出来的。D 要想成才,自信是不可缺少的。3为了证明论点,选段选取了几个论据,请简要的加以介绍。(3 分)4本文的论证方法是()(2分)A 摆事实 B讲道理 C既摆事实又讲道理5划横线的句子是(),其作用是。(3 分)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 祈使句(三)读书与做人(14 分)(1)人生是这样丰富,人生是这样辉煌。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仅有自己的一点经历是不够的要想充实大脑,就要靠读书了。(2)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3)我喜欢小说。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人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4)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现在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记得30 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我很诧异。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学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5)读书一方面要读得广,读得博,另一方面要敢于探险,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读得深。中国有种老的说法中“读书破万卷”。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悟出了许多道理。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出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说是读书的要义。-4-(6)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鲁迅先的在小说,你懂得当时旧的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两亮了起来。碰到了就会得到一种力量。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还需要用心去发现。(7)巴金说:读书就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认识了半个世纪以上。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8)我已经83 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悔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面对年轻的中学生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要读书,读好书。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要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1“读书破万卷”的意思是,这是杜甫的一句诗,其原诗的下一句是。2“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儿”,为什么说读书是一件“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事情呢?”3 中谈到作者读过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它们的作者分别是: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5第(6)自然段举鲁迅小说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一个作用是第(7)自然段举巴金读书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读书的另一个作用是6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7下面句子加点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三、作文(40 分)题目“责任”提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时代的需要。有人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国家遇到了困难、学校出现了问题、家庭发生了矛盾、同学违反了纪律、自己成绩不理想都应当问一问:“我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可以从正面写,也可以从反面写;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5-参考答案一、1泗 廓 睿 杯 遏 柩 2C 3C 4B 5C 6(1)演讲稿饮冰室合集梁启超卓如 (2)启蒙思想文学哲学 7 C 8 D 二、(一)1第一问:写伏尔泰独自战斗,战胜了宗教、顽固、愚昧;对弱者怜悯安抚,对强者权贵嘲讽。第二问:表现了伏尔泰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2.他为西尔旺和蒙巴伊斗争,如同他为卡拉斯和拉巴尔斗争。3“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心安。”“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4略(注意内容恰切,语言优美)(二)1“棵”应作“颗”“坚”应作“艰”2 D 3运用了三个论据:(1)引用郭沫若的话论证人要自信;(2)用达尔文成功的事例论证自信的重要;(3)用斯蒂芬逊的成功论证自信的力量;4 c 5C,加强语气,进一步表明斯蒂芬逊因为自信而努力,最终取得成功。(三)1读书超过万卷,形容读书很多下笔如有神2随便读书简单,选拔有益的,读后对人生有用的都是复杂的。3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 4读书可以学到知识,理解人生,学会做人 5给人动力,给人力量读书有用,可以影响人 6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7不可以,个人生活之外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读书得到的,但也有些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体现语言的严密性。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