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精选五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精选五篇 教学设计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知道有哪些值得强调的事项吗,一定要重视格式正确,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具准备: 年历卡及表格,课件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 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 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 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XX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 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 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 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计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2、汇报。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解释与应用 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 2、思维训练 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五、作业布置 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年月日 大月:1、3、5、7、8、10、12 小月:4、6、9、11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七.附件如下: 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更多的收获。 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表 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仔细观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收获新的知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 《年月日》教学教学反思 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 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 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 四、习题训练量不足 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反馈。 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作业编写有关时间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3 教学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你们愿意吗?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师: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全班交流。 2、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4、5、6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二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