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试题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基础乐园 1.读拼音,写词语。 shén zhōu hǎi xiá qíng yì tiē huà lóng zhōu rè nào bèi ké qián bì zhuǎn yǎn shāo jī 2.将下列词语按顺序重新排列。(填序号) (1)A.端午节 B.清明节 C.元宵节 D.春节 E.重阳节 F.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丑牛 B.卯兔 C.午马 D.辰龙 E.已蛇 F.寅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字加上部首并组词。 反___(______)___(______) 令___(______)___(______) 台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 皮___(______)___(______) 夬___(______)___(______) 4.查字典。 (1)“烤”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 (2)“烹”和“煎”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我还会写带有这个部首的字(______)(______),我发现它们都和(______)有关。 (3)“爆”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组词(______)。 5.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火:(_____)(_____)(_____)(______) 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刀:(______)(_____)(_____)(_____) 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神(______)大(______) 华夏(______)(______) (_____)(_____)图强 (1)国庆节到了,整个____________________国旗飘扬。 (2)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努力学习。 (3)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世界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_都发出了欢呼声。 7.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的黄河 (_____)的长江 (_____)的长城 (_____)的珠峰 (_____)的节日 (_____)的街道 (_____)的月饼 (_____)的圆月 8.照样子,写句子。 例:贝壳被古人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古人把贝壳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1)我的衣服被大雨淋湿了。 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妹妹的洋娃娃被我弄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厚重的棉衣被我脱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阅读 春节到,人欢笑,( )窗花,( )鞭炮。 元宵节,( )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过端午,( )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10.从选文中可得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各有哪些习俗? 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 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 七夕节:_________________。 11.与七夕节相关的民间传说是《____》 12.我知道,我会填。 农历______是春节,______是元宵节,_______是端午节,_______是七夕节。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听说佛(fó)教有正月十五日僧(sēnɡ)人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在这一天夜晚,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民间群众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在汉文帝时,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祭(jì)祀(sì)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热闹非凡,非常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qiāo)、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1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______)就有。赏灯的习俗始于(______)。 (2)(______)的元宵节的活动只有一天;(______)的是三天;(______)的是五天;(______)的是十天。最热闹的是(______)。到(______)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和扭秧歌等活动。 14.元宵赏灯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请在原文画上横线。 15.“精巧、多彩的灯”一句让你想到了哪些形状哪些颜色的灯?请你至少写三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还知道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看图写话。 春节到了,苹苹、依依、龙一鸣和淘淘在贴窗花。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做的?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1.神州 海峡 情谊 贴画 龙舟 热闹 贝壳 钱币 转眼 烧鸡 2.D C B A F E A F B D E C 3.板 木板 返 返回 岭 山岭 冷 寒冷 抬 抬水 胎 胚胎 盯 盯住 钉 钉子 坡 山坡 波 波浪 决 决定 诀 口诀 4.火 6 烧烤 灬 煮 蒸 火 B bao 爆炸 5.灯 秋 伙 烟 羔 烈 热 烝 切 分 召 券 惊 惶 愣 悔 6.州 地 儿 女 奋 发 神州大地 奋发图强 华夏儿女 7.奔腾 汹涌 雄壮 高耸 热闹 拥挤 圆圆 明亮 8.大雨把我的衣服淋湿了。 我把妹妹的洋娃娃弄坏了。 我把厚重的棉衣脱掉了。 9. 西汉 东汉 汉代 唐代 宋代 明代 明代 清代 10.明帝听说佛(fó)教有正月十五日僧(sēnɡ)人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在这一天夜晚,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民间群众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11.有葫芦样的、有八角的、有红色的、有桔黄色的等。 12.我还知道元宵节有吃汤圆、猜灯谜的习俗。 13.贴 放 看 赛 14.贴窗花、放鞭炮 看花灯 赛龙舟、吃粽子 乞巧、会鹊桥 15.牛郎织女 16.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范文:萍萍、依依,龙一鸣和淘淘再贴窗花,他们两个人在窗户里面,另外两个在窗户外面,各自贴自己手里的窗花。看,萍萍已经粘贴好啦,她对依依说,你看我贴的蝴蝶多漂亮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