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实用10篇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1篇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圆明园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组第21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根底,本次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让他们已经具备了理解文章和体会荣辱的能力,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同时也能树立兴我中华的意识,但是由于年代比较长远,我们的生活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体会当时我们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玲珑剔透、***瑶台、建筑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能够背诵3、4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宏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能够热爱祖国,有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昔日辉煌之景教学难点是能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同时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到达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利用多媒体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当时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到达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在师生合作中读懂课文,体会圆明园毁灭价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整体感知、深入体会、谈感受、迁移拓展、作业小结,下面对我的六个环节开展简单的概述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我将引出一个话题“同学们有没有去北京旅游过呢”这样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过圆明园,见过如今圆明园的景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其中激发起大家学习的兴趣,从而板书今天的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环节: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我分成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解决生字词的环节,我会让大家在读后先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为之后课文的梳理扫清文字障碍然后让学生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中都讲了有关圆明园的哪些?这个问题之所以在这里提出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统领全文框架的问题,因为文章比较短,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两三个同学的答复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会同时开展板书的书写: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环节:再次朗读,深入体会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本环节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先让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话答复),因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基本都可以找出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之所以在这里会问这个问题,是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奠定根底 其次,我会接着上面一个问题继续问:“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个问题算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这么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接下来,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大家阅读2-4自然段,说一说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会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答复的意识,在这里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来体会以下重点词句的含义: 1.“众星拱月” 2.体会“有…也有…有…也有” 3.“不仅有…还有…”的句子 4.体会“…不但…还…”,“上自…下至…” 这一部分的学习也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再次,我会按照课文课文的顺序,来开展提问:“这么宏伟,有这么多瑰宝的大园子,他终究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答复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来体会“但凡、统统、任意”等词。
来升华作者对于毁灭圆明园的遗憾和愤慨之情 最后,我会问同学们“化为灰烬”在这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而感情?来用一个问题总结这篇文章主要抒发的情感 第四环节:观看影片、谈感受我会组织一个影片观看的活动,让大家能够借助多媒体走向150年前的历史,结合当时的环境深刻体会当时侵略者的残暴和祖国的软弱 第五环节:迁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所以和大家一起来试着背诵 第五环节:作业小结根据新课标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查阅有关圆明园的历史文献,下一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作业可以激发血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犹如提纯的金,琢成的玉,能够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我的板书以文章写作的线索和作者所表达大感情来设计,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2篇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比照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昔日终究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研读文本 (一)感知昔日圆明园(2-4段) 1、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我知道了昔日的圆明园是怎样的? 昔日的圆明园(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昔日的圆明园建筑宏伟 昔日的圆明园有许多奇珍异宝 圆明园中有……有……有……) (重点分析第三段) 2、仔细阅读第三段,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 (学生读课文) 说一说圆明园中有怎样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3、圆明园中到底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有无数个 圆明园的美是这短短文字无法例举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图片,感受一下这醉人的圆明园之美 (播放图片PPT) 在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 (漫游、饱览、流连忘返,这醉人的圆明园!) 4、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 (珍贵文物) 5、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
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怎么被一点一点毁灭的呢? 齐读第五段 (二)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但凡....统统.....;拿不走的.....;实在运不走的.......,就.....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同学们,是什么被化为了灰烬呢? (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还有什么被化为了灰烬? (中国人民的最高智慧,中华民族的尊严........) (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