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行业分析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硅烷偶联剂行业分析分析 一、 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面临的机遇 (一)产业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与先导产业同时受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锂离子电池属于新能源产业,面对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各国均积极推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此外,德国、法国、英国等主要欧洲国家也纷纷加码电动汽车,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同时辅以减税、鼓励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电动化进程。欧盟还相应出台了强制性的碳排放控制政策,规定到2021年/2025年/2030年,碳排放量分别需低于95g/km、81g/km以及59g/km。 (二)下游应用场景潜力巨大 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的下游应用仍在不断丰富中。在动力电池应用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进一步降低和行业标准的提升,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此外,电动自行车以及低速电动车也将越来越多地使用锂离子电池替代传统的铅酸电池;在消费电池应用领域,5G技术的成熟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将催生智能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此外,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无人机、无线蓝牙音箱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兴起亦将为消费电池带来新的市场;在储能电池应用领域,电网储能、基站备用电源、家庭光储系统、电动汽车光储式充电站等都有着较大的成长空间。下游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促进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 有机硅材料行业上游概况 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原材料为功能性硅烷中间体,如γ-氯丙基三氯硅烷、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目前,国内生产功能性硅烷中间体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行业内大型的有机硅企业如晨光新材、宏柏新材等皆针对功能性硅烷中间体有相应的布局,行业产能处于扩张的阶段,预计将进一步降低国内功能性硅烷中间体的成本。 三、 有机硅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硅烷偶联剂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需求高速增长、产业链长的高壁垒行业。国外硅烷偶联剂主要生产企业为陶氏化学、瓦克化学、赢创、信越化学、迈图高新等国际有机硅巨头,以上企业的硅烷偶联剂年产量均在3万吨以上,且产品质量高。由于硅烷偶联剂有多达8,000多个品种,以上企业主要利用规模优势生产需求量较大的硅烷偶联剂品种,通过向全球其他中小型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采购其他品种完善产品序列,从而为国内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的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形成了宏柏新材、湖北江瀚、湖北新蓝天等规模较大的硅烷生产企业。 四、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消费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以及储能电池市场的逐渐打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市场出货量增速较快,且有望持续。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行业为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与先导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此外,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的其他下游应用仍在不断丰富中。在动力电池应用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进一步降低和行业标准的提升,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此外,电动自行车以及低速电动车也将越来越多地使用锂离子电池替代传统的铅酸电池;在消费电池应用领域,5G技术的成熟及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将催生智能移动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此外,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无人机、无线蓝牙音箱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兴起亦将为消费电池带来新的市场;在储能电池应用领域,电网储能、基站备用电源、家庭光储系统、电动汽车光储式充电站等都有着较大的成长空间。下游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促进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蓬勃发展。 五、 有机硅材料行业面临的机遇 (一)产业政策支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产业政策均明确将新型材料作为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方向,鼓励投资者进入有机硅等新材料行业,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下游需求旺盛 目前,各种新型复合材料被大量使用,国内外市场对于硅烷偶联剂的需求增长十分明显。此外,随着全球的硅烷偶联剂产业链逐步向国内转移,下游应用领域的产业亦在国内开始配套建设,中国已成为了硅烷偶联剂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未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硅烷偶联剂行业的信心及消费逐渐提高,硅烷偶联剂行业的需求预计将持续旺盛。 六、 锂离子电池材料在消费电池的应用概况 2012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兴起,消费电池的需求增长明显。尽管目前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但随着可穿戴设备、电子烟、无人机、无线蓝牙音箱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兴起,消费电池仍有广泛应用的场景空间;此外,5G技术的发展以及规模化商业应用,也对于消费电池的续航时间、充电速度等提出新的要求,预计将催生消费电池行业存量市场的更新换代需求。 七、 锂离子电池材料在动力电池的应用概况 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从而影响动力电池电解液市场需求。近年来,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愈发明朗,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迅速提升。根据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此外,随着欧盟《2019/631文件》的颁布,碳排放标准愈发严格,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根据EVSalesBlog统计,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1万辆,同比增长142%。 电池成本是短期内影响电动汽车渗透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在补贴退坡、降成本诉求提升背景下,国内动力电池增速略有下滑,但是从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以及电池的成本还在不断下降中,未来其经济性有望超过传统燃油汽车。根据伊维经济研究院的预测,2020年动力电池的成本约为0.70元/Wh,而到2030年,该成本预计将下降50%,达到0.35元/Wh,届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八、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 (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 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 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 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 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 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 这是要求新产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 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 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般比较快。 (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 1、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 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要阶段: (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新产品信息情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 (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 (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出判断。 (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保养方法。 (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 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 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有很大的差异。 (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新冒险,性格活跃,消费行为很少听取他人意见,经济宽裕,社会地位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易受广告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是企业投放新产品时的极好目标。 (2)早期采用者。一般是年轻,富于探索,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并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状况良好,对早期采用新产品具有自豪感。这类消费者对广告及其他渠道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很少有成见,促销媒体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与创新采用者比较,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3)早期大众。这部分消费者一般较少保守思想,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收入;对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自己所崇拜的“舆论领袖”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他们经常是在征询了早期采用者的意见之后才采纳新产品。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消费习惯,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意义。 (4)晚期大众。指比较晚地跟上消费潮流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受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往往比早期大众略差,对新事物、新环境多持怀疑态度或观望态度。往往在产品成熟阶段才加入购买。 (5)落后的购买者。这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思想非常保守,怀疑任何变化,对新事物、新变化多持反对态度,固守传统消费行为方式,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期以至衰退期才能接受。 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过程,从创新采用者至落后购买者,形成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极为相似,为企业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九、 市场导向组织创新 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 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 (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 在今天的价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 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 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感到相对待遇有失公平。 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 (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 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