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学案历史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综合检测(A卷)

举报
资源描述
综合检测(A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食物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过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发展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畜牧水平的提升 答案C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人类居住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本质上源于生产工具的进步,故选C项;人工取火的发明、建筑技术的发展、畜牧水平的提升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B、D三项。 2.《吕氏春秋》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甽(沟)。”即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就叫作“上田弃亩”。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甽”。这种耕种方法反映出(  ) A.古代人民土地耕作的智慧 B.古代人民缺乏应对旱涝的经验 C.古代中央政府积极指导农业生产 D.当时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普遍应用 答案A 解析古代人民针对高田与低田的不同,分别实行“上田弃亩”“下田弃甽”的耕作方法,可见古代人民具有丰富的土地耕作智慧,故选A项;高田易旱,因此古人将作物种在沟里,下田易涝,因此古人将作物种在垄上,这体现了古代人民应对旱涝的经验,排除B项;《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并不代表中央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并未普遍应用,排除D项。 3.下面是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物种 传入中国情况 玉米 16世纪传入中国,清朝向全国推广 花生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烟草(烟) 明末传入中国 甘薯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明清政府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物种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故排除D项;玉米、花生、烟草和甘薯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物种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项。 4.在宁夏的戈壁滩上建有这样的生态循环养鸡场:整个园区通过建立饲料加工、蛋鸡养殖、鸡肉加工、鸡粪生物有机肥加工、有机种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菌剂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实现了蛋鸡养殖产业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这主要说明(  ) A.养殖业的机械化 B.养殖业的现代化 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养殖业的大型化 答案B 5.每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猕猴桃的保鲜工作,是一个难题。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  ) A.采摘的机械化 B.冷链物流的发展 C.使用家用冷冻设备 D.添加食品添加剂 答案B 解析冷链物流的发展有利于生鲜农产品的保存、输送和销售,故选B项。 6.19世纪,英国工厂制度盛行。工人进厂、出厂、饮食都有具体的规定;聊天、吹口哨、唱歌也是禁止的。工人必须紧跟机器的运转速度进行操作,脑、眼、手、脚都要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不可有片刻松懈。工厂的制度规定(  ) A.体现了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 B.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C.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要求 D.加快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C 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对工人的要求日益严苛,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有利于工厂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故选C项;题干材料体现了工厂制度对工人的严苛要求,没有体现人力与科技的密切结合,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就业水平,排除B项;城市化规模的扩大与工厂数量增加相关,与工厂制度无关,排除D项。 7.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上述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法治力量 D.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英国议会通过颁布《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大气清洁法》《水资源法》《污染控制法》等法律治理环境,这主要表明英国通过法治力量治理环境,故C项正确。 8.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据此可知(  ) A.经济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B.社会上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 C.新兴行业中滋生出新的生产关系 D.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假赁业务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选A项;“假赁业务十分发达”不能说明社会上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排除B项;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纸币的信息,排除D项。 9.8世纪下半期,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番舶互动频繁,逐渐兴盛起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由此可知当时(  ) A.经济交流主导中外关系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合时宜 C.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 D.政府的外贸政策较为开明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与番舶互动频繁,逐渐兴盛起来”,可知当时中外贸易繁荣,政府并未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政策较为开明,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0.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面向所有市民发行股票,仅阿姆斯特丹股票的认购者就多达1 143人,持股者有商人、水手、技工,还有市长的女仆,应运而生的股票交易所和银行,给荷兰人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东印度公司是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B.材料反映的现象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 C.爆炸式的财富增长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D.东印度公司拥有国家给予的特权,参与殖民扩张,垄断殖民地贸易 答案D 解析东印度公司是荷兰政府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成立的垄断性贸易公司,该公司具有殖民扩张与垄断贸易等职能,故D项正确;东印度公司属于殖民扩张时期的垄断性贸易公司,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A项错误;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B项错误;爆炸式的财富增长是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C项错误。 11.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它突破了时空限制,极大地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兴起的前提条件是(  ) A.国际投资的发展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D.便利的交通 答案B 解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故选B项。 12.有学者指出:“中国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半穴居逐渐被地面上的土木建筑所取代。”该学者认为影响北方居住形式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发展 C.建筑材料 D.安全保障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可知该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北方居住形式的变迁,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3.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 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体现出北宋城市设税务所负责征税管理,这说明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税收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排除D项。 14.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乃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 A.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B.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 C.工业文明影响了城市发展 D.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出现给排水管网、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近代工业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速度,故D项错误。 15.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版上的象形文字——车,距今约有5 500年的历史。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案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5 000年左右。这些发现(  ) 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 B.有力地证明了两河流域居民发明了轮车 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 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答案B 解析乌鲁克文化泥版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案及黏土制车模型属于考古资料,也属于第一手史料,这些发现证明两河流域居民发明了轮车,B项正确。 16.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平等化的危险”“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的先进科技对社会关系产生了极大冲击,故选A项。 17.防治疫病增强了人们的卫生意识,大街上随地吐痰的人少了,人们自觉地将垃圾倒入垃圾桶中。这说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A.有助于民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C.防止了疫病的发生 D.强化了全民的免疫力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人们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生活方式趋向文明化,更加注重公共卫生,由此可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民众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8.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暴发了疫病,《大公报》给予了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 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B.近代科学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 D.疫病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微生物’等词”“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可知《大公报》介绍了近代西方的卫生科学知识,大力宣传科学健康的卫生观,故选B项;“根本上改变”说法绝对,排除A项;1838年,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总结了细胞研究的成果,排除C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排除D项。 19.下表反映了我国各个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这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时期 发展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