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学区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学区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共20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分歧 (qí) 霎时(chà) 瘫痪(tān) 絮絮叨叨(xù) B.应和(hé) 莅临(lì) 确凿(záo) 人声鼎沸(fèi) C.停滞(zhì) 粗犷(guǎng) 绽开(zhàn) 花团锦簇(cù) D.睫毛(jié) 酝酿(niàng) 祷告(dǎo) 咄咄逼人(chuò)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 B.诀别 瘫痪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 C.嘹亮 捶打 恍然大悟 喜出忘外 D.遗憾 分歧 各得其所 花枝招展 3.(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B.《春》的作者是老舍,字舍予,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等。 C.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题目中的“龙标”即指代王昌龄本人。 D.在陈元方与客的对话中,“君”“尊君”都是敬辞,古代常用的敬辞还有“令尊”“令堂”“垂询”“赐教”“高见”等。 4.(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不知道他收到你情真意切的信后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像我一样感动得热泪盈眶? B.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C.疼痛发作,他就采用“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书本、牙刷等……顶住疼痛的部位。 D.“不和你说着玩儿,”他一本正经地说,“如果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5.(2分)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 ②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③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 ④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⑤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④⑤ 6.(3分)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题目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其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7.(6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③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   ,   ”的深刻含义。 二、(共31分) 8.(8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回答问题。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下车引之: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9.(9分)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问 题。 ㅤㅤ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    听觉:    味觉:    (2)对下列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③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①比喻 ②拟人 ③比喻 B.①排比 ②拟人 ③拟人 C.①排比 ②拟人 ③比喻 D.①比喻 ②排比 ③比喻 (3)下面对本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 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 C.作者写景注重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 D.“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 10.(1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晨 ㅤㅤ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ㅤㅤ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ㅤㅤ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ㅤㅤ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ㅤㅤ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ㅤㅤ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ㅤㅤ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ㅤㅤ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ㅤㅤ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ㅤㅤ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请简要概括文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 (2)从修辞方法角度对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3)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怕花钱;二是怕影响工作而不能为儿子多出力。 B文章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写了“我”希望父亲白天不影响“我”睡觉的理由,吐露了生活的艰辛,表达了“我”对生活的埋怨和不满。 C文章多处设有伏笔,如“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等,这些伏笔使情节的发展更合乎情理,不显得突兀。 D文章第⑧段中递毛巾老大爷的话,是对父亲的侧面描写,既照应了前文,又更好地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三、(共9分) 11.(3分)综合性学习。 ㅤㅤ某班将开展以“我国中小学网络使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捜集了两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的学生 10岁以前“触网”的学生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材料二】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从材料一、二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12.(2分)名著阅读。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上面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父亲说“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父亲要求我背的书是《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表达了“我”   的心情。由此可见,儿时的“我”认为父亲是一个   的人。 13.(4分)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老师,请结合名著中相关情节,概括藤野先生突出的个性特点。 四、(共40分) 14.(40分)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许许多多的事,像一盏盏灯,照亮了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初中生活告诉了你:做人要诚实,面对困难要乐观,荣誉不仅仅属于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