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复习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1 复习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   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 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1.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   (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   (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③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   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⑤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⑥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   (1)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2)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4.海陆变迁的实例告诉我们: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及水井遗迹----→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5.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19__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6.板块运动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读图复习   (2)证据: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碰撞。   复习小结:   1.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知识点:   (1)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最小的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为亚洲大陆,最小的为澳大利亚大陆。   (2)大洲、大陆和大洲的分布   六块大陆,七大洲,四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北美大陆、亚欧大陆,欧洲、北美洲,北冰洋全部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南极洲跨南北半球,南美大陆、非洲大陆、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非洲、印度洋全部位于西半球,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美洲跨东西半球。   2.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要通过板块分布示意图来掌握。   (1)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2)所有板块处于在不停运动中,使板块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相互碰撞或扩张,相对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地表出现海陆变迁。   (3)板块交界地带是相对薄弱地带,地球内部能量最容易从这里释放,因此,多火山、地震发生。所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   3.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分布相比,掌握火山地震的分布。   (1)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初一地理复习教案2 【课题】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初一地理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丘陵B、平原C、盆地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A、石油和煤炭B、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初一地理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