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课本里的古诗词》有感-记叙文900字

举报
资源描述
《漫读课本里的古诗词》有感-记叙文900字 我从一开头接触古诗词,就对它们很感爱好,特殊是那些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亦或是诗人、词人一生所经受的故事。我也非常宠爱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能让我更充分地感受到诗词的魅力,理解的心境。 在这次老师推举的暑假书单上,我就找到了一本叙述诗词与其背后故事的书。读来发觉非常好玩,我便打算认真品读一下这本书,它叫《漫读课本里的古诗词》。 这本书语言生动,文笔幽默。它囊括了我们课本中全部的古诗文。既有具体的译文、解释,还讲到了创作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时会有的生平故事或拓绽开来的文史学问。 我特殊喜爱其中几个片段,如写《乞巧》的这段。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除了诗句本身,书还告知了我们,林杰是一个小神童,六岁就能赋诗。古往今来,关于牛郎织女传奇的诗篇有许多,而小林杰从民间习俗写起,描述了百姓欢庆七夕的场景。他在诗中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对月祈祷,祝愿牛郎织女可以终成眷属,女孩子竞赛用红线穿针等。书中还科普了古代节日中一些好玩的现象;比如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在中国古代是"重日',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正月正是新年、二月二是民间常说的龙抬头、三月三是上巳节通过书中引用的其它古诗文的记载,我们还看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情形,比如七夕当日,民间有"曝衣'的习俗,文人也会"曝书'。这些行为其实是符合气候时令特征的,由于七月七正值盛夏,暴晒衣物、书籍可以防止、驱除潮气和蛀虫。 从这些片段中我便感受到了诗文的魅力,仅是一首诗,就可以从中学习到这么多的科普学问,不禁感叹古人真是了不起。当然,通观全书我感受到还不止这些,还有林升的绝望、辛弃疾与陆游的"悲愤无奈'、虞世南的傲岸等等。通过本书我了解到,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环境下所写的诗,读起来的感觉都大不相同。 除此之外,我之所以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还有别的缘由。我很赞同的创作理念。在书的序言中胡晓明就说了,一些中国人渐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一昧追新猎奇地参加到西方的文化中,忘了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而有些中国人则表示,虽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然 的亲近感,但是经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读本。而我信任也是正由于如此,才创作了这本书的。 总而言之,这本书既有中华传统文化,又有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而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是我们华夏儿女们的傲慢,是我们民族可以不断发掘的文化宝藏。 这本书很适合做中学校生的读物,我从中收获了不少学问,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也会特别有关心。剧烈推举给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