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油分馏 B. 干冰升华 C. 汽油挥发 D. 光合作用 2. 正确的实验步骤对实验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下列对“先”与“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改编)(  )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B. 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时,先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C. 研究淀粉在人体内消化途径的过程中,淀粉先在口腔和舌的咀嚼搅拌作用后被小肠消化 D. 检验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时,在含有淀粉糊的试管中,先加入唾液,后加入稀盐酸 3.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硫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稀盐酸 B.   冰水混合物 C.   食用醋 D.   液化石油气 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B. 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放热的化学反应 C. H2O 和H2SO4 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 D.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6. 向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乙,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如图)。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下列的(  ) A. 甲烧杯中出现大量沉淀 B. 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C. 甲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D. 乙烧杯中冒出大量气泡 7. 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熟石灰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④金属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比银活动性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 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硒是非金属元素 B. 硒元素的质子数为 34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18 D. 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容易失去 2 个电子 9.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除去CO2中的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B. 用酒精做燃料,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C. 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 CO2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 10. 下列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观察的方法鉴别黄金和黄铜 B. 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 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11. 今年春天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好多爱心人士献爱心无偿捐赠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次氯酸钠(NaClO)制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2 C. +1 D. +5 12. 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学习化学知识非常重要.下列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就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B. 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 C. 氧化反应就是反应物中有氧气的反应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3.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是(  ) A.化学与安全 B.物质的构成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氯化钠的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C.化学与生活 D.决定因素 把煤做成蜂窝状--使煤充分的燃烧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A. A B. B C. C D. D 14. 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B. 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 C.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15.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1)请你写出一种石油产品的名称______。 (2)稀土是储量较少的一类______的统称,广泛用于尖端技术领域。镧是一种稀土元素,在氧化镧中镧的化合价是+3,则氧化镧的化学式是______(镧的元素符号是La)。 (3)石油和稀土都是重要的______(填“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稀土储量虽然居世界第一,但我们也要合理开采它们。 16. 额温枪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图是额温枪及所用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所标物质中,含有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 (2)电池内部有一根碳棒,主要利用其 ______性。 (3)写出锌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疫情期间要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______操作。 (5)疫情期间要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NaClO+CO2+H2O=X+HClO,生成的HClO具有杀菌作用。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17. 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1)有氯气参加反应的化合反应:            ; (2)有三种物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3)有铝单质参加的置换反应:            ; (4)有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复分解反应:            . 18. 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补钙剂,人体缺钙会得______病;有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镁组成的混合物50g,测得其中含氧元素48%,则该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9. 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其中的铁锁经常会生锈. (1)铁锁在哪种情况下使用易生锈? (2)黄铜制成的锁芯不易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3)锁芯因生锈转动不灵活,可向其中加何种物质使其润滑? 20. 石油资源紧张曾是制约中国发展轿车事业,尤其是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据2001年5月23日的《扬子晚报》报道,中国宣布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置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CO2、H2O,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到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______ .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C瓶的石灰水不变浑浊.A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B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C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 (4)装置③的作用是 ______ .装置①中所盛的是 ______ 溶液,作有是 ______ . (5)装置④中所盛的固体药品是 ______ ,它可以确证产生是 ______ . (6)尾气应如何处理? ______ (7)若乙醇燃烧产生CO、CO2、H2O的总质量是27.6g,其中H2O占10.8g,则参加反应的乙醇为 ______ g,产物中CO为 ______ g. (8)海底有大量的甲烷水合的.等质量的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产生温室气体CO2较多的是 ______ .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或解释下列生活中的问题。 (1)某矿泉水瓶标签标示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g/100mL)如下:钙≥400、钾≥3…这里的钙、钾是指______(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2)环保活性炭包能除去家装产生的有害气体,其原因是______。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______。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5)我们常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 (6)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其原因是______。 (7)铝锅比铁锅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2.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a______。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字母),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4)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把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3.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 g.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 A、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流进试管炸裂试管,故正确; B、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时,先将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证明有水,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故正确; C、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淀粉和麦芽糖最终要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故错误; D、检验PH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时,在含有淀粉糊的试管中,先加入唾液,后加入稀盐酸,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检验物质存在时,首先先检验水解答; C、根据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淀粉和麦芽糖最终要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解答; D、根据检验PH对唾液淀粉酶的方法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这是做好实验的前提,一定要注意。 3.【答案】A 【解析】解:A、氨气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硫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