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汇”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举报
资源描述
2 0 2 2年“西南汇”联考2 0 2 3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总分:1 5 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根据比较可信的资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似乎见于 论 语 雍 也 。孔子在这里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 当 就 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由此可见,儒名之起源应远在孔子之前,因为到了孔子的时代,儒这一阶层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分化,至少形成了“君子儒”与“小人儒”两极阵营。故而,我们可以断定,儒的出现一定是在孔子之前的某一个时候。在中国学术史上,最早探讨儒之起源的是汉代学者刘歆。据 汉 书 艺文志 引 其 别录说,儒家这一流派,大概源于“司徒之官”,他们协助国君顺应自然、阐明教化。在刘歆看来,他们这些人学习研究的文化典籍在六经的范围内,特别注重仁义和诚信的事务。他们奉行尧舜传下的治国之道,遵照文王、武王的法制。为增加自己学说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这些内容是“道”的最高理论。唐尧虞舜之兴隆,商代和周代之繁盛,仲尼的学说,已经用过且有效果。然而,迷惑的人已经失去儒家学说的精细微妙的道理,邪僻不正的人又随着时世的需要抬高或贬低它,他们背离儒家学说的根本宗旨,随意解说,只求哗众取宠。后来的学者循其道而行,因此,违反五经的本义,将经义搞得支离破碎,儒家学说就渐渐衰亡了。这是邪僻不正的儒者造成的弊病。单就儒的起源来说,刘歆以上的说法当然并非毫无根据,周 礼 大宰说:“以九两系邦国之民(用九种和协的办法联系天下各国的民众):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日长,以贵得民;三日师,以贤得民;四日儒,以道得民”由此可见,儒之起源甚久,似乎与王官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也不无关系。然而,如果按照清代学者康有为的说法,刘歆佐王莽建新朝出于托古改制的需要而伪造 周礼,因此 周礼的说法既没有成为历史事实,也并不可靠。特 别 是 周礼 中那些井井有条的种种设计,也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其历史真实性的怀疑。刘 歆 伪 造 周礼的说法不必尽信,刘 歆 整 理 周礼的目的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显然也不是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活动。如果说他依据前人的资料整理 周礼时排比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并以儒者“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作为一种政治期待的话,那么我们对此多少应该有点相信。故而近代学者章太炎接着刘歆的研究往下说,以为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实际上都是出于古代的“王官”。他 在 诸子学略说 中说:“古之学者多出于王官是故非士无学,非学无士,二者是一而非二也。”如果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观察,学在官府毕竟是学者公认的事实,故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虽为推测之辞,但推测的方向似乎并无大错。(节 选 自 儒的起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早记载儒这一名词的文献暂时无法确认,不过根据 论语中孔子告诫子夏的话可以断定,儒的出现一定在孔子之前。B.现存史料中,汉书艺文志首次比较具体地探讨儒的起源,因此,汉书艺文志可以视为最早探讨儒的起源的学术专著。C.由 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有“君子儒”“小人儒”的说法可知,在孔子的时代,儒这一阶层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分化。D.刘歆对儒起源做出了谨慎的推测:儒家这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官,其功能是帮助国君顺应自然、阐明教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紧扣文章标题,先后从儒起源的时间和起源的社会身份两个角度进行论证。B.因 为 周礼是刘歆伪造的文献,作者并没有充分理由把 周礼作为论据。C.本文不仅长于引用文献来分析论证,而且对引用文献采取了客观科学的考证态度。D.文章末段以包含章太炎在内的学者们的共识肯定了刘歆的观点的合理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有为认为,刘歆出于托古改制的需要而伪造 周礼,周礼关于儒源于“司徒之官”的说法既没有成为历史事实,也并不可靠。B.周礼中井井有条的种种设计引发了人们对 周礼历史真实性的怀疑,所以,关于刘歆伪造 周礼的说法并非毫无依据。C.刘歆整理 周礼时,加入了儒者“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的政治期待,排比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却损害了 周礼的历史真实性。D.学在官府是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公认的事实,章太炎认同刘歆关于儒的起源的推论,作者也基本认同这一主张。【答案】1.B 2.B 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汉 书 艺文志可以视为最早探讨儒的起源的学术专著”中“学术专著”表述错误。汉书艺文志只是引用刘歆 别录的部分在探讨儒的起源,其他部分不涉及探讨儒的起源问题,不能称为探讨儒的起源的专著。故 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因 为 周礼是刘歆伪造的文献”说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刘歆伪造 周礼的说法不必尽信”,可见作者并不肯定 周礼是伪造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康有为认为的说法既没有成为历史事实,也并不可靠”说法错误。从最后一段“如果按照清代学者康有为的说法,刘歆佐王莽建新朝出于托古改制的需要而伪造 周礼,因 此 周礼的说法既没有成为历史事实,也并不可靠”中可知,“既没有成为历史事实,也并不可靠”不 是“清代学者康有为认为”,而是作者认为。故选A0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除夕之夜,舞蹈诗剧 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成为了整台晚会的爆点,引得网友刷屏直呼:“美哭了!太震撼了!”只此青绿 的出圈密码除去它本身的制作精良外,还涵盖了“穿越”元素、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还有故宫书画文物的“老网红”千里江山图,即便对文博并不了解的人,这下也对 千里江山图了解一二。如此创新与融合所带来的碰撞,势必会圈粉一大批观众。但是也应认识到,近年来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确实数量不少,真正能做到破圈层的节目还屈指可数。传统文化的节目不是靠流水线打造出来的,眼花缭乱的舞台美术和惊叹的高科技不过是华丽的外衣,能打动人心的内里还是在于制作者如何解读、如何传达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何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一档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必然是基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文化不是一味地迎合,更是在视野、格局、深度上的引领。国潮风在春晚舞台的“再破圈”告诉了人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待着我们焕发它们新的活力。(再 次“破圈”,国潮节目何以成为流量密码)材料二近日,中国青年报对2012名受访青年进行调查显示,88.6%的受访青年喜欢国潮风格,92.4%的受访青年期待越来越多的国潮元素出现。对于国潮文化,60.3%的受访青年认为守正与创新同等重要。受访青年中,“80 后”占 17.3%,“85 后”占 16.5%,“90 后”占 32.4%,“95 后”占 11.7%,“00后”占 22.1%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黄合水说,国潮是将大家能够识别出来的中国元素融入商品或服务之中,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这里,没有 中国元素”不 为“国”,没有一定规模消费者的认同和消费,不成“潮”。黄合水认为,国潮文化产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的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对国产商品和服务的信任程度也有大幅提高。第二,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摸爬滚打,迈过了产品或服务参差不齐、优劣难分的阶段,达到了基本可以让消费者信任的水平。第三,国潮是在新一代消费者中流行的。而新一代消费者成长在中国经济迅速成长、产品质量快速提升的年代,他们对市场上产品的信任度较高。第四,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以及中国企业的无情打压,一方面迫使中国企业加强内部销售,另一方面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两个方面力量的交织,催 生 出“国潮”。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苏俊弑认为,国潮是中国人自己的时尚潮流,国潮的诞生是建立在与其他文明比较之后的自觉自信之上。(92.4%受访青年期待更多国潮元素)材料三北 京2022年冬奥会从大写意“冬梦”会徽,到雪游龙、雪如意、雪飞燕、冰丝带等场馆设计与命名,从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立春、雪花、不点火之点燃火炬环节设计,到闭幕式折柳送别等场景表演,都高妙地化用了中国传统诗歌、节令文化、迎来送往的待人接物伦理、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合”友善之邦传统,体现了“以少胜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合”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冬奥会将国风、国潮推向世界。从国潮现象来看,国潮”体现了三个核心要素:第一,“国潮”,是“国”与“潮”的相融。“国”的指向很明确,在 中 国 的“国潮”即为中国的、中国制造的。“国潮”致力于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具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体现中国制造。“国潮”的基因是中国文化,但并不仅仅只有传统文化,应该包括中国当代新文化的内容。第二,“国潮”与当下潮流是相融合的,具有时尚感和时代感,但关键是能够引领时尚、引领潮流、引领新的生活方式。“国潮”既有当下性,也有未来性。在这个意义上,“国潮”其实就是一个时代、民族的审美风尚。北京冬奥会中的服装设计体现了文化感、时尚感和科技感,护旗手的服装造型考究、色彩清新、富有中国特色。以中国山水国画元素为背景,运用渐变色彩,同时结合线描手法的艺术形式,用当代设计语言表达国之韵律,让远近虚实的韵律感,铺洒透彻的苍穹蓝,与冬奥会的冰川白相得益彰。第三,“国潮”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青年人群体。这个消费群体看重的是产品背后附加的文化符号与美学的价值,对国潮产品和国风艺术的消费体现其回归、走近、欣赏国家传统文化的诉求。国潮产品满足的是青年人个性化审美和消费需求,具有青年人标识身份、张扬个性、群体认同的功能。“国潮”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潮流,本质上体现的是国民的文化心态、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由“西”向“中”,由“俗”向“雅”,由“少”到“多”转变,是伴随中国崛起、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必然趋势,是中华古典美学精神的回归和当下时代精神的折射。北京冬奥会再一次推动了“国潮”,可以说冬奥国潮谱写了 21世纪中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冬 奥“国潮”:中国文化复兴的新篇章)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此青绿的出圈是因为涵盖了“穿越”元素、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和借助了 千里江山图的高知名度。B.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访青年都对国潮充满了期待,其中半数以上都期待老字号国货品牌创意再生。C.黄教授认为国潮是在对市场产品信任度较高的新一代消费者中流行的,其建立基础是与其他文明比较之后的自觉。D.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国潮推向了全世界,是中华古典美学精神的回归和当下时代精神的折射,谱写了文化复兴新篇章。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节目需要制作者着力于解读、传达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恰当地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如此才有可能打动人心。B.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反映了“国潮”文化的流行给当下青年带来了民族自信心增强、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等积极影响。C.近些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以及中国企业的打压,促进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发展和国民的爱国热情的激发。D.北京冬奥会在诸多细节处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是“国潮”的一次集中展示,有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6.综合以上材料,请举例分析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展国潮文化【答案】4.B 5.C6.打造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普及大众的艺术文化修养;融入更多文化理解,提升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国货品牌的创意再生;延续冬奥国潮风,在更多领域的场景及交流中融入文化元素,全面促进国潮发展、文化复兴。【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是因为”表述不全,由材料一第二段“只此青绿的出圈密码除去它本身的制作精良外,还涵盖了 穿越 元素、XR全息扫描等前沿科技,还有故宫书画文物的 老 网 红 千里江山图”可知,“本身的制作精良”也是重要原因。C.”黄教授认为 错误,由材料二末段“厦门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