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2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2篇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开展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开展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表达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两种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猜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不同。 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开展。(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方法怎样才能将四种形状的物体尽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时,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疑问。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生影响,这样知识对于学生是认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根底。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面不同,会影响到摆放的数量,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够与伙伴分享。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 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开展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比较”放在研讨的第二个层次,是顺应学生认知的需要。先通过展示、汇总数据,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物体摆的方式不同,数量就不同。于是,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因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就分析原因满足了学生好奇心与认知的需要。而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则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从视觉上,乒乓球比木块要大一些,故乒乓球比木块数量少,并不是首先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当学生发现“乒乓球”与“木块”差不多大的时候,排除了“大小”这个因素,学生将思维再次定位于“形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即使大小相同(或差不多)的物体,形状不同,占据空间的状况也不相同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用两两比照的方法对物体开展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比照的方法对物体开展观察。 [教学准备] 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3、个人:“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方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过渡: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开展观察。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 1、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闻一闻:气味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掂一掂:轻重[说明: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根底上概括就可以了。活动手册最后一面没有“轻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发给学生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扶:抽2个学生开展比照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开展比照观察和记录。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2、机动:你有什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能运用多种感官开展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开展整理和分类。 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忆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 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水)(学生观察矿泉水)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水的认知和激发新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水的概念掌握情况。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答复老实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观察方法,教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再次对前四课观察活动做了牢固和发展。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教师提问: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