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二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腾·云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十二月联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垂直农场”(如图)是一种新型的室内种植方式,其自动化程度很高。它采用无土溶液栽培,在堆叠的托盘上种植作物,周围环境封闭可控,水的使用被减少到最低,害虫无法靠近。对满足高密集度城市生活、维护粮食安全、保障供应链稳定、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有着极大作用。这种在国外备受资本关注的全新农业种植方式,疫情前在国内难以推广。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的共同推进,以及疫情常态化状态下,我国垂直农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室外农业相比,垂直农场(   ) ①对气候的依赖更低 ②菜品更加新鲜 ③属于资源浪费型 ④能耗更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 疫情前垂直农场在中国难以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空间   B. 市场   C. 地价  D. 劳动力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垂直农场使水的消耗降至最低,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农业,③错误。室内垂直农场自动化程度高,要为作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和人工光源,以电能为主的能源消耗较多,④错误。由材料可知,“垂直农场”周围环境封闭可控,对气候的依赖小,①正确。室内垂直农场离城市近,菜品可更快运到消费者,保证新鲜度,②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高成本导致的高售价使垂直农场的产品消费者主要是中高收入群体,发展中国家市场范围不大。目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垂直农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导致垂直农场发展缓慢,故目前垂直农场在中国难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B正确。我国人口稠密,部分地区土地开发潜力大,有足够发展垂直农场的空间、土地和劳动力,所以空间、地价与劳动力均不是垂直农场在中国难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2020年起,贺兰山东麓某酒庄成了网红打卡地,酒庄的建筑和道路是由石块铺砌而成,葡萄架是用拆掉的旧电线杆和回收的铁轨搭成,废弃矿坑做成酒窖,这些原本废弃的材料经过能工巧匠的打磨后,变成了一片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的建筑群。目前,该酒庄已经成为葡萄种植、酿造加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被拆掉的铁轨过去主要是用来运输(   ) A. 原木      B. 农产品  C. 工业品   D. 矿石 4. 文旅融合发展可以帮助酒庄提高葡萄酒的(   ) A. 产量      B. 质量  C. 利润      D. 生产效率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酒庄的建筑和道路是由石块铺砌而成,废弃矿坑做成酒窖”可推测,该地之前主要从事矿产开采,被拆掉的铁轨过去主要是用来运输矿石,D正确。该地森林资源不丰富,材料中废弃矿坑提示我们运输的不可能是农产品和工业品,故被拆掉的铁轨过去主要用来运输的不可能是原木、农产品和工业品,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文旅融合发展可以增加额外收入,帮助酒庄提高葡萄酒的利润,C正确。文化旅游与葡萄酒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率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历经千年,清朝《河防述言》记载了一种“筑提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沿着原有河床两侧,内筑多重提防,“蓄清刷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图为黄河多重堤防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   ) A. 水量     B. 水质  C. 流速     D. 含沙量 6. 设计用于对抗常年河道摆动风险的河堤是(   ) A. 遥堤     B. 缕堤  C. 月堤     D. 格堤 7. 该治河方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后黄河仍然出现洪泛甚至改道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工程技术手段较落后  B. 对水文变化预测不足 C. 河流侧蚀岸堤能力较强  D.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不佳 【答案】5. C    6. C    7.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历经千年,清朝《河防述言》记载了一种‘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沿着原有河床两侧,内筑多重堤防”可知,河道修建多重堤,主要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也就是通过堤坝不让河水分流,束水以槽,加快流速 ,提高河流搬运能力,把泥沙挟送海里,减少河床沉积以达到治沙的作用,C正确;水量与河流补给来源有关,多重堤坝的修建并不能改变黄河的水量,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河道修建多重堤防可以改变河流速度,进而影响泥沙沉积,对含沙量有一定的作用,含沙量变大,水质变差,但结合材料可知,攻沙治沙才是主要目的,故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读图可知,遥堤位于河道最边缘,是最后一道防线,主要用以防范特大洪水的堤,A错误;缕堤作为多重堤坝的最前,是防御寻常洪水,在特大洪水时不免漫溢的主要障碍,B错误;月堤位于遥堤和缕堤之间,加强对河流侵蚀岸的保护,防止河道改道等作用,C正确。格堤位于遥堤和缕堤之间的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横向格堤,以防洪水溢出缕堤后,沿遥、缕二堤之间漫延并冲刷堤根,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工程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黄河含沙量太大,水流速度减缓后,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河床不断抬升,导致后期黄河出现洪涝甚至改道现象,主要原因是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不当导致的,D正确;河流的侧蚀没有导致修建的工程出现决堤,C错误;对水文变化预测,可以提前采取防御措施,不能从根本上去影响河床的抬升,B错误;当时的水利工程不完善,但即使有配套的工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含沙量过大的问题,因此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故选D。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1月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 8. 推测该日16~19时气温变化的原因有(   ) ①地面辐射减弱 ②风向骤变,由东南转向西北 ③冷空气向山谷底部堆积 ④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加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该气象站所在地山风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10. 该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是(   ) A. 东北-西南走向   B. 南北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   D. 东西走向 【答案】8. C    9. A    10. A 【解析】 【分析】本组选择题以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的山谷风环流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的受热工程、热力环流应用等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日为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6-19时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6-19时气温骤降,因此①对。据图可知,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16时风向方位角大约为260°,盛行西南风,19时风向方位角大约为120°,盛行东南风,故为西南风转为东南风,因此②错;16-19时山顶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山顶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因此③对;大气逆辐射增强会起到保温作用,因此④错。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山风主要出现在夜晚,由材料可知,该气象站位于我国我国华北山区,该日又为当地冬季,所以22时为黑夜。且据图可知,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22时风向方位角大约为130°,盛行东南风,所以气象站所在地山风的风向是东南风,因此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谷风与山谷的走向垂直,由上一小问可知,该气象站所在山谷夜晚吹的山风为东南风,所以山谷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因此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云南西双版纳石灰山为热带季雨林植被类型,林内岩石林立,一年根据气候特点可分为雨季、雾凉季和千热季三个时段,林内植被全年长势良好。下图是石灰山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体积含水量是指土壤中水分所占的体积分数)随深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其他时段相比石灰山雾凉季雾日较多,其出现的时段是(   ) A. 3月至5月      B. 6月至8月  C. 8月至10月    D. 11月至次年2月 12. 10cm-30cm土层雾凉季与干热季土壤含水量有较大差别,其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             B. 径流  C. 下渗             D. 蒸腾 13. 石灰山热带季雨林除雨季外其他时段依然长势良好,主要是由于(   ) A. 土层深厚,土壤湿度较大  B. 空气湿度较大,植物易吸收 C. 气温低,植被耗水量较小  D. 岩石多孔隙,储存水分较多 【答案】11. D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云南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雨林植被,所以对应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3月至5月因为太阳辐射较强,应为于热季;6月至10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应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温度较低,林内水汽易凝结成雾,故为雾凉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10cm-30cm土层属于浅层十壤,其在雾凉季土壤含水量明显大于干热季土壤含水量,主要是由于雾凉季雾气较多,进入土壤后大量水汽下渗导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石灰山多石灰岩,土层较薄,A错误。植被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B错误。由于是热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C错误。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强,岩石多缝隙,缝隙中存在的土壤可以储存水分较多,D正确。故选D。 “死亡冰手指”(如图)是深海里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被这根“手指”碰到,无论什么生物都会遭遇冰封。行动缓慢或体型小的海洋动物会立即死亡,即使是体型大一些的海洋动物,不少也会负伤严重,往往行动受限,最后还是逃不脱“死神镰刀”的收割。“死亡冰手指”还有个名字叫“死亡冰柱”,它是由下沉的盐水形成的,由于盐水温度极低,周围海水会迅速冻结。每年有不计其数的海胆、海星等,死于“冰手指”之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死亡冰手指”主要发生在(   ) A. 热带海域         B. 温带海域  C. 副热带海域     D. 极地海域 15. 推测“死亡冰手指”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海面气温过低,海水开始结冰-高盐度盐水迅速下沉-低盐度盐水快速冻结 B. 海面气温过低,海水开始结冰-低盐度盐水迅速下沉-高盐度盐水快速冻结 C. 高盐度盐水迅速下沉-海面气温过低,海水开始结冰-低盐度盐水快速冻结 D. 低盐度盐水迅速下沉-海面气温过低,海水开始结冰-高盐度盐水快速冻结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死亡冰手指”现象是由寒冷下沉盐水所致,当热量从较温暖海域流至寒冷海域,在海底形成新冰,这些新形成的冰水指向盐水通道。因为盐水密度较大、较寒冷,当冰水掠过海底,将冻结接触到的任何生物。死亡冰手指是地球南北极海域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死亡冰手指是由下沉的盐水形成的,由于盐水温度极低,导致周围海水迅速冻结,下沉过程中变成一张“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