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公开课教学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论论教教养养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教教学学重点重点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教学学难难点点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课课前前准准备备教师准备 PPT;学生熟读本文,扫清字词障碍。教教学学课时课时1 课时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新一、新课课导导入入关于教养,历来有不少睿智的人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古希腊著名科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 过:“精神的教养,在幸运的人是用作装饰,而在不幸的人是用作庇护所。”当代著名作家 梁文道也说过:“最贵不过是教养,最难不过修养。”今天我们来听听另一位“人类的智慧 群星之一”来谈谈,何为教养。俄罗斯的 20 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 世纪的 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 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二、自二、自我我研研学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2.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1.细读 12 段,思考第 1 段有什么作用。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 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2.速读 312 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 3 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说一说第 4 段与 510 段之间的关系。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5)410 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 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 如何做到有教养。3.速读 1317 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 13 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并对这 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 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 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3)请你结合 410 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明确: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 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4.读第 18 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 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三、合三、合作作探探究究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1.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点拨:(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 生动形象。(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 平民百姓。点拨:“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 让是无条件的。四、四、课课堂堂总总结结 1.课文精要2.课堂小结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 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五、布五、布置置作作业业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