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同课异构教学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论论教教养养【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结合旁批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2.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教教学学重重点】点】1.结合旁批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2.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教教学学难难点】点】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一、课课程程导导入入展示公交车、家中、餐厅等场景中人们没有教养的行为图片。引导思考:你碰到过类似 情况吗?“教养”到底是什么?设计设计意意图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导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二、整体感二、整体感知知1.1.作者作者简简介介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文艺学家、文化史家。生于圣彼得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卒于圣彼得堡。1928 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从 1938 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 之家)工作,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著作有善与美书简 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他关心青少年教育,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2.2.了解出了解出处处这篇论教养选自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 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3.3.初初读读感感知知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跟随情境诵读视频听读课文(节选),感受 精神意境。贸(mo)然涵(hn)养恪(k)守汲(j)取箴(zhn)言彬彬(bn)有礼大发雷霆(tng)自吹自擂(li)矫揉(jio ru)造作设计设计意意图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了解作者等相关信息,有助理解课文和 作者感情。听、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三、问题问题探探究究(一)自主探(一)自主探究究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你自主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的论题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有教养最 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表述。2.2.探究方探究方法法1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注意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句段,找出论题。2浏览课文,注意文章出现频率高的词汇,结合论题,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做到有 教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教养最重要的一点:尊重设计设计意意图图:通过关键句段,找出议论文的论题;通过浏览课文,抓住重点词汇,理解作 者的论题。(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一一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有同学读过论教养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文章的题目是“论教养”,可是从第 13 段开始,作者开始谈论“风度”,这是不是跑题了?请你通读文章,说说你的看法。2.2.探究探究过过程程1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文旁批注和问题提示,注意结合关键语段,如开头,结尾,过渡句(段)等,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2小组合作,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大意。3讨论交流:风度、优雅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总结。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行文思路:第 1 段:提出教养来自何处。第 2-12 段:真正的教养是什么。第 13-18 段:优雅风度教养的重要表现。严谨的结构、缜密的逻辑风度、优雅与教养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谈吐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怎样打扮才合适,综合构成一 个人是否优雅有风度,这也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忸怩作态和附庸风雅,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理解风度和优雅的真正内涵那就 是要“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许多场合要注重礼仪,行为得当,“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优雅的本 质是“社会共享的”,而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作者认为,“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 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以敬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环境,再加以得体的言行举 止和随机应变的智慧,一个人就能够成为有风度而又优雅的人。简言之,风度和优雅的底色就是教养,是心灵世界真善美的折射。文章就此展开的论述 层层推进,解释了风度和优雅源于教养,教养的核心就是敬重、珍惜和爱,做有教养的人应 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学参考:略一思考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风度”和“教养”其实是密切相关的一对概念,只是 侧重点略有不同:风度更多指的是外在表现,教养更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这样看来,其 实作者并未跑题,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所以作者在谈完什么是教养后进一步 推出“风度”,来深化自己的观点。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指出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但很少有人能从中获益,最大的 原因是,这些书籍“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也就是不能让人们从观念上认识 到讲究风度的重要性,深知可能有些人还会对风度有错觉。讲到这里,作者顺势推出养成优 雅风度应该遵循的准则,他归纳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 刻都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围绕这一观 点,作者再次以实际生活中的小细节为例加以阐释,如吃饭时该怎样做,怎样从穿着打扮、对待他人方面表现出尊重,双方交谈需要注意什么,等等。总之,“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 优雅”。这些看起来都是外在的,但作者进一步指出:“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至此,作者不仅将“风度”与“教养”联系起来,而且将自己的论述深化,从对与人相处的态度、行为的论述提升到对 整个世界社会、自然、动物、花草树木、美丽风光、身边历史等的普遍的尊重、敬畏。最 后一段水到渠成,重申中心论点“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并推进一步,指出尊重加 上智慧,一个人就有了风度,而优雅举止即成了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现。本文循着教养风度优雅举止这一线索娓娓道来,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地阐发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设计设计意意图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抓关键句段提高梳理行文思路、读懂文章结构层次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养和风度的关系,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二二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本文作者也例举了大量事例,请你阅读第 512 自然段,找出“无教养”的例子和“有教养”的例子,并思考: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2.过过程安程安排排1自由默读第 215 自然段,结合关键语句,找出“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例子,想一想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2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第 215 段是为了论述什么问题?3讨论交流:假设先写“有教养”再写“无教养”,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4讨论作者先写“无教养”再写“有教养”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和效果?5小组讨论并形成小组结论,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探讨。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无教养的表现:1不帮妻子做家务。2常对妻女大发雷霆。3漠视亲人的心理和愿望。4忽视父母需要。5在家里随心所欲。6不顾及家人的自尊心。这都是具体而又普遍的生活现象。有教养的表现: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3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 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说起,连续列举六种不适当的表现,说明 这就是真正缺乏教养的人,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 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有了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两段文字正面阐释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 现:礼貌待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言而有信重承诺、表里如一且稳重随和等。这是文章的前半部分,从反面立论,得出正面的结论并进一步加以阐释。运用对比论证,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 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 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 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设计设计意意图图:通过对比无教养和有教养的表现,体会作者从反面立论,运用对比论证,更 深入地阐释论题的论述方法。四、四、课课堂小堂小结结本文立论富有现实意义,主线明晰,从教养来自何处,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作者例举 的生活现象具体而又有普遍性,所发的议论切中事理的本质,极易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作为一个现代人,教养是修炼自身的必需,也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保障,重要的是,要付 诸实践直到成为一种生命自觉。教养非一日养成,需要教育和培养。利哈乔夫这篇论教养告诉我们,教养不仅来自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养成。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 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所学。五、拓展延五、拓展延伸伸择善而从最重要利哈乔夫人生最重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让善在我们的周围日益增长。而所谓善首 先指的是所有人的幸福。构成幸福的因素很多,生活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任务,每次都必须妥 善解决。可以通过细小的事情施惠于人,可以思考重大的善行义举,但大事小事不可分割。我曾经说过,许多事情是从小处做起,是从孩提时代开始,是在亲人们中间萌生的。儿童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姊妹,爱自己的家庭房舍。爱的范围不断扩大,依恋之情逐 渐扩展到学校、村庄、城市,直至自己的祖国,这已经完全是一种博大深厚的情感了,虽然 这情感不能就此止步,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把人真正地作为人来热爱。要做爱国主义者,不做民族主义者。你爱自己的家庭,没有必要仇恨别人的家庭;你是爱国主义者,没有必要 仇视别的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存在深刻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对自己祖国的爱,而后者,强调的是对所有其他民族的恨。出自善良愿望的远大志向从小事开始愿自己的亲人幸福,这一愿望逐步扩大,就包 括了范围更加广阔的内容。这有点像水面上的涟漪。水面的圆形波纹一圈一圈向外荡漾,波 及越远渐趋微弱。而爱与友情逐渐增长,扩展到许多方面,却能不断获得新的力量,变得更 加崇高,而站在爱与友情中心的人则变得更加明智。爱,不应该是无意识的;爱,需要 理智。这意味着,爱必须结合一种能力,那就是善于发现缺陷,善于向缺陷进行斗争,对待 你所喜爱的人是这样,对待周围其他的人也应该如此。爱,必须同智慧结合,必须善于明辨 什么是必要的应酬,什么是无聊和虚伪。爱,不能是盲目的。盲目的亢奋(这种情感甚至不 能叫作爱)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凡事总爱激动兴奋的母亲,一味夸奖娇惯她的孩子,可能 养育出一个精神残缺的畸形儿。对于日尔曼的盲目亢奋,导致了纳粹主义(“日尔曼高于一 切!”是德国沙文主义歌曲的一句歌词);对于意大利的盲目亢奋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诞 生。智慧,是融合了善良的聪明。缺乏善良因素的精明是圆滑。圆滑难以持久地支撑局面,或早或迟会转过身来惩罚圆滑者本人。要知道圆滑随时需要掩饰,而智慧却是坦诚可靠的。智慧,从不欺骗别人,首先是不欺骗智慧者本人,智慧给智慧者带来的是良好的名声和长久 的幸运,可靠的幸福,还有良心的平静。这种良心的平静在一个人的晚年比什么东西都更加 珍贵。“细微处见高远”、“青春与毕生”、“择善而从最重要”,是我谈过的三个命题。能否用 一个词对三个命题加以概括呢?能。这个词就是:诚实!对重大原则保持诚实的态度,事无 巨细都有所遵循。对纯洁无瑕的青春要诚实,对祖国要诚实,对家乡要诚实,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城市和人民要诚实。诚实,归根结底,是对真理没有矫饰的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