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弟子规》有感1200字

举报
资源描述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弟子规》有感1200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当看到这几句话时,我们肯定都觉得很熟识。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背的“弟子规”。 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之渊远。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在中国周边的一些文明古国也有一些传统文化历史,但都没有完整地记录他们的文化历史。唯有中国,文化历史渊远流长,从未间断过。 以前古代人读书都是特别讲究的,女子不能读书,男子才可以读。而且除了读四书五经以外,不能读别的书。弟子规里面就有一句“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慧,坏心智。”。从这点来看,古人对于学习的书籍内容是特别重视的。要是在现代,读书的内容也非常重要。我们学校生就应当读一些“感恩系列”等心灵鸡汤系列的书或是“笑猫日记”等校内小说,可以带给我们人生的启发,培育自己的情商;还可以放松一下自己,让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怀大笑。 说到“四书五经”,也就是古人科举考试所学习的书,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还有许多,比如说:《孝经》、《千字文》、《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我背过《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我觉得最好理解而且最精简的就是《弟子规》了。 《弟子规》的总序概括了《弟子规》中的全部内容,它告知我们了很多道理。 首先,做一个人,要孝顺,要孝敬父母亲人。我今日去听了弟子规的教育讲座,主讲人说了,身体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只有使用权,它是父母的。就像《论语》里面讲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假如你遭受了种种失意,伴侣都离你而去,那么你还有亲人陪伴你。由于他们是你的亲人,所以可以原谅你的一次又一次犯错。你应当用一生的时间来陪伴你的亲人,用来还他们以前为你付出的债。而且还要爱惜兄弟姐妹,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能以大欺小。假如结合中华传统的故事,那就要学习《孔融让梨》里发扬的精神,把最小的“梨”留给自己。其次要遵循生活规律,搞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别人观察你仪态很端庄,衣着也整齐,但一进你家,里面满地狼藉,而且你的行为一点也不礼貌,那么你莫非还算尽到对别人起码的敬重了吗? 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信用。假如你不守信用,那么再亲的伴侣忍你几次以后也会离你而去。 除了上述着几点,还有一点需要我们做到:泛爱众,而亲仁。 什么是泛爱众,而亲仁?我们来分解开来理解: “泛”就是广泛的意思,“众”则是大家,全部人的意思。合起来“泛爱众”就是要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能由于这个人是佼佼者就只亲近这一个人,有时候成果好并不代表一切。更不能由于他并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就嫌弃他,厌恶他,其实你厌恶别人时别人也觉得你不怎么样。相反,如若你亲近身边的每个人,每个人都公正对待,不巴结领导的亲戚也不认为其他人没有权力就远离他们,则会迎来每个人的宠爱。他们宁愿与你这样亲切随和的平民在一起也不情愿和那些有“关系”的人在一起。而且我看过一个故事,两个很好的伴侣,其中一个骗了另一个,而另一个为了捍卫伴侣的自尊,也未捅破窗户纸,心甘情愿上他伴侣的当。伴侣听后很感动,为自己有这样的伴侣而感到骄傲。 再来理解“而亲仁”,“而亲仁”的意思便是要亲近有贤德的人,这样你便会学习他身上的好处,也成为另一个有贤德的人;相反,假如你亲近小人,你也会堕落成一个小人。有一句话可以很好地诠释这句话的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做完上述几点之后,假如还有剩余的时间,你便可以开头学习学问,假如连基本的做人的素养还未达到,还不如先别学习呢。 我们肯定要牢记自己是中国人。现在许多人都说,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梁启超爷爷有句话说的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让我们担当起把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重任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