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

举报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切重大科技进展无不以数学息息相关。数学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练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盼望你喜爱。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篇1 儿童节那天,姑姑送我一箱零食,里面都是我爱吃的。 晚上,我打开零食箱子找糖吃,妈妈一个箭步上来阻挡道:“不许吃糖,糖果有害牙齿健康。”我对妈妈央求道:“妈妈,我保证只吃一颗。”妈妈有点动摇了,接着说:“我考你一道题,假如答对了就嘉奖吃一颗糖。”我欣然答应,接受妈妈的挑战。 妈妈开头出题:一个箱子里有苹果、橘子、牛奶三种口味的水果糖,其中有4颗苹果味、7颗橘子味、9颗牛奶味,那么至少要摸出多少颗,才能保证其中有6颗糖果口味相同? 我听完这些信息,认真想了想,自信地告知妈妈:“这个题可以用“倒霉蛋原则”解决也称“最不利原则”,求解方法是“最不利的状况+1”,其中最不利的状况就是无法满意题目要求且取的最多的状况,比最不利的状况再好一点(一般状况为再加“1”)即可保证满意题目的要求。依据题意,考虑最不利的状况是拿了4颗苹果味,5颗橘子味,5颗牛奶味,此时再拿1颗就可以保证其中有6颗口味相同的糖果。因此至少要拿(苹果味4+橘子味5+牛奶味5)+1=15(颗)糖果。” 妈妈听了我的思路,满足地点点头,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数学真好玩,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篇2 生活中有很多好玩的数学现象,比如:在烧茶的时候可以节约下很多时间,今日,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正好,今日姑姑要泡普洱茶喝,她告知我:“必需要完成四道工序,才能喝到美味的普洱茶,这六道工序是:1、烧茶:10分钟 2、洗茶壶、茶杯:10分钟 3、泡茶:5分钟 4、倒茶:2分钟 我问姑姑:“姑姑,你平常就这样根据步骤泡茶喝吗?”姑姑回答:“当然喽!难不成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要是有的话,给我介绍介绍,不然的话,老根据这样,那得铺张了我多长时间啊!”我抓紧恭维道:“是,您是大忙人!不过,我倒有个好方法可以一试,这比你平常根据工序泡茶喝会节约时间。你要不要试试?”姑姑抓紧说道:“那当然喽!有好的方法,我确定得试一试!”我微笑了一下,对姑姑说道:“方法就是:你先烧茶,然后在烧茶的同时洗茶壶茶杯,这样的话,时间就可以抵掉了,但是泡茶、倒茶的时间你没有方法避开哦!但是你也节约了好多时间了,按你平常的工序,喝道普洱茶需要27分钟,但你现在只需要等7分钟了,已经节约了20分钟了!这叫“生活中的数学”!”姑姑摸了摸我的脑袋说道:“还是你聪慧,帮我节约了这么多的时间!下次我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可还得关心我呀!”我笑道:“那确定得帮呀!谁叫你是我姑姑呢?哈哈!” 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假如你仔细地去观看,也会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的”!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篇3 新学期我们就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了,经过预习后我知道了: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我很奇怪   ,于是我也想照着书上的样子亲自尝试一下。 我跑进厨房,用我的火眼金睛认真搜寻我想要的材料,发觉了妈妈昨天买回来的一个土豆挺像圆柱体的,我立即拿出小刀,兴致勃勃地做起试验来。我先将土豆切成标准一点的圆柱体外形,然后左手摁住圆形的面,右手用刀将它垂直切成了很多条,一正一反地拼起来,我认为确定能拼成一个规法规矩的长方体,但事与愿违,拼成的东西与长方体一点儿也不像,而是像一条参差不齐的大波浪。我皱起了眉头,看着拼成的东西,想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大波浪”看着我,得意洋洋的,仿佛在对我说:“你真笨,连这都不会!”我不由得怒火中烧,暗暗宣誓,肯定要搞定它。我又看了一下书,恍然大悟:书上是平均分的,我是随便乱分的。于是我又拿出一个土豆做了起来,这次更加当心翼翼了。不一会儿一个完善的长方体就消失在面前,我兴奋地叫起来:“哦耶!我胜利了!” 通过认真观看,我发觉拼成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的高,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由于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发觉这个隐秘后,我喜笑颜开,哼起了欢快的小曲儿!原来只要我们认真观看,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篇4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很多多好玩的数学问题,如:推理问题、周期问题、植树问题等等。数学王国真是奇异无穷,但又往往让你捉摸不透,甚至还会产生错觉呢! 记得在我读幼儿园时,我特别喜爱边爬楼梯边数台阶数,我家产时住在六楼,每个楼层之间有18个台阶,每次离家和回家我都要牵着妈妈的手数台阶数,每次数的结果都是90级,妈妈还老夸我聪慧呢。 到读学校时,我学了简洁的乘法后,不假思考地认为我每次回家上六楼应当爬108级台阶才对呀,由于住在六楼,每层有18级台阶数,依据乘法原理,6×18=108(级)。可我实际上每次只需爬90级台阶就到家了,当时我心里打了个大大的“?”号,不知何因。于是我带着满脸的怀疑问了我家的智多星―爸爸。爸爸听后笑了笑,但什么也没解释,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一楼,笑着说:“孩子,你想想看,假如我们家住在一楼,需不需要爬18级台阶呢?假如住二楼、三楼我们需要爬多少级呢?你再爬爬,体会体会。”听了爸爸的话,我带着“?”又体验了一番。结果是一楼不用爬,二楼需爬18级,而三楼只需爬36级,我又如此这般爬到了七楼,爬了108级。通过这些体验,我恍然大悟,寻到了其中的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篇5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并因此发生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而我今日要讲的有关数学的故事则起源于数学练习卷上的一道解决问题的其中一道小题。这道题和它的那道小题是这样的: 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独做需要10天完成,徒弟独做比师傅多做5天才能完成,现在两人合作了4天,已经完成了240个零件。 (1)两人合作几天能够完工? 这道题的小题看上去非常简洁,可是我却对其中的一个词产生了误会,这个词就是“完工”。我一开头认为“完工”就是在原有一些已做部分的状况下做完剩下的,便毫不迟疑地用我的笔在上面用两人合作四天后剩余的工作量除以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最终求出来了答案,是2。 然而当我回过头来检查练习卷时,我又突然认为“两人合作几天能够完工”是和“现在两人合作4天”无关的,应当是要用工作总量除以师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我内心在纠结着:这道题的意思毕竟是让我求师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剩下的工作量所用的天数还是让我求师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工作总量所要用的天数?假如是第一种解释就不太合理;但是假如是其次种解释,那么“现在两人合作了4天”只是为了其次小题而设置的条件吗? 就在我的思考中,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当我看到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时,我便立马下定决心,认可了第一种理解,并没有改它。我的理由就是:“完工”应当是指做了一部分后再把工作完成。然而,其次天,我才发觉:我的第一种理解并不正确。 没想到一道简洁的题竟然被我简单化了!这就是我要讲的有关数学的故事。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精选例文篇6 今日,我在家闲得无聊,妈妈拿出一张纸,我看了一下,噢!原来是让我算客厅、主卧、小卧······的墙砖和地砖。 妈妈让我先算客厅的地砖: 客厅长是6.6米宽是5.8米,地砖的长是0.8米,问客厅地面是多少平方米?一共用多少块地砖?每三片一件的话,一共多少件? “这题这题这么多问,让我算到什么时候啊!”这是我来自内心的诉苦。我也没方法,只好做题。客厅地面太好算了,6.6×5.8=38.28(平方米)第一问就解答了。地砖长是0.8米,用0.8×0.8=0.64(平方米)当然,这还没有算完,还要用客厅地面面积除以一片地砖的面积,就等于多少块。算式是38.28÷0.64=59.8125≈60(片)最终过五关斩六将,到了第三问了,每三片一件的话当然是总片数除以每件的数量,算式是60÷3=20(件)。不能忘了答。答:客厅地面是38.28平方米。一共用60片地砖。一共20件。下面的主卧、小卧、大卧······都是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 地砖最终算完了,我还以为结束了呢,还有墙砖。 厨房长是2.75米,宽是3.6米,高是3.6米,墙砖是30×60厘米的,门和窗的面积大约是5平方米。问一共用多少片墙砖? 我用老师教的方法,把屋子看成一个长方体,算的是四周的墙壁,长乘高乘二加宽乘高乘二减五括起来除以0.3乘0.6。 (2.75×3.6×2+3.6×3.6×2-5)÷0.3×0.6 =(19.8+25.2-5)÷0.18 = 40÷0.18 ≈223(片) 答:一共用223片墙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