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八)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届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领航卷(八)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报告 命题人解读:试卷参照2022年新高考卷命制,注重命题情境,考查关键能力,整体难度较为平稳。 命题新情境:现代文阅读Ⅰ选取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材料设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联密切。 亮点新试题:第8题,要求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缸”的意蕴;第18题,要求结合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的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 (摘编自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材料二: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因此,今天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孩子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摘编自尹后庆《核心素养要落地,学习方式必须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核心素养是一个关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的动态优化过程。 B. 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终生学习并实现全面发展,应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核心素养。 C. 正确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有助于改变过去教育轻视能力、忽略情感态度的错误观念。 D.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科课程需要学生将社会生活和已学的知识结合来获得直接经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生个人终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在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B. 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表现。 C. 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这与不同教育阶段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敏感性不同有关。 D. 问题化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追寻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从知识到真实世界的跨越。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政治学科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索。 B. 高中语文设计的“学习任务群”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 C. 数学教师归类讲评高考知识点,概括提炼典型例题,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高认识。 D. 地理教师将课堂搬到大自然,让学生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接触中探究各种自然现象。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完成哪些方面的转变?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的称号。后来他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缸口上包得紧紧的金纸。但是那金纸很厚,缸沿儿上还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的,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没有动,他嗫嚅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瞪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之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五天以后,他的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司马光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拱辰登门拜访,司马光“犹豫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司马光还是想见王拱辰的,但因对工作的热爱他拒绝了。 B. “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写出了司马光真实的心理状态:不踏实,不安稳,不断猜测,无法安心工作。 C. 司马光为给夫人办丧事悄悄典当了家里仅有的五亩地,既刻画出其情深义重的品质,又表现出他对老管家的不信任。 D. 司马光最后砸缸,既是对王拱辰想要贿赂自己的一种回应,也是对朝廷想要让自己去当宰相的一种表态。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在开头结尾都写到了砸缸这一情节,让司马光砸缸的行为深入读者内心,同时在小说结构上形成呼应。 B. “司马光……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司马光转圈的姿态,展现了其思考时的状态。 C. 文章倒数第三段通过大量心理活动来表现司马光的生活被门外的大缸打乱后,他内心的不解和慌乱。 D. 小说结尾满缸的财物并不符合王拱辰“诚信状元”的称号,但前文他建豪宅的传闻,又让此事在“情理之中”。 8.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缸”的意蕴。 9. 请结合全文分析翰林学士王拱辰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