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13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13篇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第1篇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 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 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 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 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2)小组交流,指名反应。 4、教学“多”与“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刚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习 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6比98比32比9) 学生口答 2.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开展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牢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开展游戏设问解答 1.分6组 2.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第3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开展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露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点评: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学生猜) 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计。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枝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点评: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铅笔,是15根。随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出示“金鱼图”让学生用用一句话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点评: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三、牢固新知 1、动手动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一人摆放两堆小棒,其余的同学用刚学的语言描述两堆小棒之间的多少关系。 2、猜一猜: 教科书第43页第4题 [点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牢固所学知识。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今天同学们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如: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一些,我的年龄比老师少得多,……) [点评: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严密联系,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去之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总评:本节课中,教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认识的特点,大胆改编教材,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唤发了学生的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在练习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有效牢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同学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身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俺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俺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研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俺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俺和小免正准备去参与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