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项目环评报告书

举报
资源描述
I目目录录1 概述.11.1 项目由来.11.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1.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31.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01.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2 总则.122.1 编制依据.122.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42.3 评价标准.162.4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222.5 环境保护目标.293、工程分析.363.1 项目基本概况.363.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83.3 工程任务、规模及组成.403.4 工程组成.443.5 本项目工程分析.473.6 工程总平面布置.673.7 环境合理性分析.703.8 工程施工人员和实施进度.713.9 施工组织设计.714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概况.734.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734.2 自然环境现状.734.3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评价.785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2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分析.1025.2 中转点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1055.3 处置点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分析.1095.4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185.3 声环境影响分析.1285.4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1355.5 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375.6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1395.7 环境风险评价.1425.8 风险识别.1465.9 环境风险分析.1515.10 风险防范措施.1525.11 风险应急预案.1565.12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575.13 临时工程拆除期影响分析.158II5.14 运营期影响分析.1596 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606.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606.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1706.3“三同时”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一览表.171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727.1 环保措施估算.1727.2 环境效益分析.1727.3 经济效益分析.1727.4 社会效益.1737.5 环境经济损益评价.1738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1748.1 环境管理.1748.2 环境监理.1758.3 环境监测计划.1768.4 实施排污口规范化建设.1788.5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1809 结论及建议.1819.1 项目概况.1819.2 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1819.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829.4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859.5 环保投资结论.1859.6 环保政策可行性分析结论.1859.7 环评总结论.1879.8 建议与注意事项.188附图附图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茗洋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图附图三:本项目与饮用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附图四:本项目与灵山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图附图五:本项目与生态红线位置关系图附图六:本项目平面布置图(清淤工程)附图七:中转点工程平面布置图及与一级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附图八:本项目平面布置图(处置点工程)附图九:本项目中转点尾水排放工程设计图III附图十:本项目污水站平面布置图附图十一:本项目监测点位分布图(清淤工程)附图十二:本项目监测点位分布图(中转点工程)附图十三:本项目监测点位分布图(处置点工程)附图十四:1:20 万水文地质图(地下水流向见蓝色水滴)附图十五:清淤工程周边敏感点分布图附图十六:中转点工程周边敏感点分布图附图十七:处置点工程周边敏感点分布图附图十八:项目与省控断面位置关系图附图十九:中转点分区防渗图附图二十:处置点分区防渗图附图二十一: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图附件附件附件一: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处置服务项目环评委托书附件二:上饶市广信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18)附件三:水利局关于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处置服务项目的批复附件四:转运点临时用地证明附件五:取水口例行监测数据附件六:房屋租赁合同及说明附件七:本项目执行标准函附件八:底泥监测报告附件九:上饶市广信区旅游发展集团茗洋关水库清淤项目质量现状监测(3)附件十:清淤期间不供水证明附件十一:二级饮用水保护区临时占地说明附件十二:处置点测绘报告附件十三:同意中转站临时用地的申请报告附件十四: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合理化处置服务项目专家意见IV附件十五:专家组意见修改清单附件十六:第一次专家复核意见附件十七:第一次专家复核意见修改清单附件十八:施工单位中标通知书附件十九:临时用地的批复附表附表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合理化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1 概述概述1.1 项目由来项目由来茗洋关水库于 1960 年建成使用,茗洋关水库位于广信区湖村乡,距离上饶市城区 38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57 平方公里,主河道长 10 公里,河道加权平均坡降 11.7。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灌溉引水隧洞、放空隧洞等组成。茗洋关水库总库容 4067 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 235m,死水位 217 米,库容系数0.39。茗洋关水库于 1960 年建成投入使用,已经运行 60 年,在防洪、灌溉、发电及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水库原设计死水位 217m,死库容 620 万 m3,根据水库泥沙淤积分析,水库运行近 60 年,死库容淤积 508 万 m3,(2010 水库除险加固已清理部分)死库容基本淤满。若不清淤考虑水库再运行 50 年,则水库的泥沙淤积量为 1015 万 m3,届时死库容淤满,水库淤积将影响水库兴利效益。因此,本次清淤将恢复死库容,死水位维持 217m 不变。茗洋关水库于 2017 年划定为上饶县济腰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地,属小型水库型水源地,济腰自来水厂供水范围为湖村乡、枫岭头镇、清水乡、煌固镇、石狮乡、董团乡。一级保护区面积共计 0.19km2,其中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以茗洋关水库接口为圆心半径 300 的水域,水库接口至引水渠取水口下游 100 米范围内水域,面积为 0.08km2。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水域外延至两侧公路内缘的陆域范围,面积为 0.09km2;二级保护区面积共计 63.96km2,其中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一级水域保护区上溯至库尾水域范围、下延 200 米的水域范围,面积为 1.59km2。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为积水范围,面积为 62.37km2。另外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赣府发201821 号),茗洋关水库于 2018 年作为灵山名胜风景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纳入到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内。根据济腰水厂的建设进度和设计供水范围,茗洋关水库即将作为周边乡镇的集中饮用水源地。但根据近三年的例行监测数据,茗洋关水库水源地取水口水质中的总氮、总磷、COD 等指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II 级标准,且有恶化的趋势;同时茗洋关水库承担着下游灌溉水源和保障生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合理化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态基流量的任务。如果不对水库进行清淤,一方面库底淤泥有可能沉积富含氮、磷的有机质,转变为水库的内源污染,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居民饮用水安全;另一方面在满足下游河道生态基流后灌溉保证率偏低,影响灌溉效益,既会影响居民饮用水安全,又会影响下游的生产生活。所以为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改善茗洋关水库水质,保证下游灌溉区的灌溉需求和生态需求,茗洋关水库清淤工程迫在眉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本项目为“五十一、水利,128 河湖整治工程”,涉及敏感区茗洋关水库济腰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上饶市广信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知行道合(江西)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合理化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依照有关程序开展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环境状况调查,进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明确了评价重点与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制定了工作方案。根据工作方案进一步开展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价,同时对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和在现状调查、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影响预测与评价。在预测与评价的基础上,针对项目特点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法规和技术文件的要求,编制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上饶市生态环境局、上饶市广信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得到了建设单位的大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保证了环评工作的顺利完成,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1.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下图所示。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合理化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图图1.2-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1.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分析判定相关情况1.3.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属于河湖整治,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9 号),本项目清淤工程及中转点工程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二、“水利”,第 6 条中“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处置点工程不属于其中的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为允许类。生产规模及所采用的工艺、设备均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及限制类、淘汰类范围,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江西省现行的产业政策要求。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合理化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1.3.2 饮用水源保护相符性分析饮用水源保护相符性分析项目本身属于茗洋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保工程,能够有效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属于保护水源的工程。清淤工程的实施可清除茗洋关水库库区底泥,消除底泥对水库的影响,提升水质,恢复水库原有库容,延长水库使用寿命,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本项目主体清淤工程位于茗洋关水库库区,不涉及及茗洋关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项目中转点工程未占用茗洋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土地,与水污染防治法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要求不冲突;清淤产生的淤泥经中转点的清淤平台暂存后,通过汽运至处置点进行资源化利用,带式压滤机脱水固化后综合利用,中转点流出的淤泥尾水经沉淀、AO 一体化设备和石英砂过滤处理后排入保护区下游,未违反水污染防治法中“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规定。另外,茗洋关水库下游为岑港河,项目距茗洋关水库下游最近的取水口为上饶市横峰县水厂取水口,取水口坐标 E1173540.0717,N282536.6862,取水规模 30000m3/d,项目距该取水口距离约为 29km。项目清淤范围位于广信区茗洋关水库内,距离横峰县供水公司取水口相距较远,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分析,项目的实施对下游水体水质影响较低,不会对横峰县水厂取水口水质产生影响。1.3.3 与与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 年修订年修订)与与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分析由于灵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未对茗洋关水库提出具体保护要求,故对本项目与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 年修订)进行符合性分析。表表 1.3-1 与与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 年修订年修订)与与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分析序序号号保护要求保护要求本项目情况本项目情况符合符合情况情况1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和游览本项目属于生态修复项目,长远来看对灵山风景名胜区景物等生态环境有利符合上饶市广信区茗洋关水库扩容清淤及弃渣合理化处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者应当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和各项设施。2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