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达标能力检测试卷十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Word版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B.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C.在暗反应阶段,C3可被[H]还原为C5和糖类 D.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解析:选D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首先发生CO2的固定,即CO2和C5结合形成两分子的C3,C3再被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还原;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故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 B.光合作用的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 C.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 D.[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 解析:选D 水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所以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H]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O2不用于暗反应,直接释放。 3.在有光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一定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二氧化碳的消耗     B.还原氢的生成 C.氧气的产生 D.水的消耗 解析:选A 二氧化碳的消耗发生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还原氢,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第二阶段都可以产生还原氢,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都消耗水,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基质。 4.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P羧化酶为上述反应的进行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提取的RuBP羧化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D.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催化作用 解析:选A 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酶在低温条件下,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以保持活性;CO2的固定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因此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 5.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b→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a→b点,叶绿体中C5生成速率降低 D.d点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和温度等 解析:选C 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暗反应中C3的还原,导致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相对应的C5生成速率升高;曲线中b点转向d点时,CO2浓度降低,CO2用于暗反应中和C5固定生成C3的反应减弱,因此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曲线中d点为光饱和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和温度等。 6.研究者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两种不同浓度CO2对某种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和“▲”分别表示高浓度和低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 B.若相同条件下测量O2的释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 C.低光强时,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D.高浓度CO2时,不同的光强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解析:选D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高光照强度下,“●”有机物积累多于“▲”,因此“●”为高CO2浓度下的测量结果,“▲”为低CO2浓度下的测量结果;光照和CO2浓度相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相同,细胞呼吸强度不变,因此相同条件下测量O2的释放量相同;低光强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不是CO2浓度,因此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高CO2浓度时,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干重增加速度增大。 7.取生长旺盛的天竺葵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并抽取叶片细胞内空气,均分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记录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结果绘制的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YZ段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 B.Y点比X点细胞内的C5含量高 C.Z点后曲线上行,应该是叶片细胞失水,代谢受影响导致 D.Y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析:选B YZ段平缓,说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则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Y点与X点相比,CO2浓度高,CO2的固定加快,则Y点细胞内的C5含量低;Z点后光照不变,CO2浓度升高,而圆叶片上浮到液面的时间延长,说明光合作用减弱,应该是叶片细胞失水,代谢受影响导致;Y点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则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8.研究人员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植物为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四组实验。其中D组连续光照T秒,A、B、C组依次加大光照—黑暗的交替频率,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T秒,发现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从A到C依次越来越大。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光照强度是无关变量,故光照强度的改变不影响实验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 B.光照期间,光反应通过水的分解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C.实验组黑暗变为光照时,光反应速率增加,暗反应速率变小 D.推测在某光照—黑暗的交替频率上,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达到100% 解析:选D 本实验中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需要人为控制相同;光照期间,光反应通过水的分解为暗反应提供[H],ATP不是通过水的分解形成的;实验组黑暗变为光照时,光反应、暗反应速率均增加;由题意“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从A到C依次越来越大”可推测光反应产生ATP和[H]等物质的速率大于暗反应的利用速率,即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的ATP和[H]等物质,在黑暗后仍可以继续利用并生成有机物。随着光照—黑暗交替频率的提高,在某种频率的一个光照—黑暗周期内,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等物质正好够这一周期使用,即达到与D组连续光照相同的产物产量,即单位光照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达到100%。 9.图1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24 h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0~5点和20~24点 B.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 C.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D.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图1中0~5点和20~24点氧气吸收速率一直保持最大,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6点和19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图2中a~c段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段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但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含有叶绿体。 10.将一绿色植物放在密闭装置内,在恒定且适宜温度下,依次经过如下处理:①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②持续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③持续光照,并添加NaHCO3溶液。测得装置内O2浓度的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从a点开始①处理,d点开始③处理 B.ab段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C.bd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cd段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解析:选C 黑暗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O2浓度下降表示该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c段装置内O2浓度逐渐增加,说明bc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但cd段装置内O2浓度维持恒定,说明cd段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点添加NaHCO3溶液,O2浓度又迅速上升说明cd段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11.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定范围内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 B.CO2浓度在100 μL·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 C.CO2浓度大于360 μL·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 D.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 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外界CO2浓度的增加,小麦的CO2固定量也增加,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CO2浓度在100 μL·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CO2浓度大于360 μL·L-1后玉米仍然固定CO2,但固定CO2的量不再增加;在低CO2浓度下,玉米比小麦能更有效地利用CO2。 12.如图表示将一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条件下,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b段,叶肉细胞CO2固定速率增加 B.bc段,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0 C.ab段,CO2固定速率比C3的还原速率快 D.bc段,可能是有关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解析:选B ab段,随叶肉细胞间隙CO2的相对浓度升高,CO2的固定加快,C5消耗增多,含量下降;bc段,叶肉细胞间隙的CO2的相对浓度较高,C5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表示达到了CO2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应大于呼吸速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ab段,C5含量降低,说明CO2的固定速率比C3的还原速率快;bc段CO2不再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有关酶量或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数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二、非选择题 13.图甲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图乙为大棚中栽培的某种蔬菜在水肥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光合强度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上。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甲中B表示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____________。 (3)图甲A生理过程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4)由图乙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比较图乙中Ⅰ、Ⅱ两条曲线,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曲线Ⅱ的光合强度不再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限制了光合作用________阶段的进行。 (6)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阶段,A表示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B表示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3)光反应产物有[H]、ATP、O2。(4)图乙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5)CO2浓度过低,限制了暗反应进行。 答案:(1)类囊体薄膜 (2)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3)O2、[H]、ATP (4)光照强度 CO2浓度 (5)CO2浓度过低 暗反应 (6)CO2+H2O(CH2O)+O2 14.在光合作用中NADP+与NADPH可相互转化。为探究外界因素对NADP+含量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取某双子叶植物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