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课时精品教学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从从百百草草园到园到三三味味书书屋屋教学教学方案方案第第 2 课时课时【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教教学学重重点】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教教学学难难点】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新一、新课导课导入入上节课,我们通过默读的方法,从标题和关键词句入手,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通过对百草园部分的研读讨论,我们感受到了“我”在百草园 生活之“乐”,学习了鲁迅先生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百草园的生活乐趣无穷,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又如何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二、二、问题问题探探究究(一)(一)合合作探究作探究一一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你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还是“趣”?以此为主题,举办一场班级辩论赛。2.2.探究探究过过程程1全班分为 2 组,正方的观点是“三味书屋的生活的严格枯燥的”,反方的观点是“三味书屋的生活的有趣快乐的”,正反方由各小组代表抽签决定。2根据本小组抽取的观点在课文中寻找相关内容,作为辩论材料。3小组合作,对材料进行提取概括。参考样例:我方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格枯燥的。文中写到两次行礼拜孔子、拜先生,可 见学习规矩的严格。我方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充满乐趣的。文中写到“我”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真是乐趣无穷。4双方各选出四名辩手,进行辩论。5辩论过程:开篇陈词正方发言(立论)(2 分)反方发言(立论)(2 分)(注: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 秒时,老师提醒辩手,时间用完时,老师举红牌宣布终 止发言。)自由辩论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每方限时 2 分钟,双方总计 4 分钟。同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 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 交锋,不能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不能纠缠不放。(注:自由辩论阶段,每方使用时间剩余 30 秒时,老师提醒;时间用完时,老师举红 牌宣布终止发言。)总结陈词反方四辩总结陈词:(2 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2 分钟)(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每方队员在用时剩余 30 秒时,教师 提醒,时间用完时,教师举红牌宣布终止发言。)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1)辩论材料总结预设:行礼严两次行礼拜孔子、拜先生:严格的学习规矩。趣对着匾和鹿行礼、“算是”:对规矩的调侃。三味书屋有严格的学习规矩,但在小鲁迅看来,却像是在做游戏。课堂严“不应该问”“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压抑的学习氛围。趣偷跑进书屋后面的园子、“人声鼎沸”地读书、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天真、可爱的童心。问“怪哉虫”体现了儿童好奇的天性,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抑制了儿童的好奇心,但天真、可爱的童心是压抑不住的。先生严“怒色”“人都到那里去了”:疾言厉色的先生。趣“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 去”:陶醉而可亲的先生。(此处老师可点拨人物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严厉的先生,并不常用体罚的手段。课堂上,严厉的先生与调皮的儿童都自得其乐。(2)辩论结论预设 1:我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厉的。繁复的规矩、压抑的学习氛围、古板的 老师这些都和“百草园”自由、纯粹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儿时的“我”对枯燥的学习 生活是反感与厌恶的。预设 2:我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充满乐趣的。虽然儿时的“我”经历了艰苦、枯燥的学习过程,但孩童天真、可爱的心灵更赋予这段生活以色彩与欢乐。4.4.活活动动小小结结“三味书屋”的学习是枯燥无趣的,学习的内容、教学的制度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但孩童的天真、可爱,赋予这枯燥的生活以趣味。教师点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寄寓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情感呢?预设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的两个精神空间,“百草园”中自由、无虑的成长岁月和“三味书屋”中严厉、枯燥的学习经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正是借此表达 对孩童纯真、美好天性的赞美,对快乐童年的怀恋。预设 2:“我”在“百草园”中感受到了自由、纯粹的童年快乐,而在“三味书屋”中 体会到压抑、沉重的成长压力。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保护孩童天真本性的重要性,也 更清楚地认识了封建教育的落后与腐朽。预设 3: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自 然的心理,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设计设计意意图图:通过对三味书屋生活的交流辩析,辅以适当的教师点拨,帮助学生感受近代 学习生活,并逐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二)(二)合合作探究作探究二二过渡:上节课,我们发现了行文中的“儿童视角”。三味书屋中写在园子中玩耍、描绣 像,也是从这充满童心的儿童视角出发。而在这童心童趣的行文中,也偶有那个冷峻的成年鲁迅出现。你发现了吗?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找出文中成人视角的部分,结合上下文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 加入成人的视角?2.2.探究探究过过程程1默读全文,圈画出成人视角的部分,试着在旁边批注作者加入成人视角写作的原因。2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成果。3形成小组结论,在班级内分享。3.3.写作背写作背景景资资料料这篇散文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 1926 年应厦门大学的 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 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 莽原 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 事重提之六”。4.4.成果展成果展示示1文章开头与结尾分别写了“百草园”被卖以及“三味书屋”里绣像的遗失。作者 以“大”鲁迅的视角写“失”,表达对失去童年美好、纯真生活的怅惘,从而表现了成长的 甜蜜与苦涩,寄寓着对生活的无限慨叹。2文章在运用“小”鲁迅视角叙述的过程中,也会穿插进“大”鲁迅的视角。比如 在回忆“美女蛇”的故事时,作者写道:“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 的。”这里的“当然睡不着的”就是以成年鲁迅的视角写的,这不仅舒缓了叙事节奏,更给 文章增添了幽默与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味。又如文章第 9 段,“我”告别“百草园”时呼喊出“Ade”这个德语单词,这显然也出自成年鲁迅之口,这样的呼唤将“我”对百草园的无限怀想与留恋表现得淋漓尽致。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合作探究,理解文章 2 种视角交织的写作技巧,并结合背景进一步深入理解 文章主旨。三、三、课课堂小堂小结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辩论的形式,多角度看待了“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感受到了,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虽然枯燥,但也不乏乐趣。结合对课文中成人视角的分析,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表达对失去童年美好、纯真生活的怅惘,从而表现了成长的甜蜜与苦涩,寄寓着对生活的无限慨叹。这样回忆过去生活的文章,被称为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将在北京和厦门期间所写的这 类文章集结成册,取名为旧事重提,后改名为朝花夕拾。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回顾本节课内容,明确本文的主旨,增加文学常识。四、拓展延四、拓展延伸伸朝花夕拾读物推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 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 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 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设计设计意意图图:通过作者同类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名著导读的学习做准备。五、布置作五、布置作业业1.当堂演当堂演练练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结合刚 才的学习的内容和教材,为先生写一个小传。要求:1要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评价性的语言。2不少于 100 字。2.课课后作后作业业坚持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为每一篇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板板书书设计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枯燥 有趣儿童视角+成人视角:对往事的追忆和感慨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