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比大小教案12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一年级比大小教案12篇 一年级比大小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二、预计教学时间:1节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三、教具学具准备 猴子分水果图,猴子、梨、香蕉、桃子图片。 三、教学活动 (一)呈现课本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教师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有一天,猴子灵灵过生日,他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庆祝。它一共请了几个朋友?它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水果?每种水果各有几个?怎样整理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那种水果不够吃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二)动手操作,学习“〉”、“〈”、“=” 1、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2、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师生共同摆出书中的象形图,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学习“3=3” (1)一只小猴子说:我喜欢吃桃子,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子吗? (2)一个猴子吃一个桃,3只猴子要吃3个桃子。桃子够吗?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各数由什么关系?(它们一样多,同样多、相等) (3)教师:表示两种东西一样多,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图下面写上“3=3”并教读这个式子。 4、学习“3〉2” 方法与前面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说说大于号的形状, 5、学习“3“””和““和”“和””和“1,2(),括号里填几,式子才能成立? 4、思考题:2和4,怎样使两边的数字相等呢? 活动4[练习]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用”=“、”>“和””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另一幅图创设情景,帮小乌龟回家: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牢固练习 1、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击掌辨大小游戏:出示卡片,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大的那个是就大。 五、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比较大小。 板书:比较大小 2337 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一年级比大小教案第5篇 活动目标 教诲小班幼儿参加数学活动,学会用比照的方法来判断大小,初步认识如何判定大小,体验参加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不同年龄段的照片。 2、大小不同的物品如书2本、玩具2个、凳子2张。 3、小、中、大的小熊玩具或图片各1个一张。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请幼儿比较照片,说一说每张照片中的自己。(引导幼儿说长大了等) 二、开拓视野。 1、了解比较的参照物。 教师出示一只小熊,问幼儿这是大的还是小的? 如果幼儿说大,教师再出示一只大一点的小熊,问刚刚那只小熊是大的,还是小的? 如果幼儿说小,教师则出示比第一只更小的小熊,问第一只小熊是大还是小? 教师小结:任何比较都是相对的,一个东西,不能比出大小,只有两个或者更多才能比大小。 2、比较大小。 教师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幼儿的鞋子开展比较:“老师的鞋子和小朋友的鞋子,哪个大?”(老师的鞋大) 请幼儿观察教师身上的哪些物品比幼儿身上的大?(衣服、裤子等) 教师出示大小书本各一本开展比较,请幼儿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出示大小凳子各一张,请幼儿说说哪张大,哪张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玩具各一个,请幼儿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三、开心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张小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都一个大一个小,请幼儿随便抽一张,然后老师说出一种图形,手拿该图形的幼儿要上台比较并且说出谁的图形大,谁的图形小。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卡片发给幼儿,请相同卡片的幼儿两两比较,直至比出最大的。 活动应变 比较大小的时候,所选择的物品最好是一样的,方便幼儿比较。 活动延伸 开展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教师将大小相对的教具放在区域,供幼儿比较,复习哪个大,哪个小。 2、益智区:将不同大小的物品卡片放在区域,让幼儿开展大小分类。 环境创设 1、幼儿使用的玩具、图书可以按大小标记开展分类摆放。 2、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比照展示。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比较大小的数学游戏,引导幼儿找一找、比一比家庭成员里面,谁的鞋子大、谁的鞋子小等等。 随机教育 学会两两比较,引导幼儿将物品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序。 一年级比大小教案第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刚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答复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开展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2。板书:3>2。请学生跟读三大于二。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能用一个动作表示它的形状? (有的把食指和拇指张开朝向左边表示,有的把两只手的腕部合拢手掌张开口子朝向左边,更有的用身体来表示,屁股朝向右边来表示) 做过之后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符号的形状。 师:谁还能说出其他这样的算式吗? 生:5个手指头比2条眉头多,可以写成5>2。 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起来说:我有2个鼻孔,只有1个鼻子,鼻孔的数量比鼻子多,可以写成2>1。众生都笑了。不过他的答复说明他观察的很仔细,我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3:“<”的教法同上。 4:请学生观察2=2,3>2,3<5这3个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自己思考后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教师辅助开展如:谁在前面,谁在后面?符号前面的数与后面的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答复后,师用顺口溜帮学生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相同数间用等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拓展应用 1:师:小白兔听说小朋友今天学习了一种新本领,要来考考小朋友,行吗?众学生都很高兴。 师说问题--就是教材17页的思考题。学生思考后基本上有2种解法。一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连线)看出兔子多,萝卜少;一是用数数的方法数出兔子多,萝卜少。所以每只兔子吃一只萝卜是不够的。 2: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的第一题。师读题,生听清题意。 (1)左右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左右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生独立填,师巡视,及时批改。 3.游戏:看谁找得快 (1)师拿出数字卡片3和5,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呢?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谁找的最快! (2)小组游戏:请小组长出示1-5中的两个数,其他同学找符号。并互评谁找得又快又对! (3)睁大眼睛在教室里找找还可以比比哪些东西的数量?并说出算式。指名说。小组内说。 [力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白兔解决问题,在教室中找东西开展比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生1:我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这些数学朋友。 生2:我会用大于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了。 生3:这节课我学的很开心。 [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知识的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开展,教学较为成功。具体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严密联系才便于为儿童所理解,并借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但是,生活感受、生活经验还不是数学,还必须经过一番“数学化”的工作。而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辅助完成。本堂课一开始,我就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根底,智慧从动作开始。”而且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好动。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改良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