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热门12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热门12篇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比照、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刚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刚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刚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应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应,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应,让学生更加牢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从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经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东西。有一天,他们走了很远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时的它们高兴极了,可是肚子却咕咕叫了,它们三个就商量分头去找吃,过了一会儿它们都回来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题图上贴上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个数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猴分水果呀?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第6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答复,教师板书: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4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答复:教师板书: 3=33>2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着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第7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习第5、6题,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猴子和香蕉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开展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和“”和“,开口向右小于号 (7)指导书写“=”“>”和“<” 二: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好朋友“<”“>”“=”,还帮助了猴子兄弟,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玩我们的数字游戏哦! 检测练学 1、闯关题《课本19页6,7,8以及典型列题》 2、游戏: (1)教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学生用手势比多少。 (2)同桌合作,一名学生写两个数,另一名学生比多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第10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2)画外音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答复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