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观后感800字六篇[篇1]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观后感800字 冬月寒风,来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怀抱一颗崇敬之心,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踏着前人的脚步,捡拾民族文化的偏旁部首,在泱泱大国源远流长的精神家园里汲取文化知识与力量《复兴之路》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部分是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第四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四部分层层铺展,扣人心弦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世界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赔款***,列强还肆无忌惮地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侵略中国的文化历史验证了一个恒古不变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被挨打苦难的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饱经风霜 为了拯救祖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派自强求富运动,维新派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等,种种的努力与探索却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命运 在此期间,日本侵略者还对中国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中国大地生灵涂炭,但中国人有不放弃,顽强的信念与精神,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的合作下,历经漫长的八年,我们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但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有新出路,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顽强不息,实现了由屈辱到复兴的华丽转身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历史和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向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浩浩荡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建国后华丽上演虽然有过弯路,但在及时的纠正下,我们走向了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国在经济、文化、外交取得了飞跃进步,不断在世界舞台上扎稳脚跟,发光发热 《复兴之路》是一幅如歌如泣、雄伟壮阔的画卷,缓缓开启中国的苦难史与复兴史,让我们在回眸历史中那些不可磨灭的记忆,继承中华儿女那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让我们在追求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中国梦中更好地展望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我们仍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让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流连辗转,透过时间之流的漂洗,探寻历史的记忆,踏着中华的文明足迹,感受祖国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苦难与光辉历程,在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指引下,唤醒我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我们将在历史中更好地展望未来,实现伟大“中国梦”。
[篇2]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观后感800字 你能想象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吗?金一南教授的讲话直击我的内心,他是一个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言语就能让我了解历史,体味历史的人,他以自己的经历开篇,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让我觉得历史仿佛不再遥远 从前只知道近代中国是一部深重的灾难史,割让国土、高额赔款、屠杀人民这些事件让中国走向亡国灭种的边缘金一南教授讲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那时的中国的国力空前衰弱为什么这么说呢?八国联军大约一万八千多人,而且七千德军在上海来不及赶到,但他们却迫不及待地向北京进攻,十天之内就攻陷了北京北京一带清军和义和团总人数加起来七八十万,我们挡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外,还有许多战役和战斗是在清军人数数倍多于敌人的情况下,最后却一溃千里虽然有不少具有觉醒意识的人尝试抗争,尝试做出改变,但最后都没有成功 除了衰弱之外,金一南教授还讲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散”由于不团结,所以才有被对方分而治之的时机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数量不能提供力量是啊,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国家观念,没有民族观念,没有组织观念,还能成什么大事呢?当年抗日英雄杨靖宇被人出卖,老乡劝杨靖宇不如投降,杨靖宇说过一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惊天动地的一问,视死如归,中华民族总在关键时刻有这样的人物成为民族的脊梁,他们不为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民族救亡。
年纪轻轻就牺牲的人不在少数,我们惋惜这样的人物,只有他们才能担起“英雄”的称呼 时间来到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有十三人,自己走的、被党开除的、牺牲的,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毛泽东和董必武但迎接他们的没有红地毯,没有剪彩,只有不尽的流血和牺牲邓小平讲过“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可能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今天中国影响世界格局,改变世界格局,毛泽东居功至伟毛泽东”三字将永远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紧紧相连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78年中国经济方面的劣势扭转了,时至今日,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迈着大步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曾经的我仅仅依靠历史书来了解中国的历史,并不知道我们的先辈是如此的有担当,他们首先挺起了中国的脊梁!回首我中华百年沧桑巨变,无数民族之魂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无私且无畏,终于在黑暗中寻得光明如今,我们要继承和担负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扛起肩上属于自己的责任,因为我们是中国未来的脊梁! 演讲结束,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股信念扎进了我的心里,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水深火热之中,经历了许多生死攸关的时刻,逐渐成熟起来,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任,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我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同时我也在心中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坚决自己的信仰,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3]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观后感800字 观看了纪录片《复兴之路》,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党的艰辛历史 这部纪录片回望了160多年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从饱受欺凌、贫穷落后,到奋起战争,艰辛争取自由,找到了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一巨变,使我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这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而中国清王朝闭关自守,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正资产阶段革命的作用下不稳前进,中国却在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统治下趋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压迫严重 一时间,中国的前途与出路令人担忧。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变化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经多次经受过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从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重重难关,走上了新的道路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激动地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道路,难道有一个国家遭受过中国这样的耻辱吗?看到现在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中国能够在国际上保持高速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得地位是经过许多仁人志士的努力,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祖国希望明天的祖国会更美好! 复兴之路观后感2 前天晚上,我们在***大剧院观看了《复兴之路》大型音乐会 这个音乐会讲述并演绎了中国的复兴,从火烧圆明园开始说起,一共分了五章,依时间顺序,讲了许多中国近代发生的大事情:辛亥革命、日寇侵华、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将历史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通大陆,国人百年的心愿终于圆了,一声声欢呼声、叫喊声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传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祖国统一上迈出了一大步。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遇到了不止一次的自然灾害:1998年特大洪水,“5.12”汶川大地震……但我们没有向灾难低头 洪水来了,挡住!一个个大大的沙袋,垒成一堵堵结实的墙,解放军战士与人民群众,手拉着手,心连着心,铸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大地震来了,我们的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不顾危险,深入废墟,寻找幸存者,全国各地的人们自发组织捐款,一个个帐篷、一袋袋食物,一瓶瓶水从四面八方飞向灾区……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大爱无疆 从衰弱到复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凝聚了几代人的血与汗,凝成了中国,这个世界的大国 [篇4]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观后感800字 走进国博,迈向《复兴之路》,仿佛时光倒转,轮回到那听了许多,却不曾经历过的100多年前 《复兴之路》是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复兴的伟大历程,站在序言那里,感觉像是就要打开尘封的大书,要费好大的力气翻阅,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嗅着陈年纸墨的余香,开始承受心灵的洗礼 这次参观,吸引我的多是一些细节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劳工的照片,他们几乎浑身赤裸,只在最隐私处围了块破布,嶙峋的肋骨仿佛要从沾满污泥的皮肤顶出来一样,漠然的双眼看不到一点神采,猜想他们可能是正在劳动的时候被工头拉过去站在那里,给外国人拍照的。
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渺小,尽管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但是生命竟是如此的卑微我很庆幸,自己生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也很庆幸,我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在阳光下成长存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爱国大臣、对革命领袖、对仁人志士、对抗日英烈、对党和政府、更对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想起日前菜农因菜贱而自杀的事情,当时曾想人的生命怎能如此卑微,但是正是他的牺牲,才换来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才换来了更多菜农及菜农的家庭好好生活的时机即使到现在,我们的国家还没到人人都衣食无忧的程度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还远远没有实现,就业和住房的问题就是我们周围甚至我们自身的现实困扰…… 复兴之路还很长,还要更加努力的走下去在这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爱自己、爱家人、爱一切可爱的人和事物,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至少就是尽了一份力的 [篇5]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观后感800字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的一部具有社会写实性质的历史学著作;描写了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到70年代“水门事件”期间40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生活全景式的画卷该书出版后,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各界赞誉纷纷。
我不是历史学者,无法从史学家的视角去评判该书的成就作为一个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我惊讶于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所处的困窘局面,惊讶于普通美国人生活的艰难,惊讶于精英阶层的碌碌无为,惊讶于一个即将主导世界的大帝国竟然这般被推上了霸主的地位读该书的第一部分《应运而起》,你绝对不会想到一个伟大的帝国在其登上霸主地位的前夜竟是这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大国崛起很大程度上不是被策划而成就的,更大程度上可能是守成大国间的穷兵黩武的纷争而造就的而在这其中,一位强力的英明的领袖更是不可或缺的 现时的中国,经济实力已到达了相当的高度,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全体国人共同的期待梦想,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行动和情感”时下中国所有积极的、安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是造就光荣与梦想的伟大的正能量 梦想流行于当下,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无相关在大变革的社会进程中,矛盾交织,思潮激荡,积极乐观者有之,消极唱衰者有之,迷茫避世者有之看不清,看不准,看不透折磨着人们,负面情绪压得一些人喘不过气来,求变求新求向上的欲望变得强烈起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